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到底是不是遗传病

周颋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目前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更多.去医院看病,大夫都会问:“家里还有谁有糖尿病吗?如父母、兄弟姐妹,甚至爷爷、奶奶等.”有的患者会说“没有啊”,怎么我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是遗传病吗?
健康人生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处方:科学锻炼恢复更佳

    得了心血管疾病或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听到多的医生叮嘱就是好好静养或适当运动,究竟什么是“适当”“适度”,怎么掌握这个“度”?很多人以为只能小心翼翼走路,就连擦桌子、扫地这样的家务活也不能做.其实,心梗和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康复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心脏康复训练能改善他们门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并能够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项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的患者并没有因运动而导致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心绞痛或骨折.2.5年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运动锻炼组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和心衰的住院率显著减少11%.

    作者:王伯忠;朱利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弘扬中医养生文化,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2016年11月21日至24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口号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健康作为一项普遍权利,是所有国家共享的社会目标和政治优先策略,而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本、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既是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各项指标终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要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在群众中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将提高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郭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职业女性应注意的健康报警

    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成天忙于事业而忽视自我保健,即使身体发出警告信号也不当回事,从而出现各种疾病:致生活、事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职业女性都吃补药等方式来“强打精神、高压工作”,这不仅仅对健康没有什么益处,更会造成人体对药物的依赖.

    作者:杜学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真的有“不少吃不运动还能变瘦”的好方法?

    这些年来我发现,网上提问多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些人类共有的愿望:不少吃,不运动,也能瘦身?任性胡吃海塞,也能不长胖?不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只需要吃一种神奇的药物或食品,就能减肥?听了这些问题,我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宣称自己的产品能帮助减肥,而且不用限制饮食,不用增加运动,就能起到明显效果,那么一定是购者如云.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女性乳房的美学

    作为整形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房整形美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的关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缺乏乳房美学的知识,在乳房整形美容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例一:有人认为尽管自己的乳房与周围女性相比亳不逊色,与欧美女性相比则相差甚远,因此选择手术隆乳以“与国际接轨”.

    作者:黄渭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国爱耳日:日常呵护,受益一生

    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振动.中耳鼓膜的振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下振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作者:刘讯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在过度顺利的时候往往很危险

    我有个朋友,在30岁刚出头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很有名的企业家了,他把和社会、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到位.因为造就了一个很大的集团企业,于是就自觉不自觉地有了有恩于别人的心理.如果别人劝他做点社会公益活动,他就说做过了,建了很多希望小学,但我知道,他建希望小学的目的更多的是从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出发,是为自己的集团做广告.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需开刀,“影像”也能治病

    说起放射科,很多人对其的印象还停留在单纯拍X片,或是B超上,很少有人将其与直接治疗联系在一起.殊不知,这放射科的“影像”作用可大着呢,不仅能直接参与医治人,还能治好很多手术所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

    作者:王家铃;周素琴;张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跟腱疾病的发生和康复

    跟腱是我们人体中长有力的肌腱,位于小腿后方,上端连接小腿三头肌肌腹,下端止于足跟的跟骨结节,是小腿三头肌在足跟骨的附着点,长约1 5厘米,正常跟腱可以承受7000牛顿的力量.

    作者:吴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为什么我们那么爱抢红包

    过年期间你抢红包了吗?很多人为了抢红包,都快把手机屏幕戳烂了.抢完后,按照惯例又开始放大招派红包,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之余,你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抢红包又发不了财,为什么人们还是爱抢?1.抢红包为了维系感情、表达祝福发红包的习俗早起源于我国汉朝,唐宋日渐兴盛,传统的红包就是指春节的压岁钱,它既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也被当作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有辟邪作用的护身符.记得儿时,在除夕夜或者大年初一,当从枕头下发现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后,兴奋异常,红包金额虽不多(仅几元钱),但那种美好的感受,仍记忆犹新,长驻心间.

    作者:潘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邮件里的情绪,你的朋友了解吗?

