学术投稿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 (讲座)

宋波;李龙坤

关键词:膀胱, 尿道, 功能障碍
摘要: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较为常见,是诊断和治疗均较棘手的一组疾病.近年来随着尿动力学的广泛应用,临床认识水平、诊治方法及疗效有明显进步,以下就主要进步的部分进行介绍.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

    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实施与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20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依照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要求,包括临床治疗、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卫生宣教和运动治疗等,长期给予指导,定期复查;对照组46例,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不定期随诊.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恢复与稳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心肌再梗死、减少死亡,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疾病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死亡有着更好的医疗效果.

    作者: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程木带;车京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膜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

    目的制定脑膜瘤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量表.方法参照WHOQOL-100及Karnofsky量表,通过指标筛选,终选择25个指标制定为生存质量量表.应用该量表测定147例脑膜瘤患者,并进行效度、信度和反应度评价.结果该量表25个指标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和日常活动能力等4个方面,①效度:r=0.8096,P=0.01;②信度:r=0.8685,P=0.0001,克朗巴赫系数α=0.9121,分半信度r=0.8283;③反应度:t检验t=4.552,P=0.0001.结论该量表具有满意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可应用于临床试验评价.

    作者:陈坚;缪亦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短波并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

    1998-1999年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8例,男58例,女70例;年龄45-72岁,平均51岁;右肩69例,左肩48例,双肩11例;病程10 d-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50例有外伤史,62例因受凉引起,16例原因不明;128例患者均按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随机分为2组.①治疗组60例:超短波,将2个电极对置于肩关节前后,急性期无热量,每次7-10 min,1次/d;慢性期温热量,每次10-15 min,1次/d.运动疗法,双手持体操棒进行上举、后伸、环转及左右摇摆运动,利用肋木让患侧手指向上爬行,作肩关节前屈活动;双手交叉置于颈后,触摸两侧耳朵,然后用患手反手摸背,逐步增加高度,反复训练,每次20-30 min,2-3次/d.②对照组68例:针灸每天1次,中药外敷,疗程同治疗组.2组患者平均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治疗组32例,对照组13例;显效:疼痛减轻或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50±10°,后伸40±10°,外展位内旋60±10°,外旋70±10°,治疗组16例,对照组11例;好转: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00±10°,后伸20°,外展位内旋30±10°,外旋40±10°,治疗组10例,对照组26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治疗组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3.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肩周炎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理变化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炎症与劳损,导致关节内外广泛粘连.超短波治疗不仅可以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还能增强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局部炎症刺激,达到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的目的.疼痛缓解后再配合运动疗法,能进一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使粘连组织得以牵伸.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作肌力练习可以改善局部萎缩肌肉,促进功能恢复.本文结果表明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是一种较好的康复方案,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夏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例心脏骤停19 min致脑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康复

    患者女性,46岁,住院号康-84,因患子宫肌瘤于1990年10月26在当地县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现意外致失血性休克,心脏骤停19 min,经开胸按摩等抢救复苏,支持疗法1周后转入我科.体查:体温38℃,脉搏9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30/90 mmHg;急性病容,意识模糊,不能辨人和识物,脸色青紫,烦躁不安,牙关紧闭,语无伦次,双肺闻及干湿罗音,双上肢痉挛强直、手握拳样不能松开,左侧偏瘫,不能坐起和站立,大小便失禁,保留胃管和导尿管.治疗方法①药物:给予抗炎、镇静、护脑心及支持疗法.②高压氧:国产单人氧舱,压力从0.05 Mpa逐步升高至0.1 Mpa,稳压40 min,每日1次,连续12次.③理疗:头部感应热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10次;双肺超短波,每日1次,连续7次;针灸、按摩、磁疗,每日1次.④功能训练:扶持下训练步行,绷带提左足辅助,进步后推轮椅、扶拐杖步行;下蹲训练;手上举爬高训练;数字记忆强化及语言训练等,共3个半月.

