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年19期文献
  • 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分析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精神科医疗工作存在问题包括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心理问题、患者陪护管理、患者安全问题及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差.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医疗管理对策,包括加强患者陪护管理、重视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预防意外等,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结果:明确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需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医疗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合理的解决对策,保证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确保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金明敏;颜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在提高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在提高用药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未实施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阶段的静脉用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实施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阶段的静脉用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配置中心实施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能够提高用药安全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俞春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药师在心内科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与合理用药管理探讨

    目的:对药师在心内科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及合理用药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 6年12月~2017年12月心内科的188例患者进行检查及测试,对检查出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的患者及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师在心内科对医生所开的住院医嘱6118条进行查看,完成医嘱点评为81%.其中发现不合理的医嘱101条,占1.65%.未采用正确用药的结果以抗菌药物运用不正确常见,其次是给药方式或使用方法、药量不合适等,测试前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比例为18%,临床药师检查、测试后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比例减少.结论:应该增加药师对心内科患者的检查,把握好用药指标和用药时禁忌的症状,在发现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时给予测试,从而使合理用药率上升.

    作者:杨雪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理管理中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很多领域都在传统与现代、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化中完成了“新老交替”,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信息化数字时代的新兴管理制度产物,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现状、系统管理功能和能否满足护理管理工作的需求几方面展开论述,拓宽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道路,探讨决策支持系统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冯佳;方毕飞;刘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举措提升乡镇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卫生院通过和上级医院合作等方式,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通过重视中医人才建设,积极研讨和拓展中医治疗方案,治疗中综合运用多种中医治疗手段,中医药运用多种举措主动介入疾病预防保健,参加各类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以及中药房保障能力的升级,大大提升了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从建设伊始至今的三年多,医院中医科门诊量和中草药处方量均呈大幅走高趋势.

    作者:叶青;郑国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管理模式的效果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于2017年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将实施结果与2016年进行比较.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可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将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管理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25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满意度、沟通意愿及疾病的了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意愿及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与医护人员交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完成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汤飞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突发事件急救管理对于放射科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突发事件急救管理应用于放射科患者的价值.方法:医院放射科在2016年12月开始采取突发事件急救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1~11月未采取突发事件急救管理措施时接诊的突发事件急救患者共计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 7年1~11月采取了突发事件急救管理措施后接诊的突发事件急救患者共计30例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处理措施后是否出现了死亡或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比例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突发事件急救管理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抢救有效率,降低了患者死亡率,这对于放射科患者的治疗特别是急救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阳豹;方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构建与成效

    目的:分析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构建与成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介入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医护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依从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借助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显著提高介入科介入治疗患者的身心舒适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医护服务的评价,杜绝护患矛盾.

    作者:孙晓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理部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部的作用.方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部的配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完善制度、健全组织、落实措施,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全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的全程规范管理.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014年的2.28%,逐渐降低到了201 7年的0.79%,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2014年度的97.62%,显著提升到了201 7年的99.17%,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结论:护理部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让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赵红英;张美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6A”护理管理对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与体检者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6A”护理管理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进行体检的50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进行体检的500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6A”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两组体检者等待时间、体检时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体检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记录两组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服务流程的依从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等待时间、体检时间、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服务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服务流程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6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体检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缩短体检时间,为体检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体检环境,大幅度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度,并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80名患有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人,观察组有40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满意度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疼痛指数评分情况和SRSS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较差(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改善疼痛情况、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塑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有利于科室、医院的良性发展.

    作者:祝华英;蒋琼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风险等级评估制度与预案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及预案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在ICU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并建立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护理处理预案,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ICU护士的护理风险应对和处理能力,比较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前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前后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后,ICU护士的风险处理技巧、应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后,ICU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后,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91.2%上升到了99.4%(P<0.05).结论:应用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并建立不同风险等级的护理应急预案,能够有效提高ICU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风险应对能力,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坚伟;苏志仙;朱珍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间接收的16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护理,首先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者生活能力比较具有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t=12.24,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前阶段进Barthel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阶段进Barthel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721,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5.251,P<0.05).结论: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明显.

