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平;张喜清;殷春;王永
目的 探讨宫颈TCT联合HPV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 58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798例,同时行宫颈TCT检查及高危HPV16/18检测进行宫颈疾病的筛查;对照组790例,仅行宫颈TCT检查,两组对结果异常(阳性诊断)的患者均行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终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无论在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还是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x2=4.47,P<0.05).结论 宫颈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更能有效的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可作为目前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DCT)在交通事故伤骨折手术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急救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治疗的交通事故伤所致骨折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DCT组(51例)以及非DCT组(45例).非DCT组患者在Ⅰ期常规以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和护理,术后转至ICU行复苏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实施后期的康复治疗.而DCT组则基于DCT治疗和护理理念,分四阶段实施.主要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护理,手术室急救和ICU内复苏,以及二次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DCT组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非DCT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的满意度为98.04%(50/51),显著高于非DCT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T应用于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郑兰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阴道分娩中预防性使用卡孕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6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9例,在胎肩娩出后口服卡孕栓1 mg.对照组338例,不用卡孕栓.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静点缩宫素10 u.分析两组产后2h及24 h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是(240±120)ml和(350±120)ml;对照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是(322±125)ml和(480±150)m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中预防性使用卡孕栓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与缩宫素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缩宫素效果好.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药在全麻手术期间对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研究相关事宜、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ASA分级Ⅰ级,择期拟行乳癌根治术患者30例.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肌注阿托品0.5 mg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患者入室后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约10 min后,静脉诱导麻醉,同时右美托咪定改为维持量0.4μg/(kg·h)持续泵入到手术停止即刻,B组(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输注量与诱导量同右美托咪定组.两组患者诱导均为丙泊酚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诱导,静脉诱导3 min后置入喉罩,连接Drager麻醉机建立机械通气,潮气量(VT)8 ml/kg,频率(RR) 12~ 14次/min,麻醉维持以BIS值40~60为标准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术中观察记录入室(T1)、诱导前即泵入右美托咪定10 min后的时间(T2)、诱导后(T3)、术毕(T4)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IS值),分别在入室、诱导前、诱导后、术毕抽取静脉血各1 ml,采用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监测NK、CD3、CD4、CD8.术后统计各时段的生命体征、麻醉用药剂量、免疫细胞的数值.结果 A组NK细胞T3(13.05±4.68)与T2(20.70±6.27)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K细胞T3(12.73±4.19)与T2(17.03±2.85)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0.70±6.27)、B组(17.03±2.85)(P<0.05).A组CD4T2(36.82±7.85)与T1(32.61±6.40)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4T2 (39.16±5.40)与T1(35.32±6.27)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46.59±8.49)与T3(42.28±6.91)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T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37.38±6.93)与B组(46.59±8.49)(P<0.05).A组CD4/CD8T2(1.43±0.46)与T1(1.27±0.43)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1.71±0.50)与T2(1.52±0.44)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1.54±0.48)、B组(1.86±0.52)(P<0.05).结论 丙泊酚1.5mg/Kg、舒芬太尼0.3 ug/Kg静脉诱导时可减少NK细胞的数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并不能减少NK细胞下降的数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用药在麻醉维持阶段对NK细胞的抑制较少.
作者:郝伟;周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容积扫描MPR重建,经手术病例证实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 术前肯定诊断急性阑尾炎15例,13例可见异常的阑尾,盲肠周围炎10例,盲肠末端局限性增厚5例,阑尾根部官腔高密度结石的4例,阑尾腔内小气泡影的1例,腰大肌前方脓肿的2例,盆腔积液的1例.所有数据均经MPR重建,MPR阑尾成像成功率高,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结论 CT容积扫描MPR技术能够在同一平面图像将阑尾基部、回肠末端及盲肠显示,能很好观察阑尾空间关系和阑尾及阑尾周围病理细节变化,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君;谢月林;刘克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良性乳腺纤维瘤手术属于短小手术,以前一般都在局麻下完成,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能在全麻醉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这就需要麻醉大夫寻找一种快速麻醉又能快速苏醒的麻醉方法,同时能保证足够的镇痛,无药物蓄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及早出院.本研究通过对七氟醚复合用药与丙泊酚在良性乳腺纤维瘤麻醉手术中的使用作出比较,探讨这两种方法在这种手术中麻醉时所各自显示的优势,以便能选择更好的方法为患者服务.