    作者:凌建国;张长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咳嗽阈值

    颈和胸段脊髓(C4-T12)损伤(SCI)患者26例,无SCI患者18例.2组均系男性,无全身内科疾病或近期呼吸道感染史.根据吸烟与否分为4组:有吸烟史SCI组,包括四肢瘫痪7例,截瘫8例;无吸烟史SCI组,包括四肢瘫痪6例,截瘫5例;无SCI吸烟组和无SCI不吸烟组各9例.4组的年龄、SCI患者的受伤时间和各组的吸烟数量、身高、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柠檬酸咳嗽阈值试验的气溶药物倍增浓度范围为62.5 mmol-2 mol直至发生咳嗽.药物浓度递增时间间隔>5 min,柠檬酸咳嗽阈为患者在3 min内发生2次咳嗽的气雾剂的药物浓度.咳嗽通过与受试者乳头连接的听诊仪和捆绑于肋弓的气压带观察呼吸音的突然变化和胸壁运动加以识别,同时以呼吸仪测量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和1 s用力肺活量.

    作者:任少华;郭铁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护理技术教育提高护生综合能力

    急症抢救(以下简称急救)是指对短时间内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意外创伤和各种急症所采取的一种紧急医疗护理措施[1].在抢救过程中护理质量的优劣对于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除了应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熟悉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患者的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0-2001年部分应届临床实习护生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讨论.为减少调查值的差异性,笔者仅统计由内科老师带教的护生急救技术教学情况.

    作者:徐英;夏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水平的观察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血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的含量变化,分析它们与脑瘫病情、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脑瘫患儿和28例正常儿血清中的BGP、PTH、CT浓度.结果脑瘫组血清BG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重度脑瘫患儿PTH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CT则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PTH含量高于手足徐动型,而CT则低于手足徐动型(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PTH、C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脑瘫类型、病情轻重有关;血清BGP升高提示脑瘫患儿骨形成活跃.

    作者:陈秀洁;孙彦波;柴国禄;路长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早期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脑卒中抢救存活率逐步提高,但部分患者存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作者:袁秀珠;邓医宇;向小珍;王丽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免疫治疗与电凝固术根治尖锐湿疣

    目前已发现与尖锐湿疣(CA)相关的乳头状病毒(HPV)共有10多个型别,且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可同时有多重型别的感染[1],虽然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及微波等,但不易彻底根治,且治愈后极易复发.我科1998-2000年,对尖锐湿疣患者分别采用电凝固术、电凝固术+疣体埋植术、电凝固术+疣体埋植术+药物免疫治疗,并对3种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刘圣凤;江飞舟;刘素芹;徐定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农村残疾患儿社区康复工作探索

    社区康复工作(CBR)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 特别是在农村开展肢残儿童社区康复工作更是缺乏经验.山东省郯城县于1989年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遗留下数百名后遗症患儿.这些患儿大多数居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极差,虽经过一些治疗,但多数收效甚微.1995年开始,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南京爱德基金会、美国基督教协会、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儿麻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村残疾患儿的社区康复之路.

    作者:邹莉;吴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正弦调制中频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伴高血压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辅以颈部按摩治疗56例交感型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刘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

    目的评价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戒烟、修正饮食、调脂、个体化体力运动训练程序等综合康复疗法及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心输出量(L/min)治疗前后分别为4.33±0.66, 4.80 ±1.22; 左室射血分数 (%)分别为37.85 ±9.9,44.65±10.4;平均心率(次/min) 分别为98±13,78±12 .地高辛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为4.3%.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联合治疗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洪莲;李仁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

    目的介绍几种体外循环下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161例心脏疾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窍露涡∏锌?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二尖瓣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结果术后161例患者中2例(1.2%)分别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及重型肺炎.1例并发胸骨后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例右侧胸腔积液,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各小切口开胸行心脏直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病变矫正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痛苦轻,恢复快,美观效果亦好.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作者:张瑞成;法宪恩;张大新;赵根尚;冯德广;庄世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护理评估分析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损伤康复期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ADL依赖程度和易发生的并发症.方法 270例中枢神经受损康复期患者根据病症分为3组(脑卒中组、脊髓损伤组和植物人组),然后进行康复护理、ADL以及存在常见并发症的评估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意识、言语、感觉及吞咽障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环境不适应、运动失衡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ADL评估和并发症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植物人组ADL为完全依赖,脑卒中组ADL的自理能力高于其它2组;植物人组存在意识、言语、感觉及吞咽障碍,运动失衡等,易发生皮肤压红、呛咳、肌肉萎缩、肺炎、尿路感染及二便失禁;脑卒中组除了具有植物人的特点外,环境不适应问题更为明显,易并发肩痛、跌倒;而脊髓损伤组存在感觉障碍、运动失衡及精神症状,其尿路感染、二便失禁更为突出.结论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在临床急性期即进行康复护理评估,有助于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减少并发症,加强患者整体康复的进程.