    作者:夏金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抗化疗呕吐现状与对策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抗化疗呕吐状况,并研究相关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78例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及管理状况,分析中药干预化疗呕吐状况,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防治.记录两组呕吐人数,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呕吐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状况来采取合理的管理对策,尤其是应用中药抗化疗干预,可有助于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呕吐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伟卫;杨玉佩;严苏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协同护理管理在肾内科科室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66例患者为管理前研究对象;2016年6~10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35例患者为管理后研究对象.管理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管理后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协同护理管理前后的医护工作质量评分、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协同护理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安全护理评分、文书管理评分、病房质量管理评分、综合质控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管理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管理后的出口感染率、腹膜炎、管道引流不畅、腹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1).结论:协同护理管理对于护理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够让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作者:李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临终关怀伦理思想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临终关怀伦理思想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的肿瘤科住院的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择从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临床基础护理管理,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临终关怀伦理思想,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伦理思想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能够很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患者的负面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增高.

    作者:邱慧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投诉率,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可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家属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陈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规范晨会交接班在妇产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妇产科规范晨会交接班的意义和管理办法,深化以患者中心的服务内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医院妇产科2017年1月起,强化交接班制度,对往年晨会交接班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考量,制订规范的晨会交接班流程和考核标准,明确交接班人员的时间、内容、职责等,定期检查执行落实情况.比较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一年妇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规范晨会交接班妇产科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大幅提高(P<0.05).结论:规范、科学和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有助于提高护士晨会交接班的质量及效率,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连续及时的护理服务,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林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记录两组医院感染人数,评价两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指标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护患矛盾冲突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患矛盾冲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率,避免护患矛盾冲突,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玉娟;杨晓云;陈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情况进行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微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能级对应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能级对应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普通外科的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能级对应管理.根据一般自我效能量表、Mini-CEX量表和护理工作效率,对能级对应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显著提升,各项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护理工作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级对应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普通外科的护理管理效果.

    作者:董娜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心内科2017年4~10月的112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2018年5月的128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预后,总结相关管理措施,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缩短了住院天数,改善了患者预后(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楠;冯静;杨伟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运用五常法规范产房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五常法规范产房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产科2017年4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的2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五常法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采用五常法规范产房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五常法用于产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作者:邹仙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行为转变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行为转变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 5年7月~2017年7月在医院就诊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模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行为转变管理,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 7年1~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68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 7年7~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7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CICARE沟通模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方面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考核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CARE沟通模式,能够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忠民;李洁;袁光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心内科护理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入住医院心内科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在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协同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罗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组织支持理论在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组织支持理论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护士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42人为研究对象,2017年7月起在护理管理中引入组织支持理论,半年后通过护士组织支持感量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组织支持感和满意度感情况变化.结果:实施前监护室的组织支持感和护士满意度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实施后监护室护士的组织支持感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采用组织支持理论,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作者:马丽娟;施杰飞;杜丹;魏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元化服务在肠道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元化服务在肠道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就医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服务,包括设置护理岗位责任制、优化就医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知识培训、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绩效考核等,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在环境管理、信息建设、服务质量、护理技术、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多元化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陆凤燕;葛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SHEL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差错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差错防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1月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SHEL管理模式,护理差错从软件部分(S)、硬件部分(H)、临床环境(E)和当事人及他人(L)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查找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通过不断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等措施,加大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应用1年后,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采用SHEL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优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思维导图管理措施在五官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管理措施在五官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五官科2017年择期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前护理满意度、术前对疾病了解程度、患者术前准备存在问题、患者入院时与术前的消极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在术后宣教、病情、护理方面、身体状况、后期康复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准备问题在二便控制、术前药物、术中物品、术前测量体征、备皮、病历完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总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与SD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与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管理措施用于五官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保障手术及时进行.