    平时我们都习惯向朋友倾诉烦恼或分享痛苦,因为朋友能体会我们的心情,感同身受.互相之间的眼神交流或细微动作,也能够靠多年的交情准确传达.不过,如果是使用电子邮件或短信,这种默契还能一如既往吗?为解答这个疑问,来自查塔姆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莫妮卡·赖尔登和劳伦·特里希廷格设计实验展开了研究.

    作者:查尔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造纤维可清血液尿毒症毒素

    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造纤维,能够吸附肾衰竭患者血液中所含的尿毒症毒素肌酐,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便携式小型透析装置.该机构主任研究员荏原充宏率领的研究小组,将能够吸附肌酐的沸石混合到树脂中,制作出了一种极细的纤维,并将这种纤维制成无纺布.血清实验显示,只要约16克纤维,就可以将体重为60公斤的人在1小时之内产生的肌酐全部吸附干净.

    作者:松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打响“乳房保卫战”:读《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

    美国科普记者弗洛伦斯·威廉姆斯写了本书,叫做《乳房》,副标题是“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2012~2013年先后拿了“纽约时报好书奖”等几个奖项.弗洛伦斯说:“乳房界定了我们.”其实,在人类诞生之初,我们对乳房就呈现出特别的态度.弗洛伦斯追问:乳房为谁而生?

    作者:林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是一种生活

    人的一生,可以没有金钱、名利,但绝对不能没有健康.它是一切的根本,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它,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名、利都将毫无意义.要是人生是一连串的数字的话,健康就好比是“1”,而事业、金钱、爱情、家庭,就是“0”,没有了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是没有用处的.只有拥有了健康,后面这些0才会有意义.或许你的1后面没有很多0,但你依旧可以和你的家人过着平静、幸福、愉快的生活.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你的肌肤到底是敏感还是过敏

    肌肤敏感与过敏的区别过敏的肌肤:过敏是一种皮炎症状.是外界致敏物质与体内抗体结合的Ⅳ变态反应引起的皮炎症状.过敏的皮肤是指已经产生过敏(皮肤炎症)症状的皮肤.敏感的肌肤:肌肤比较脆弱,容易过敏,但是还没出现过敏症状(皮肤炎症),但比正常肌肤容易过敏,需要特别护理.

    作者:刘永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七年之痒”与细胞新陈代谢

    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七年之痒”,与大脑中神经细胞突触连接的变化有关,因为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关.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的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作者:凯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小建:让“饾版拱花”复活

    就着一盏台灯的昏黄光线,仅靠脚边一台老式的取暖器驱寒,在冬天的早晨六点,黄小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拿起一张印着五彩孔雀的画稿,附在一块图案相同的凹刻雕版上轻轻按压,片刻后,一只带有立体浮雕效果的孔雀便跃然纸上.

    作者:施佳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徐侃:让医疗有尊严有温度

    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个个锐意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下文简称”市三医院”)院长徐侃就是其中的—位.今年2月,本刊记者走进市三医院专访徐院长,请他聊聊作为院长的理念和心得.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到底是不是遗传病

    糖尿病目前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更多.去医院看病,大夫都会问:“家里还有谁有糖尿病吗?如父母、兄弟姐妹,甚至爷爷、奶奶等.”有的患者会说“没有啊”,怎么我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是遗传病吗?

    作者:周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白内障也挑年轻人“下手”

    一说到白内障这种病,很多人先想到的是中老年人群,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感觉还十分遥远.确实,白内障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是不代表年轻人就不会患上白内障.关于白内障,你了解多少?大家都知道,眼睛中有一个“部件”叫做晶状体,就好比窗户上的玻璃,光线透过晶状体射入眼球,投射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见东西啦.简单来说,所谓白内障,就是因为各种各样因素导致的晶状体浑浊,光线被浑浊的晶状体干扰,不能投射在视网膜上,也就看不清东西了,常见的症状就是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此外,还可能出现视野缺损、色觉改变、对比敏感度下降、炫光、单眼复视、暂时性近视等症状.这就好像是在窗户前拉上一层窗帘,也就和窗外的风景无缘了.

    作者:姜彩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健康人生杂志

健康人生杂志

主管:浙江大学

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