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奇志
目的 评价“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微信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教育,微信组患者除常规教育外,加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微信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达标率为9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的知晓度达标率为73%,满意度为80%.微信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微信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缺陷,有效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病人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白淑云;郭丽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 抽取68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给予心理指导,肠道准备,引流管、疼痛、饮食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 经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漏1例,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使患者平稳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凶险,而近2/3的急性冠脉事件是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破裂造成的急性狭窄,以及其后血栓形成所致,因此,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元凶,需要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并积极进行干预.目前,许多有创及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易损斑块的评估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简要总结各种影像学方法对易损斑块的新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和优势.
作者:乔津;张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护患沟通艺术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充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张雪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是探讨学龄前儿童留置针固定中自粘弹性绷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80例静脉注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后自粘弹性绷带在进行固定,对比组采用常规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结果 完成静脉穿刺之后,实验1组40例患儿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进行固定+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其中29例有效固定天数在5~7 d之间,11例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天数在1~3 d之间;实验2组40例患儿则按照常规要求采用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进行固定,其中6例有效固定天数在5~7 d之间,34例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天数在1~3d之间.实验1组有4例出现针管堵塞情况,无针管脱落情况,5例液体渗漏;实验2组有10例出现针管堵塞情况,10例针管脱落情况,20例液体渗漏;两个数据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能够显著增加留置针有效固定时间,出现针管堵塞、脱落、液体渗漏的机率明显降低,应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还可以减少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还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朱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患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94例胸腔积液患者.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受试者特征(ROC)曲线来评价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患者18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107例.在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135 U/ml;CA199 9.73 U/ml;CEA 4.85 ng/ml;NSE 14.35 ng/ml;以及SCC 0.85 ng/ml.其中CA125显示了高的灵敏度(88.57%),但特异性差.在胸腔积液检测中,肿瘤标志物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396.05 U/ml;CA199 16.58 U/ml;CEA 6.15 ng/ml;NSE 10.14 ng/ml;以及SCC 0.65 ng/ml.胸腔积液中各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血清中各肿瘤标志物含量的比值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8.15;CA199 1.87;CEA 3.39;NSE 0.93;以及SCC 1.16.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组CA125、CA199、CEA在胸腔积液的含量,胸腔积液与血清CA125、CA199、CEA的比值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ROC曲线分析单指标肿瘤标志物发现,胸腔积液与血清CEA的比值的佳阈值为3.39,具有高的特异性90.62%,灵敏度为83.87%.
作者:顾岩;乔晓娟;高俊珍;王立红;贺岚;付秀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100例.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87±4.85)和(42.84±4.55)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赖感,更好的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宋新华;徐小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由全科室护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将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管理,进行前后应用对照,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张丽天;藏月彤;程芳芳;李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就诊我院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59例(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不良事件,依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临床特点方面随年龄增长,女性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增高,老年组男性所占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脂危险因素较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严重,局限性病变少,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时老年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住院时间较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严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级Ⅳ级(Killip分级)的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预后差,非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发生率高.
作者:刘胜男;包那仁托亚;王文斌;侯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结缔组织牛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促纤维化细胞因子,本实验旨在构建以人CTGF基因为靶点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载体,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方法 首先将pGenesil-1质粒的EGFP部分基因片段切除,成为新的pG质粒,然后根据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基因序列,及互不配对原则,设计3条针对人CTGF 的siRNA 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TGF 1-3,同时设无关序列为阴性对照,命名为CTGF 0,然后将CTGF 1 -3及CTGF 0克隆到siRNA载体pG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DH5 Q菌株,挑取阳性菌落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经测序,成功构建了3条CTGF-siRNA重组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人CTGF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步进行CTGF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雅萍;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Watson关怀理论为基础的素质训练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以方便抽样原则选取本院相关科室护士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Watson关怀理论,适时将人文关爱理念及思维要素融入正常护理管理中;阶段性管理任务结束后,对两组护士统一发放关怀行为能力量表(CAI)及护理工作投入量表(UWES)进行管理差异性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士CAI、UWES两个量表的评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区常规护理管理设计中引入以Watson关怀理论为基础的有关职业关爱行为的训练内容,将有助于护士关怀能力及工作投入水平的提高,终将有益于护理人文职业素质的建立及塑造.
作者:高秀丽;张玲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的6月至2016年的1月院收治的53例根骨骨折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根骨骨折与非手术治疗相比疗效更佳,利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俊杰;李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晚期腹腔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易发生腹膜侵袭,形成腹腔种植转移,并导致恶性腹腔积液.临床上处理棘手,疗效不满意.近年发展起来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等腹腔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降低了腹腔内复发及转移.但目前缺乏对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腹腔热灌注的技术方法也未有统一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何敏;张翠英;杨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了解青年人群心电图特征,分析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对806例青年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排除可能影响干扰心电图的因素.结果 受检者出现异常心电图109例,占总人数的13.52%.经过心电图复查、内科医师听诊及其他辅助检查,结合病史询问等常规诊断,综合分析认为,多数心电图异常属于生理性异常.结论 青年人心电图异常改变多为生理性,非器质性病变.医务人员要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结合临床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齐长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烧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份收冶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 d血红蛋白、白蛋白;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供皮区愈合、植皮区愈合、深Ⅱ度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7、14 d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植皮区愈合、深Ⅱ度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烧伤患者.能够促进蛋白质的生成,加速患者烧伤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学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部位、渠道、病原菌的种类和正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发生感染的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我院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占神经外科院感的4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占24%,造成因素以术后护理不当,肺部护理不及时,切口护理不当为,占52%.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应及早加强下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增强手卫生消毒,病房环境卫生监管,加强病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刘旭超;呼斯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尺管综合征康复物理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至2015年以来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50例尺管综合征病例进行系统康复物理治疗.结果 参考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的有关运动、感觉评定标准,50例患者中优19例,良17例,可7例,差7例.优良率为72%.结论 系统性的康复物理疗法的疗效好,具有无创特点,且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促进尺管综合征康复的较好方法.
作者:贾红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的实施效果,探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组和比较组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祁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蜂毒蛰伤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蜂毒蛰伤合并多脏器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单纯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在血液灌流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其它指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以及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K、CK-MB、LDH、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可有效缓解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可改善功能受损器官的恢复,改善机体内环境指标的紊乱,维持患者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肝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鹏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整理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并发肺感染的发生率,并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肺感染42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降低,而死亡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增加.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早期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可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肺感染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后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晔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