    作者:叶郁;郑艳红;徐结红;蒋彩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文章通过研究预防性维护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医院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总结,探讨预防性维护在设备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提出实施预防性维护,能够确保医疗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减少医疗设备对临床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卢岩;陈学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目视管理在导管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导管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6月医院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为实施前,随机选取2017年7~12月的24例患者为实施后,评估实施目视管理前后院内质控检查评分、患者感染发生率和导管室内细菌菌落数.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院内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染发生率由33.33%降至4.17% (P<0.05),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和手部的细菌菌落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目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余小姝;周莉;姜艳艳;余小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应用手术器械报损表改进手术室器械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管理改进手术器械报损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2 000件医疗手术器械为观察组,实施手术器械报损表管理,另选取201 5年以前的2 000件器械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和医师满意率.结果:观察组除消毒合格率与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外,器械报失率、报修率和医师满意率分别为0.20%、0.25%和9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0%、1.40%和84.15% (P<0.05).结论:手术室器械管理实行手术器械报损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手术器械管理质量,还可提升医师对手术器械的满意率.

    作者:江占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电子处方调剂与发药差错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门诊电子处方调剂和发药差错.方法:记录2017年1月~2018年2月调剂错误和发药错误.于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法干预后,比较分析实施方法前后的差错率.结果:在PDCA循环法干预下,门诊电子处方调剂及发药的差错率大幅下降.结论:PDCA循环对减少门诊电子处方调剂及发药差错的效果显著,同时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处方分析与有效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分析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处方,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随机抽取医院1058张门急诊处方,其中门诊处方559张、急诊处方449张,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通过确定各麻醉药品的DDD数值,计算DDDs、DUI,评估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抽取处方中共涉及7种麻醉药品,11个规格,3种剂型,患者年龄分布在12~90岁之间,多为女性;盐酸吗啡片、布桂嗪片、羟考酮缓释片等药品DUI>0.1,存在药物利用不合理风险;存在药品名、使用方法书写不规范、药品规格未注明等不规范处方共121张,占比11.44%.结论:医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基本符合规范,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存问题,门急诊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宣传教育、规范麻醉药品使用、审查、记录.

    作者:熊丽荣;翁剑泽;方海川;林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口服药流程管理在结核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口服药流程管理在结核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医院结核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口服药流程管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口服药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抗结核口服药差错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方斐;俞利娟;周日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探索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内容、工作特点、存在弊端及新的医改形式下药事管理的科学方法进行阐述分析,证实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期提高对药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打造出更为合适医院发展的药事管理体系.

    作者:阮芳;季莎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医院库房药品采购与库存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以药补医”的药品加成机制下,药品成本占据了医院运行大部分资金.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开展,医疗机构迫切需求一种更加合理、科学的经济补偿机制,实现药品的科学管理,即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储存低数量的药品,从而降低药品管理成本,减轻医院资金运行压力.文章现从医院库房药品采购和库存量两大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医院库房药品管理的有效策略.

    作者:秦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患者用药相关性纠纷与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用药相关性纠纷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医院神经外科153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列为对照组,分析其用药纠纷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神经外科患者154例进行分析,列为观察组,探究采取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神经外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药物相关性纠纷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当中采取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用药相关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

    作者:闻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辽宁中药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药作为一个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产业,其发展速度和成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关乎着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数据比较证实,辽宁中药产业发展暂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下.除在研发成本上具有优势外,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研发机构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文章提出,应结合辽宁中药资源状况,制定适合辽宁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提高辽宁中药产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推动辽宁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晶;张文一;尤桐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PESTEL模型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目的:了解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为更好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制定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工具PESTEL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方面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因素.结果: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多机构管理,机构间权责不明确;尚未形成完善的筹资机制,缺少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参与度不高,大型医疗机构缺乏合作动力;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短缺、专业素养不足,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限;医养结合设施条件待提升;服务覆盖人群结构性失衡;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等问题.结论:在医养结合六大因素中应重点关注制约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三大核心因素的影响,这是保障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关键.

    作者:熊婕;尹爱宁;杨燕;彭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互联网+”助力县级医联体的发展与探索

    信息化的发展为医疗资源共享、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医院通过上级医院托管再到培育下级医疗机构,初步形成了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在探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改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严重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倒金字塔结构中积累了经验.近年来,医院在跨区域医疗单位内基于“互联网+医疗”理念,通过战略引导构建医疗服务流程体系;跨区域医疗协同体系;区域专科管理中心:医院管理体系;院外健康管理延伸体系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医联体模式,为医疗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也给患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通过回顾医院医联体的发展历程,探讨“互联网+”医疗时代下医联体内部如何发挥更大效力,如何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如何引导医疗体制改革等.

