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成
目的 探讨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2例HC-BPPV患者分为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组(n=18)和单纯BBQ组(n=14),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序贯治疗组一次治愈率为66.7%,高于单纯BBQ组的50%,但无显著性差异;序贯治疗组一次改善率(治愈+有效)为100%,显著高于单纯BBQ组的64.3%.第2个周期后BBQ+ FPP组17例患者治愈,BBQ组8例治愈,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HC-BPPV疗效显著,优于单纯BBQ.
作者:郭义坤;刘建芳;董贯忠;陈卓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终止妊娠不同时机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108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121例临床资料.按照分娩孕周以孕32周为界,将孕妇分为两组,新生儿分组按照分娩孕周将新生儿分为5组.结果 两组孕妇比较,其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应合理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孕32周以前分娩与孕32周以后分娩,新生儿结局明显不同.
作者:孙秀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2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癌共30例(93.8%),其他少见癌2例(6.3%);按乳腺癌TNM分期,其中Ⅰ期3例(9.4%),ⅡA期2例(6.3%),ⅡB期8例(25.0%),ⅢA期9例(28.1%),ⅢB期7例(21.9%),Ⅳ期3例(9.4%);淋巴结转移阳性22例(68.8%),阴性10例(31.2%).患者术后复发7例,复发率为21.9%;死亡5例,死亡率为15.6%.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明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n=24)与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n=24),两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特发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艾芹;刘国平;于磊;张德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建立佳的静脉通道.方法 由医师在手术室进行,采取局部麻醉颈内静脉穿刺.放置成功后行静脉化疗,化疗期间未出现药物外渗、导管脱落或断裂、血栓形成等.结果 成功植入静脉输液港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病人无1例药物外渗,确保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尽早植入静脉输液港可以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的隐私,建立患者的自信感.
作者:许慧平;曹中伟;邢彩霞;吕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由全科室护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将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管理,进行前后应用对照,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张丽天;藏月彤;程芳芳;李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药物、肌松药物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麻醉术后恢复室相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补镁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比较两组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切皮时(T5)、肿瘤切除(T6)、缝皮(T7)、气管拔管时(T8)和气管拔管后5 min(T9)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的平均输注速度,术后1、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A组T2、T3、T7、T8、T9时的MAP值显著低于B组(P<0.05);T1、T4、T5、T6时组间MAP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A组T3、T5、T7和T8、T9时的HR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性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4h和8h,A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硫酸镁用于肿瘤手术麻醉,不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减少术中全麻药、肌松药的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成子飞;张丽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 抽取68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给予心理指导,肠道准备,引流管、疼痛、饮食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 经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漏1例,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使患者平稳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炎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炎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硝唑片治疗,研究组,联合奥硝唑片与丹参酮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为1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片与丹参酮胶囊联合治疗口腔颌面炎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郝奇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精神神经状态对OLP的影响.方法 通过精神状态评价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中特质焦虑问卷评价精神神经因素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状态焦虑总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5.76,P<0.01).结论 扁平苔藓患者中,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病因.对于扁平苔藓患者心理的疏导、开解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
作者:齐静;张沙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SHCC)诊断的敏感性和一致性.方法 由2名有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所有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盲审,当观察到肝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病灶廓清,确诊为典型SHCC,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病灶不廓清,可疑SHCC,动脉期不强化,不能诊断SHCC.计算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SHCC的敏感性和Cohen'kappa(k)的一致性.结果 在27例患者中,包括27个SHCC结节(d<2cm).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8%,81%(P=0.01).CT诊断SHCC的敏感性78%显著高于MRI的敏感性52%(P =0.04).CT和MRI对27例SHCC结节作出诊断的一致性差(k=0.319,P=0.05).CT不能确诊的病例,进一步行MRI扫描,能将诊断的敏感性提高3.7%.而MRI不能确诊的病例,进一步行CT扫描,敏感性提高29.6%.结论 CT或MRI任一项影像检查出现典型的强化方式就足以诊断SHCC,但MDCT多期动态扫描比动态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薄晓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腰背痛的主要原因,细胞死亡导致椎间盘细胞减少,细胞间基质代谢平衡被打破,基质降解增加,主导了椎间盘退变的过程.椎间盘退变中细胞死亡成为了研究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文献,就椎间盘退变的诱导因素,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进行综述.
作者:郑文凯;祝勇;杨学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对于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溶栓术治疗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为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介入溶栓治疗,同时实施一般护理流程,选取患者47例作为常规组;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选取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患者干预后机体健康状况、情绪表现、家庭融入度及沟通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常规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2.34%,观察组为93.6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成功率为31例(65.96%),症状良好改善为11例(23.40%),观察组为42例(89.36%),症状良好改善为5例(10.64%).结论 对于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价较好,且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张建敏;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较好稳定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艳华;宋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106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以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结果为依据,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以心电图国内标准与Cornell电压标准为依据,分析左心室肥厚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心电图国内标准与Cornell电压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rnell电压标准,操作繁琐,但敏感性强,对于心电图国内标准,操作简单,但敏感性低,因此,临床诊断左室肥厚时,可联合两者,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整理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并发肺感染的发生率,并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肺感染42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降低,而死亡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增加.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早期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可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肺感染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后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晔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晚期腹腔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易发生腹膜侵袭,形成腹腔种植转移,并导致恶性腹腔积液.临床上处理棘手,疗效不满意.近年发展起来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等腹腔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降低了腹腔内复发及转移.但目前缺乏对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腹腔热灌注的技术方法也未有统一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何敏;张翠英;杨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了解青年人群心电图特征,分析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对806例青年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排除可能影响干扰心电图的因素.结果 受检者出现异常心电图109例,占总人数的13.52%.经过心电图复查、内科医师听诊及其他辅助检查,结合病史询问等常规诊断,综合分析认为,多数心电图异常属于生理性异常.结论 青年人心电图异常改变多为生理性,非器质性病变.医务人员要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结合临床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齐长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患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94例胸腔积液患者.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受试者特征(ROC)曲线来评价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患者18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107例.在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135 U/ml;CA199 9.73 U/ml;CEA 4.85 ng/ml;NSE 14.35 ng/ml;以及SCC 0.85 ng/ml.其中CA125显示了高的灵敏度(88.57%),但特异性差.在胸腔积液检测中,肿瘤标志物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396.05 U/ml;CA199 16.58 U/ml;CEA 6.15 ng/ml;NSE 10.14 ng/ml;以及SCC 0.65 ng/ml.胸腔积液中各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血清中各肿瘤标志物含量的比值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8.15;CA199 1.87;CEA 3.39;NSE 0.93;以及SCC 1.16.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组CA125、CA199、CEA在胸腔积液的含量,胸腔积液与血清CA125、CA199、CEA的比值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ROC曲线分析单指标肿瘤标志物发现,胸腔积液与血清CEA的比值的佳阈值为3.39,具有高的特异性90.62%,灵敏度为83.87%.
作者:顾岩;乔晓娟;高俊珍;王立红;贺岚;付秀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就诊我院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59例(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不良事件,依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临床特点方面随年龄增长,女性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增高,老年组男性所占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脂危险因素较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严重,局限性病变少,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时老年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住院时间较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严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级Ⅳ级(Killip分级)的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预后差,非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发生率高.
作者:刘胜男;包那仁托亚;王文斌;侯煜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