    作者:蔡文智;蔡保塔;何燕;莫一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麻后遗症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

    儿麻后遗症脊柱侧凸是因脊柱肌肉瘫痪引起,当脊柱侧凸曲度>60°时可影响患者心肺功能,限制肢体活动,需行手术矫治[1].我们在临床上结合康复理论对31例儿麻后遗症脊柱侧弯需行手术矫治的患儿进行术前术后康复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缪昌杰;张辅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扬刺治疗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患者37例,男12例,女25例;年龄25-68岁,病程6个月-21年;患者均诉头颈项疼痛不适,尤以上颈段及头两侧额、枕部或颞部为甚,部分放射至肩背部,触诊时患处颈部肌肉紧张,乳突后(天柱穴处)有明显压痛.治疗采用扬刺疗法,主穴:天柱、风池;配穴:太阳、头维、率谷、百会、阳白、肩井及后溪,每次主穴必用,配穴取3-4穴.治疗时令患者侧卧位,头部垫枕,保持颈部舒展,在所选穴位上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在风池穴及明显压痛点各进一针,得气后,在压痛点的前后左右各刺一针,形如∷ *,方向略偏向天柱穴,得气后用G-8606Ⅱ型电针仪,接通扬刺的五针和风池穴上的毫针,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时间30 min,每天1次,5次1疗程.

    作者:程继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直流电疗法用于恶性肿瘤(综述)

    直流电疗法(direct current therapy, DCT)用于恶性肿瘤,是在肿瘤内直接接入电极,通入直流电后,利用阴、阳极下发生的电化学、电生理反应,改变肿瘤的内环境,使肿瘤细胞丧失生存条件,产生多种病理变化:细胞核固缩、细胞膜崩溃、线粒体消失、核蛋白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孙冬丽;陈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筛选并探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损毁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进行PDⅠ、Ⅱ、Ⅲ号中药方剂,水溶性左旋多巴块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并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1、2、3、4周旋转行为;处死后测定各组右侧黑质相关指标.结果与其它组比较,PD Ⅰ号中药方剂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显著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P<0.01),对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无影响.结论 PD Ⅰ号中药方剂具有治疗实验性PD的功效.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刘红进;徐岩;杨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物理综合疗法治疗面瘫

    面瘫患者66例(观察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12-66岁;病情轻度28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急性期患者(病程<7 d),口服强地松25 mg/日,晨起顿服,3 d后减至10 mg再连用3 d停药;病毒唑200 mg/日静脉滴注;口服Vit B1 20 mg/次,并肌注Vit B12 0.5 mg,2次/日;同时配合超短波,圆形电极8 cm×2并置于患侧茎乳孔区及太阳穴,微热量10 min后再并置于耳(以外耳道孔为中心)及口角与耳根之间的面颊区10 min;He-Ne激光分别照射医风(并牵正穴)、太阳、地仓,每穴8 min.恢复期(病程≥7 d),采用超短波,温热量15 min,然后采用北京产K8832-T型电脑多功能治疗仪,60号处方,载波频率4000 Hz,调制波频率1 Hz,通断比1∶1.选用3 cm电极双层滤纸浸湿后覆于电极表面,置耳前面神经干点,以1 cm电极依病情选择颏肌、上下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颧肌、上下眼轮匝肌及皱眉肌运动点,每点刺激5 min,15 d 1疗程,疗程间隔1周.另设对照组58例(2组间构成比相近).采用以上药物治疗.

    作者:赵治明;王凭;徐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残存肾功能关系,及其应用黄芪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32例CRF患者分为CRF1(Ccr≤50 ml/min),CRF2(Ccr≤30 ml/min),CRF3(Ccr≤15 ml/min),分别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进行计数,并用黄芪治疗前后进行对照.结果 CRF各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与残存肾功能有明显相关性(P<0.05),黄芪治疗前后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但树突状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减少,而且与残存肾功能有关. 应用黄芪治疗后肾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黄芪在免疫调节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卢娟娟;刘骏达;张锦堃;周佩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