    作者:叶云;马光晔;张幸国;贺秀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新医改模式下的药学发展思考与管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药学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合理管理措施以促进我国药学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国药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药学发展经验,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转变了观念和职责,使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学健康持续发展.结论:分析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医改模式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医院药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技术服务.

    作者:钟祥;张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放射科医务人员防护管理措施探讨

    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之一,其在医院中的作用中是一个集检查、治疗及诊断为一体的科室.由于疾病的多样化及复杂程度,因此,患者在经过明确诊断之前都需通过放射科的设备进行检查及辅助诊断才可明确疾病.放射科的设备一般具有普通的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及核磁共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对此,放射科的医护人员防范措施应得到充分的完善.

    作者:季伟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激励机制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激励机制应用于内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内分泌科对护理管理实行激励机制前(2017年1~6月)与实行激励机制后(2017年7~12月),将该激励机制前后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实行前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合格率和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比较实行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对内分泌科护理管理实行激励机制后,15名护理人员技能术操作合格率、理论考核合格率为都显著优于实行激励机制前(P<0.05).结论:激励机制应用于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促使医护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更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护理管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东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门诊部护士8名参与研究.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展开传统管理模式,并随机抽取30例患者,作实施前;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随机抽取30例患者,作实施后,回顾性分析两个阶段护士考评成绩,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后,护士考评成绩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更高(P<0.05).结论:于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可提高护士考评成绩,促使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蔡晓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而临床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住院医师的灵魂.临床思维贯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是临床医疗规范的核心,体现了住院医师的临床诊断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住院医师虽有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但现有的大环境下,住院医师在实习过程中,看的多,动手少,部分住院医师实习时还有可能“眼高手低”,所以,住院医师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真正的医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不够,导致住院规培医师在临床就诊时,临床思维无法找到佳的出发点及切入点,遇到临床突发状况或特殊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实践结合、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

    作者:赵长普;党中勤;谢莉;袁帅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研究对象为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自2017年1月起建立手术室护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实施全面的量化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级和薪酬分配,基于考核结果制定奖惩措施,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前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在环境护理、手术响应、护理安全、患者交接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建立前(P<0.05);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后,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量化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楼可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ICU开展低年资护理人员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管理的意义

    目的:在ICU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中,开展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管理对护士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影响情况.方法:医院ICU于2016年12月开始在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中开展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选取34例低年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11月开展常规培训措施,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开展相关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措施,比较在开展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措施前后,ICU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开展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措施后,ICU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在ICU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中落实有效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培训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护理技能,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引发的概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鸯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军地医联体模式下中医临床医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以解放军总医院为技术依托和核心基地的军地医疗卫生保健联合体,是在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帮带地方医院、提升医院战备工作能力方面的有益尝试.中医专业是军地医联体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授课内容常常和医联体基层单位医师的实际工作环境脱节,不能充分体现医联体医疗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文章旨在针对医联体中医进修医师培养现状,提出解决办法.重点培养接诊能力;对中医优势病种及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利用军地医联体优势,推广适用于医联体基层单位的基层部队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经验.另外通过实现医联体科研平台共享,逐步形成医联体基层单位各自的中医专业特色.通过这些环节,从而使医联体中医进修生在短期培训过程中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的适应医联体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李敏;周登峰;樊金灼;周衫京;陈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妇产科护理引入PBL教学法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引入PBL教学法用于护七核心能力提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7年医院参与妇产科护理培训的6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进行分组.2016年的34名护士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案;2017年的34名护士分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调查两组护士培训中的表现.结果: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开放性试题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学习积极性、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主动提问表现、归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妇产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培养上优于传统培训方案.

