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蔡晓群

关键词:门诊部, 护士分层使用, 综合考评, 护理管理, 满意度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门诊部护士8名参与研究.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展开传统管理模式,并随机抽取30例患者,作实施前;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随机抽取30例患者,作实施后,回顾性分析两个阶段护士考评成绩,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后,护士考评成绩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更高(P<0.05).结论:于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施行护士分层使用与综合考评可提高护士考评成绩,促使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抗化疗呕吐现状与对策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抗化疗呕吐状况,并研究相关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78例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及管理状况,分析中药干预化疗呕吐状况,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防治.记录两组呕吐人数,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呕吐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状况来采取合理的管理对策,尤其是应用中药抗化疗干预,可有助于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呕吐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伟卫;杨玉佩;严苏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PESTEL模型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目的:了解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为更好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制定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工具PESTEL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方面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因素.结果: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多机构管理,机构间权责不明确;尚未形成完善的筹资机制,缺少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参与度不高,大型医疗机构缺乏合作动力;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短缺、专业素养不足,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限;医养结合设施条件待提升;服务覆盖人群结构性失衡;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等问题.结论:在医养结合六大因素中应重点关注制约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三大核心因素的影响,这是保障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关键.

    作者:熊婕;尹爱宁;杨燕;彭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能级对应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能级对应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普通外科的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能级对应管理.根据一般自我效能量表、Mini-CEX量表和护理工作效率,对能级对应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显著提升,各项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护理工作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级对应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普通外科的护理管理效果.

    作者:董娜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元化服务在肠道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元化服务在肠道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就医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服务,包括设置护理岗位责任制、优化就医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知识培训、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绩效考核等,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在环境管理、信息建设、服务质量、护理技术、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多元化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陆凤燕;葛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投诉率,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可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家属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陈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心内科2017年4~10月的112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2018年5月的128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预后,总结相关管理措施,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缩短了住院天数,改善了患者预后(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楠;冯静;杨伟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6A”护理管理对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与体检者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6A”护理管理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进行体检的50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进行体检的500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6A”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两组体检者等待时间、体检时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体检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记录两组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服务流程的依从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等待时间、体检时间、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服务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服务流程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6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体检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缩短体检时间,为体检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体检环境,大幅度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度,并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处方分析与有效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分析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处方,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随机抽取医院1058张门急诊处方,其中门诊处方559张、急诊处方449张,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通过确定各麻醉药品的DDD数值,计算DDDs、DUI,评估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抽取处方中共涉及7种麻醉药品,11个规格,3种剂型,患者年龄分布在12~90岁之间,多为女性;盐酸吗啡片、布桂嗪片、羟考酮缓释片等药品DUI>0.1,存在药物利用不合理风险;存在药品名、使用方法书写不规范、药品规格未注明等不规范处方共121张,占比11.44%.结论:医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基本符合规范,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存问题,门急诊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宣传教育、规范麻醉药品使用、审查、记录.

    作者:熊丽荣;翁剑泽;方海川;林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用药安全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观察组和进行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两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用药差错率和护理投诉率进行统计,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用药安全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采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且用药差错率和护理投诉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蒋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进一步规范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调取医院2013年和2017年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药品数据,计算各个药物的年总用量及使用强度并进行比较,结合临床药师工作实际,对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可待因片、布桂嗪片剂和注射剂存在不规范用药现象.结论:医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药品仍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生沟通,促进癌痛治疗的规范合理.

    作者:樊莉;李婉姝;葛文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在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管理作用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作用.方法:将医院内科住院患者3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为1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管理基础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院器械及用品管理状况的评分,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院器械及用品管理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性,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卢胜家;刘长灵;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研究对象为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自2017年1月起建立手术室护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实施全面的量化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级和薪酬分配,基于考核结果制定奖惩措施,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前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在环境护理、手术响应、护理安全、患者交接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建立前(P<0.05);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后,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量化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楼可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管理模式的效果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于2017年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将实施结果与2016年进行比较.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可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 7年1~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68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 7年7~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7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CICARE沟通模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方面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考核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CARE沟通模式,能够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忠民;李洁;袁光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母子健康手册》APP的应用问题与对策

    文章总结了《母子健康手册》APP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母子健康手册》APP不仅容易被广大孕产妇接受,在缩短门诊侯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优化就医流程的同时,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解决了传统健康宣教的不足.同时该APP可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在使用《母子健康手册》APP软件过程中,有隐私监管不完善、知识更新滞后、软件维护困难、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通过加强宣传,以提高孕产妇对APP的认知度.及时完善优化软件内容,提升孕产妇使用满意度.

    作者:徐丹;陈红;郑国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药师在心内科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与合理用药管理探讨

    目的:对药师在心内科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及合理用药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 6年12月~2017年12月心内科的188例患者进行检查及测试,对检查出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的患者及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师在心内科对医生所开的住院医嘱6118条进行查看,完成医嘱点评为81%.其中发现不合理的医嘱101条,占1.65%.未采用正确用药的结果以抗菌药物运用不正确常见,其次是给药方式或使用方法、药量不合适等,测试前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比例为18%,临床药师检查、测试后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比例减少.结论:应该增加药师对心内科患者的检查,把握好用药指标和用药时禁忌的症状,在发现未采用正确方法用药时给予测试,从而使合理用药率上升.

    作者:杨雪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风险等级评估制度与预案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及预案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在ICU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并建立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护理处理预案,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ICU护士的护理风险应对和处理能力,比较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前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前后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后,ICU护士的风险处理技巧、应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后,ICU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后,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91.2%上升到了99.4%(P<0.05).结论:应用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并建立不同风险等级的护理应急预案,能够有效提高ICU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风险应对能力,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坚伟;苏志仙;朱珍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理管理中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很多领域都在传统与现代、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化中完成了“新老交替”,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信息化数字时代的新兴管理制度产物,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现状、系统管理功能和能否满足护理管理工作的需求几方面展开论述,拓宽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道路,探讨决策支持系统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冯佳;方毕飞;刘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文章通过研究预防性维护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医院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总结,探讨预防性维护在设备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提出实施预防性维护,能够确保医疗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减少医疗设备对临床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卢岩;陈学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麻醉科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麻醉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12月来医院就诊、需行麻醉的患者45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麻醉管理方式,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麻醉管理出错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为6.27%,麻醉管理出错率为8.40%,而观察组则分别为2.00%、0.89%,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科管理工作中,采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整体麻醉不良反应率,并降低麻醉工作中的错误率.

    作者:曹睿丰;童兰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