作者:窦慧青;杨淑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骨科住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包括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心理及疼痛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给予心理干预后,增加了患者信心,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两组患者在术后12 h的SAS、SDS评分干预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某种程度发挥着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作用,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和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佟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舒适护理,即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术后卧位、疼痛程度等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疼痛、舒适度和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留置胃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均达到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刘粉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5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前、后的评定.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Beck抑郁问卷各类别分(除活动抑制、痛哭、社会退缩、睡眠障碍)及总分心理干预护理前均高于心理干预护理后,心理干预护理前、后Beck抑郁问卷总分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护理,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得以改善,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的减轻和恢复及自杀意念的消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曲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胃肠道肿瘤简单、有效、各年龄人群广泛适用的检查手段.方法 选择2013年3~12月我院门诊上腹不适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疑有胃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变特征并与胃镜及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于205例中,发现胃十二指肠肿瘤21例,发病率10.2%,与病理结果比较符合率93%.结论 消化道超声造影在胃肠肿瘤普查中不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而且是首诊发现肿瘤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英;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CAR)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VSMCs迁移、增殖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CAR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3组均于术后第7、14、28 d处死大鼠.观察颈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7、14 d和28 d VSMCs大量迁移、增殖,内膜面积(IA)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管腔面积(LA)显著减少(P<0.05).与损伤组比较,CAR组从中膜迁移至内膜的VSMCs明显减少,IA均低于相同时间点损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损伤后14d抑制作用显著,而管腔面积显著扩大(P<0.05).结论 CAR可有效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迁移、增殖和内膜增生.
作者:袁向珍;张越;曹中朝;包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孕栓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病例158例,做为对照组,其中巨大胎儿70例,羊水过多40例,多胎妊娠16例,胎盘早剥8例,巨大胎儿合并羊水过多10例,术中预防性使用卡孕栓1 mg(胎儿娩出后口服),常规预防性使用缩宫素(胎儿娩出后静点缩宫素10 U).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具有与对照组相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病例,共120例,做为治疗组,其中巨大胎儿55例,羊水过多35例,多胎妊娠14例,胎盘早剥5例,巨大胎儿合并羊水过多2例,治疗组常规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方法与治疗组相同,没有预防性使用卡孕栓.分析两组手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术中、术后2h和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是(180±86)ml、(258.9±114)ml、(355±125)ml;治疗组术中、术后2h和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是(275±95.0)ml、(365±125)ml、(490±160)ml.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术中、术后2h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预防性使用卡孕栓能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苏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索文献评价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纳入进展期胃癌术后加用腹腔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20个研究共2 1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用腹腔化疗组1~3年的死亡率更低(OR 0.31,95%CI 0.27,0.2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年和3年伴发局部淋巴转移的死亡率低(OR 0.28,95%CI 0.16,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和2年的腹膜转移的死亡率(OR 0.33,95% CI 0.27,0.52).与对照组比较,腹腔化疗组的总复发率和腹膜复发率更低(OR 0.46,95% CI 0.35,0.62)和(OR 0.47,95% CI 0.35,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6,95% CI 0.55,1.67).腹腔化疗可以改善血行转移(OR 0.63,95%CI 0.40,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化疗可以降低1~3年的病死率.腹腔化疗可以改善具有淋巴转移胃癌患者2年、3年的死亡率和局部腹膜浸润的胃癌患者的1年、2年死亡率.同时,腹腔化疗可以降低腹膜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作者:孙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例1:男性,38岁,蒙古族,2010年7月17日入院.患者既往糖尿病史3年.患者1d前晚上饮白酒约1 000 ml(39%),酒精含量312 g,早晨家属发现意识不清,立即就诊我院神经内科,体检:患者中度昏迷,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病理征阳性.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10/70 mmHg,测血糖2.8 mmol/L,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纳洛酮对症治疗.头部CT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头MRI(2010年7月18日)双侧额颞顶叶及脑干肿胀.给予生命体征检测,脑保护剂,大剂量维生素,支持对症治疗,住院1月后自动出院,病情无好转,仍意识不清,去皮质状态,肌阵挛.随诊3月患者死亡.
作者:武进;郝小军;王哲;王俊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简称间质部)妊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问质部妊娠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8例问质部妊娠病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5.0%(21/28).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三型:即妊娠囊型、包块型、破裂型.妊娠囊型9例,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8/9);包块型16例,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2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3/16);破裂型3例,均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出血,未明确定位诊断.结论 超声对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心外科1998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心脏外科手术共56例,其中53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部患者在手术中安装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5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3例,心律失常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6例,其中全心扩大,预防性植入10例.结果 全组病例中除5例预防性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心电监测为自主心律,未启用临时起搏器,余51例启用.52例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其中38例为窦性心律,14例为房颤心律,使用临时起搏器时间为6h~29 d.结论 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心脏手术中应用较为普遍,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缓慢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治疗术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过缓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围术期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振平;张喜清;殷春;王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5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术后护理体会并进行总结.结果 35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无出血、感染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或睾丸精子抽提术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有效的、安全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患者的损伤、疼痛及并发症少,而且预后好.护士进行正确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保证.
作者:张福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通过采取完善制度、细化分工、优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工作流程规范,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5%提高到98%.结论 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多层次的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赵俊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结果 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组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孟祥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回顾性总结我科2010年4月至2012年月8月收治的24例DAI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影像特点,将病人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MRI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重度组10例(42%),伤后24 h内CT扫描6例(60%)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密度影,10例中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预后良好者2例;中度组8例(33%),MRI扫描仅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中残2例,其余恢复良好;轻度组6例(25%),CT扫描无明显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DAI.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大,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震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