    作者:陈赞儿;张婉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儿科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索

    中医儿科带教要求结合儿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培养其临床思维,强化实训教学,规范病历记录,为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打下基础.文章就中医儿科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作者:吴淑艳;薛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英国莫菲尔眼科医院眼科专科护士培养启示

    文章探讨了英国莫菲尔眼科医院眼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而探讨眼科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进行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

    作者:刘茹茹;黄小琼;陈燕燕;陈华蓉;张赛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0~2017年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年份、期刊、地区、被引、合作率、基金资助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83篇,分布在161种期刊、29个省市地区,主题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理论论述、干预研究和调查研究3个方面,基金支持占111篇.结论: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深度和范围有待加强,且文献合著率、合作度及被引频次较低,基金资助少.该研究的创新性以及深度和广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耿可;徐东娥;吕楠;蔡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老干部病房陪护现状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老干部病房陪护现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采取时点调查法调查医院老干部病房陪护情况,分析陪护现状和原因.结果:医院老干部病房患者疾病类型多为呼吸系统、神经内科、心脑血管疾病;陪护率为90.00%;陪护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其次为病情危重、高龄、认知功能障碍等;陪护人员多为1人,主要为家属、保姆;陪护人员多未经过培训(P<0.01).结论:制定陪护培训、准入、管理制度,重视继续教育,多部门协作,强化沟通交流,提高专业陪护人员比例,改善病房休息环境、工作秩序和降低用药风险,是老干部病房陪护管理的有效对策.

    作者:陈思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进一步规范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调取医院2013年和2017年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药品数据,计算各个药物的年总用量及使用强度并进行比较,结合临床药师工作实际,对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可待因片、布桂嗪片剂和注射剂存在不规范用药现象.结论:医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药品仍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生沟通,促进癌痛治疗的规范合理.

    作者:樊莉;李婉姝;葛文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原因分析与防护管理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致利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3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情况和种类进行探讨.结果:利器损伤以器材质量不过关和护士应急能力不强为首要,引起损伤的主要利器为缝针、针头等.结论:针对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建立健全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护士的利器损伤发生率.

    作者:许建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加强产房护理管理防止事故差错的发生

    目的:探讨加强产房护理管理与防止事故差错发生的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进入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资料,将2017年1~6月实施常规产房护理管理的50例产妇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年7~12月实施产房护理强化管理的50例产妇纳入到观察组,比较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事故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产房护理管理,能够降低护理事故差错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蒋桔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5S管理法对麻醉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对麻醉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医院麻醉科使用麻醉机和通气管道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始实施5S管理为界,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1~6月收治的49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给予一般麻醉科管理,实施后给予5S管理法.对麻醉机通气设备进行采样,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5S管理实施前后通气系统各检测部位的病原菌检出率;比较5S管理措施实施前后麻醉恢复室的感染控制程度情况、空气培养结果.结果:管理实施后通气系统的吸气端、呼气端、Y型口、气管导管处的病原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管理实施后麻醉恢复室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管理实施后的室内含尘浓度、空气非致病菌浓度,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5S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能够对现有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与薄弱环节进行管理,降低麻醉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医院骨科作为研究案例.2015年3月~2016年2月入选的4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10月入选的4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借助调查问卷方式统计骨科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骨科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余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DCA循环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12月医院收治的25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5年9~10月共纳入患者1250例,设为实施前,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2015年11~12月共纳入研究1336例,设为实施后,进行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率.实施前后随机抽查200例次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的洗手率.抽查管理实施前后需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邱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在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管理作用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作用.方法:将医院内科住院患者3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为1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管理基础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院器械及用品管理状况的评分,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院器械及用品管理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性,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卢胜家;刘长灵;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磁性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磁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内科病房2016~2017年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满意度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磁性管理处理,不仅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程度,提升护士自我效能.

    作者:宋蒙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危重患者呼吸道的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医院ICU收治的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收治时间进行分组,将2016年2~9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ICU常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呼吸道全面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后的排痰量、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d、4d时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评分、沟通协调评分、主动参与评分、管理工具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管理质量.

    作者:徐适;刘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故障树分析法对老年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

    目的:探究故障树分析法对老年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起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学习故障树分析法及模型建立原理,专项小组根据故障树分析法理论对既往老年病房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统计,建立故障树分析模型,分析各类管理制度的失效概率,建立完善的逻辑关系,分析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以2016年情况为对照,比较管理制度调整实施前后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制度调整实施后,老年病房的环境管理、药械管理、不良问题上报、突发事件应对的评分,显著高于调整实施前(P<0.05);管理制度调整实施后,老年病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利用故障树分析法能够准确判断出当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因素按照权重进行分类,为管理层调整管理制度提供了依据,是促进老年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基础.

