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张萍
目的:探讨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 7年1~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68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 7年7~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7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CICARE沟通模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方面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考核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CARE沟通模式,能够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忠民;李洁;袁光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医儿科带教要求结合儿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培养其临床思维,强化实训教学,规范病历记录,为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打下基础.文章就中医儿科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作者:吴淑艳;薛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行为转变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 5年7月~2017年7月在医院就诊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模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行为转变管理,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之一,其在医院中的作用中是一个集检查、治疗及诊断为一体的科室.由于疾病的多样化及复杂程度,因此,患者在经过明确诊断之前都需通过放射科的设备进行检查及辅助诊断才可明确疾病.放射科的设备一般具有普通的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及核磁共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对此,放射科的医护人员防范措施应得到充分的完善.
作者:季伟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口服药流程管理在结核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医院结核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口服药流程管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口服药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抗结核口服药差错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方斐;俞利娟;周日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规范产房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产科2017年4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的2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五常法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采用五常法规范产房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五常法用于产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作者:邹仙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医院ICU收治的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收治时间进行分组,将2016年2~9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ICU常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呼吸道全面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后的排痰量、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d、4d时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评分、沟通协调评分、主动参与评分、管理工具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管理质量.
作者:徐适;刘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情况进行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微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卫生院通过和上级医院合作等方式,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通过重视中医人才建设,积极研讨和拓展中医治疗方案,治疗中综合运用多种中医治疗手段,中医药运用多种举措主动介入疾病预防保健,参加各类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以及中药房保障能力的升级,大大提升了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从建设伊始至今的三年多,医院中医科门诊量和中草药处方量均呈大幅走高趋势.
作者:叶青;郑国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激励机制应用于内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内分泌科对护理管理实行激励机制前(2017年1~6月)与实行激励机制后(2017年7~12月),将该激励机制前后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实行前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合格率和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比较实行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对内分泌科护理管理实行激励机制后,15名护理人员技能术操作合格率、理论考核合格率为都显著优于实行激励机制前(P<0.05).结论:激励机制应用于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促使医护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更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护理管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东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对麻醉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医院麻醉科使用麻醉机和通气管道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始实施5S管理为界,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1~6月收治的49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给予一般麻醉科管理,实施后给予5S管理法.对麻醉机通气设备进行采样,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5S管理实施前后通气系统各检测部位的病原菌检出率;比较5S管理措施实施前后麻醉恢复室的感染控制程度情况、空气培养结果.结果:管理实施后通气系统的吸气端、呼气端、Y型口、气管导管处的病原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管理实施后麻醉恢复室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管理实施后的室内含尘浓度、空气非致病菌浓度,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5S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能够对现有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与薄弱环节进行管理,降低麻醉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医院心电图机网络化的优势.方法:将10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0例.对照组去门诊心电图室完成检查,观察组在病房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电图检查等待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医院心电图网络化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过程,缩短了就医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作者:何好好;章若锦;胡领;陈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80名患有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人,观察组有40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满意度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疼痛指数评分情况和SRSS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较差(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改善疼痛情况、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塑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有利于科室、医院的良性发展.
作者:祝华英;蒋琼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麻醉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12月来医院就诊、需行麻醉的患者45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麻醉管理方式,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麻醉管理出错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为6.27%,麻醉管理出错率为8.40%,而观察组则分别为2.00%、0.89%,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科管理工作中,采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并降低麻醉工作中的错误率.
作者:曹睿丰;童兰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到医院急诊药房的发药流程优化中,以提升急诊药房发药的质量与效率.方法:依据品管圈管理理论,结合医院急诊药房的发药流程现状和药学服务的需求,组建了有审方、加药、配药、发药、退还药、盘点及用药服务咨询等工作人员组成的10人品管圈,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来分析急诊药房发药流程存在的问题,并按结果导向,利用头脑风暴、柏拉图分析数据、依照80/20原理等分析方法,来解决急诊药房发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来优化急诊药房发药流程,急诊药房发药的质量、效率及药学服务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医患关系显著改善,药师们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及更多的经济价值.
作者:金露;裘振振;余灵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磁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内科病房2016~2017年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满意度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磁性管理处理,不仅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程度,提升护士自我效能.
作者:宋蒙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以解放军总医院为技术依托和核心基地的军地医疗卫生保健联合体,是在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帮带地方医院、提升医院战备工作能力方面的有益尝试.中医专业是军地医联体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授课内容常常和医联体基层单位医师的实际工作环境脱节,不能充分体现医联体医疗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文章旨在针对医联体中医进修医师培养现状,提出解决办法.重点培养接诊能力;对中医优势病种及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利用军地医联体优势,推广适用于医联体基层单位的基层部队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经验.另外通过实现医联体科研平台共享,逐步形成医联体基层单位各自的中医专业特色.通过这些环节,从而使医联体中医进修生在短期培训过程中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的适应医联体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李敏;周登峰;樊金灼;周衫京;陈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科高危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药房自2017年1月起开始对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分别于安全管理实施前(2016年)、实施后(2017年)实施前后内分别抽取120例急诊科患者,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实施前后内急诊科患者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药品差错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输液不良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P<0.05).结论:在急诊科高危药品管理中开展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和输液不良事件,确保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及其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急诊科药品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蒋松涛;周贵龙;谢民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致利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3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情况和种类进行探讨.结果:利器损伤以器材质量不过关和护士应急能力不强为首要,引起损伤的主要利器为缝针、针头等.结论:针对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建立健全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护士的利器损伤发生率.
作者:许建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服务在肠道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就医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服务,包括设置护理岗位责任制、优化就医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知识培训、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绩效考核等,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在环境管理、信息建设、服务质量、护理技术、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多元化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陆凤燕;葛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