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叶益红;叶菊贞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管理措施在五官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五官科2017年择期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前护理满意度、术前对疾病了解程度、患者术前准备存在问题、患者入院时与术前的消极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在术后宣教、病情、护理方面、身体状况、后期康复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准备问题在二便控制、术前药物、术中物品、术前测量体征、备皮、病历完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总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与SD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与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管理措施用于五官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保障手术及时进行.
作者:叶郁;郑艳红;徐结红;蒋彩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医院2016~2017年期间的60例呼吸内科病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2016年呼吸内科行常规临床管理,收治患者30例为实施前.2017年呼吸内科行品管圈管理收治患者30例为实施后.结果: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药剂调配、药品分发、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药品管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在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药品管理质量,规避不良管理事件,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高.
作者:张丽君;叶益红;叶菊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对麻醉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医院麻醉科使用麻醉机和通气管道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始实施5S管理为界,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1~6月收治的49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给予一般麻醉科管理,实施后给予5S管理法.对麻醉机通气设备进行采样,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5S管理实施前后通气系统各检测部位的病原菌检出率;比较5S管理措施实施前后麻醉恢复室的感染控制程度情况、空气培养结果.结果:管理实施后通气系统的吸气端、呼气端、Y型口、气管导管处的病原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管理实施后麻醉恢复室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管理实施后的室内含尘浓度、空气非致病菌浓度,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5S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能够对现有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与薄弱环节进行管理,降低麻醉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对盐城市中医院科研管理的成效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等管理文件,建设科研共享平台,加大考核力度.对2015~2017年医院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学术论文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2015年相比,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等取得了质和量的双重突破.结论:盐城市中医院科研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崔国静;张兴德;唐荣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情况进行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微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构建与成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介入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医护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依从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借助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显著提高介入科介入治疗患者的身心舒适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医护服务的评价,杜绝护患矛盾.
作者:孙晓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研究对象为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自2017年1月起建立手术室护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实施全面的量化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级和薪酬分配,基于考核结果制定奖惩措施,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前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在环境护理、手术响应、护理安全、患者交接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建立前(P<0.05);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后,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量化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手术室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楼可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间接收的16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护理,首先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者生活能力比较具有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t=12.24,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前阶段进Barthel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阶段进Barthel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721,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5.251,P<0.05).结论: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明显.
作者:夏金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于2017年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将实施结果与2016年进行比较.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可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作用.方法:将医院内科住院患者3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为1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管理基础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院器械及用品管理状况的评分,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院器械及用品管理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性,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卢胜家;刘长灵;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医院心电图机网络化的优势.方法:将10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0例.对照组去门诊心电图室完成检查,观察组在病房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电图检查等待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医院心电图网络化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过程,缩短了就医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作者:何好好;章若锦;胡领;陈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将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管理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25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满意度、沟通意愿及疾病的了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意愿及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与医护人员交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完成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汤飞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服务在肠道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就医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服务,包括设置护理岗位责任制、优化就医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知识培训、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绩效考核等,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在环境管理、信息建设、服务质量、护理技术、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多元化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陆凤燕;葛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 7年1~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68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 7年7~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7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CICARE沟通模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方面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考核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CARE沟通模式,能够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忠民;李洁;袁光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的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于2015年以后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产妇的信息,从对信息的管理、登记、查询、审核、反馈及汇总等6个方面对产科的产妇进行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护理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及统计的时间大幅度加快,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人员的资料遗漏次数、数据出错次数及医嘱执行力,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的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极佳的管理效果,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出错事件.
作者:高映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构建以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孕期服务网络体系,分析其对孕妇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以妇产科医生为主体构建社区孕期服务网络,以团队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孕前指导及健康检查等服务,从完善体系、完善培训、完善职责、完善质控4个方面入手完善整体的服务网络,以实施前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实施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10%,实施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8.50%,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以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孕期服务网络,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章玉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80名患有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人,观察组有40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满意度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疼痛指数评分情况和SRSS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较差(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改善疼痛情况、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塑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有利于科室、医院的良性发展.
作者:祝华英;蒋琼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文章探讨了英国莫菲尔眼科医院眼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而探讨眼科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进行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
作者:刘茹茹;黄小琼;陈燕燕;陈华蓉;张赛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在提高用药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未实施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阶段的静脉用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实施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阶段的静脉用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配置中心实施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及条码管理,能够提高用药安全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俞春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规范晨会交接班的意义和管理办法,深化以患者中心的服务内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医院妇产科2017年1月起,强化交接班制度,对往年晨会交接班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考量,制订规范的晨会交接班流程和考核标准,明确交接班人员的时间、内容、职责等,定期检查执行落实情况.比较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一年妇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规范晨会交接班妇产科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大幅提高(P<0.05).结论:规范、科学和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有助于提高护士晨会交接班的质量及效率,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连续及时的护理服务,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林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