    作者:吕月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护理的质量管理和发展趋势

    目的:通过对中医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功能分析法及实地调研法,对中医护理现状、中医护理需求、中医护理质量管理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调研,分析了中医护理的质量管理与发展趋势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中医护理质量管理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强化“专科专病”质量管理、重视对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闭环式”的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医护理将成为“标准的健康养生方式”,循证护理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社区化护理”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作者:陈莉;潘小红;张玲雅;庞瑛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优化急诊发药流程的探讨

    目的: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到医院急诊药房的发药流程优化中,以提升急诊药房发药的质量与效率.方法:依据品管圈管理理论,结合医院急诊药房的发药流程现状和药学服务的需求,组建了有审方、加药、配药、发药、退还药、盘点及用药服务咨询等工作人员组成的10人品管圈,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来分析急诊药房发药流程存在的问题,并按结果导向,利用头脑风暴、柏拉图分析数据、依照80/20原理等分析方法,来解决急诊药房发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来优化急诊药房发药流程,急诊药房发药的质量、效率及药学服务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医患关系显著改善,药师们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及更多的经济价值.

    作者:金露;裘振振;余灵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质量管理在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运用

    目的:通过引用质量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分析和优化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关键问题.方法:对以往的内镜清洗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清洗消毒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步骤,并收集2017年7~12月内镜中心再处理的胃镜共760条,采用经过优化流程、细化管理及过程控制后的措施进行清洗消毒,并探究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结果:通过对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质量管理,发现过程控制后内镜的清洁质量达标率为98.90%,消毒质量达标率为97.20%;并且内镜的钳子管维修、表面黄斑、纱布损耗等问题与传统清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抽样检查86件胃镜全部合格,合格率达到100%.结论:在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清洁和消毒均能合格达标,且能减少内镜的子管维修、表面黄斑、纱布损耗等问题,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徐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加强安全意识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全意识强化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中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进入医院神经内科接受疾病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前50例为对照组,后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强化安全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安全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跌倒率、坠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作者:李邹鸿;曾群;周丽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用药安全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观察组和进行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两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用药差错率和护理投诉率进行统计,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用药安全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采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且用药差错率和护理投诉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蒋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品管圈在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现状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医院2016~2017年期间的60例呼吸内科病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2016年呼吸内科行常规临床管理,收治患者30例为实施前.2017年呼吸内科行品管圈管理收治患者30例为实施后.结果: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药剂调配、药品分发、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药品管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在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药品管理质量,规避不良管理事件,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高.

    作者:张丽君;叶益红;叶菊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DCA循环法降低静脉配置中心药品破损数量

    目的:降低静脉配置中心药品在发放调配过程中的破损数量,提高配置中心的工作质量.方法:对2017年间的杭州市中医院配置中心的破损件数进行统计,运用PDCA循环法对其进行改善.结果:2017年1~6月与2017年7~12月的月平均破损数量分别为122支和89支,可以看出,2017年7~12月的月均药品破损数量明显下降.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破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后,药品的平均破损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改进措施有效.

    作者:裘小丽;陈玲;章燕棋;周莉;胡文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诊科高危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科高危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药房自2017年1月起开始对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分别于安全管理实施前(2016年)、实施后(2017年)实施前后内分别抽取120例急诊科患者,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实施前后内急诊科患者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药品差错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输液不良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P<0.05).结论:在急诊科高危药品管理中开展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和输液不良事件,确保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及其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急诊科药品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蒋松涛;周贵龙;谢民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 7年1月起在神经内科病区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安全管理内容,全面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前后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成立前相比在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后,神经内科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成立前相比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后,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91.0%上升到98.9% (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

    作者:朱珍萍;罗云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肾内科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肾内科医院感染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7年6月进入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存在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肾内科患者的感染因素.结果:调查中共发现6种病原菌.患者年龄越大、侵入性操作次数越多、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少、住院时间越长、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感染的风险越高.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年龄均是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多是正向影响因素.结论: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必须针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管理干预.

    作者:单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和管理对策.方法:将2015~2016年进入医院接受急诊治疗的300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 7年进入医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00例老年危重患者纳入到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结果: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对照组的300例患者中,共出现40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3.33%,其中,护士专业技能不足与护士过度疲劳,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护士专业技能不足是主要风险来源,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张新玉;吴萍;夏琴;宋雨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我院医学科研伦理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与效果

    对医院的医学科研伦理审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改进,提出在科研方案、知情同意告知信息、赔偿描述、知情同意内容与方案的一致性、受益和风险描述、签名信息书写等常见的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临床科研人员的法律、伦理意识和知识水平;建立规范的知情同意书写模板,提高知情同意的规范性;提高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能力,重视伦理审查的协同性和全程性,有效降低医学科研伦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作者:胡红燕;曹毅;张颖;夏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盐城市中医院科研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对盐城市中医院科研管理的成效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等管理文件,建设科研共享平台,加大考核力度.对2015~2017年医院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学术论文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2015年相比,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等取得了质和量的双重突破.结论:盐城市中医院科研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崔国静;张兴德;唐荣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护理管理思考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广泛建设,社会基层卫生服务管理问题逐渐被重视,文章就目前社区护理管理现状、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规范培训及现代化展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作者:蒋美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构建以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孕期服务网络体系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构建以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孕期服务网络体系,分析其对孕妇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以妇产科医生为主体构建社区孕期服务网络,以团队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孕前指导及健康检查等服务,从完善体系、完善培训、完善职责、完善质控4个方面入手完善整体的服务网络,以实施前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实施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10%,实施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8.50%,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以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孕期服务网络,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章玉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的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于2015年以后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产妇的信息,从对信息的管理、登记、查询、审核、反馈及汇总等6个方面对产科的产妇进行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护理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及统计的时间大幅度加快,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人员的资料遗漏次数、数据出错次数及医嘱执行力,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的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极佳的管理效果,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出错事件.

    作者:高映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围各个医院手术量的增加,手术室在医院的管理要求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并且由于手术室需要与各个科室,包括住院、耗材、检验和血库等进行关联和协调,手术室的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如今,手术室再单一的使用人工进行管理已无法实现临床护理的要求,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管理的能力和管理质量.

    作者:于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提升心内科护理质量

    目的:探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建立并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体系、后勤支持体系、院内公示系统等,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应用,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建立实施心内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前后心内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建立心内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取药时间、缴费时间、候诊时间、配药时间、治疗时间,均较实施建立前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实施建立心内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心内科护理工作效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熊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条形码及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检验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实施条形码及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医院于2017年5月开始在临床检验操作过程中实施条形码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传统的临床检验管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检验时间、工作效率满意度、标本传递差错发生率及检验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检验时间、检验质量评分、工作效率满意度及标本传递差错发生率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管理过程中实施条形码及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效果较好,有效减少了工作中的差错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

    作者:于琴;陈涛;朱芹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母子健康手册》APP的应用问题与对策

    文章总结了《母子健康手册》APP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母子健康手册》APP不仅容易被广大孕产妇接受,在缩短门诊侯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优化就医流程的同时,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解决了传统健康宣教的不足.同时该APP可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在使用《母子健康手册》APP软件过程中,有隐私监管不完善、知识更新滞后、软件维护困难、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通过加强宣传,以提高孕产妇对APP的认知度.及时完善优化软件内容,提升孕产妇使用满意度.

    作者:徐丹;陈红;郑国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麻醉科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麻醉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12月来医院就诊、需行麻醉的患者45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麻醉管理方式,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麻醉管理出错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为6.27%,麻醉管理出错率为8.40%,而观察组则分别为2.00%、0.89%,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科管理工作中,采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并降低麻醉工作中的错误率.

    作者:曹睿丰;童兰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医院心电图网络系统优化住院检查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心电图机网络化的优势.方法:将10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0例.对照组去门诊心电图室完成检查,观察组在病房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电图检查等待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医院心电图网络化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过程,缩短了就医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作者:何好好;章若锦;胡领;陈瑜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