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旗;解春梅;郭卫东;孙景萍;张营;王素华
目的 探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喉返神经的保护.方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58例患者,均行经锁骨下入路无注气内镜辅助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经锁骨下入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不会增加损伤机率.
作者:李英彬;黄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准确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管理,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住院患者病例调查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实查712例患者,实查率99.53%,发生医院感染13例、1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83%、例次感染率为2.11%,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占46.67%.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是五疗康复科、血液肿瘤病、血液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57%.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病原送检率及重点科室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今后工作重点.
作者:张宏英;段宇宏;高敏;索春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四手操作在热牙胶充填根管中的影响.方法 50例热牙胶充填根管传统护理组与50例热牙胶充填根管四手操作组采用相同充填方法和程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操作时间、操作完成后充填效果,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 四手操作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操作.结论 四手操作在热牙胶充填根管中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青年组,同期收治的中老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青年组以男性居多,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肥胖,精神压力大,大量饮酒及冠心病家族史,临床预后较好.结论 青年人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郭蕴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妇产科疾病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腹腔镜进行监测,确定病情进行镜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进行手术的40例患者没有产生任何并发症,通过腹腔镜的监测发现8例盆腔疾病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15例出现输卵管堵塞的患者经过疏通有13例输卵管恢复正常;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出血量平均为15 ml,手术后2~3d患者身体基本恢复,经过调查寻访发现无术后并发症现象,患者对治疗结果基本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进行妇产科手术,更加有利于进行宫腔镜手术,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许秋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于门诊病人流动性大、素质高低不齐、在医院停留时间短,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时间有限,极容易出现纠纷和投诉,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和就诊满意度.门诊健康教育是一科病人在门诊治疗过程中有着对疾病预防干预、疾病康复、医护知识、自我保健等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及指导作用[1].我院门诊部2012年1月开始,采用门诊综合健康教育,患者就诊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且有效缓解了医患矛盾,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局麻-喉罩-靶控输注-BIS监测实施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 对8例满足唤醒条件的患者,术野部位行神经阻滞,诱导置入喉罩.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调整麻醉深度维持BIS值40~ 60,神经导航定位后,在三钉头架部、切口处及硬膜行局部浸润.术中需唤醒时调整异丙酚、瑞芬靶控值,使BIS值升为70以上实施唤醒.观察能否成功实施术中唤醒及有否不良反应.结果 8例均成功实施术中唤醒,唤醒时间约10~25 min,持续20~45 min.有5例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1例在唤醒过程中有轻微体动经安慰后好转.结论 局麻-喉罩-靶控输注-BIS监测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唤醒.
作者:解雅英;于建设;吴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作为LDL-C、HDL-C的载脂蛋白,apoB和apoA1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中apoB呈正相关,与apoA1成负相关,高apoB、apoB/apoA1,低apoA1水平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apoB/apoA1值对冠心病风险的预测优于其它胆固醇比值,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鹏;王桂云;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监测治疗.方法 以我院2000年5月至2013年9月发生OHSS 42例收治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OHSS临床特点及治疗,易患OHSS高危因素:年轻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过多卵泡数目.结论 OHSS是一种医源性并发症,应积极监测并予以正确防治.
作者:秦慧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7例V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并与39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同期对照组血浆Hcy浓度进行比较,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中度(10~19分),重度(10分以下).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1),不同程度VD患者血浆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VD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血管性痴呆的程度越严重.
作者:李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CCU患者文化休克的表现及相关因素,以使临床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言行,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这一人群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CCU患者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结果 CCU患者中文化休克现象约占73%,发生文化休克相关因素中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民族、职业、来院前居住地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休克现象在CCU患者中普遍存在,病情越重个体产生文化休克的表现就越明显.结论 文化休克现象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与信息的缺乏、适应性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日常生活习惯、态度和信仰的改变、个体的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健康服务体系中,护士是帮助患者减轻或缓解文化休克的主要成员,也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文化坏境的专业人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文化需求、健康、疾病的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向患者提供多层次多体系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郭凤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影响护士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对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影响护理人员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相关因素.结果 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原意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护士比例明显高于不愿意的护士.护理人员在建立护理临床思维过程中受自身学历、职称、能级影响.结论 本院护士对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希望得到相关培训.在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过程中,其除受自身学历、职称和能级影响外,N1、N2能级护理人员存在的主要障碍为知识缺乏以及思维混乱,而N3、N4能级护理人员存在的主要障碍为缺乏职业发展以及绩效分配不合理.
作者:张世红;朱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老年女性下尿路泌尿系感染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观察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老年女性下尿路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方法 60例辨证属热淋的老年女性下尿路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组与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两组均口服给药7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尿白细胞计数及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痊愈率与显效率的比较,用x2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后,治疗组尿白细胞(46.8±7.3)个/ul,对照组尿白细胞(82.4±12.3)个/ul,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4 335±266) cfu/ml,对照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4 652±245)个/HP,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清心莲子饮为基础组方,治疗老年女性下尿路泌尿系感染中医辨证为淋证的患者,临床观察在症状缓解、尿白细胞及尿细菌培养转阴方面效果显著,是比较适合老年女性下尿路淋证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宫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腘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征,探讨其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并与病理组织学相比较,提高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下肢有腘窝包块的患者使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查,选取4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腘窝囊肿患者,对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囊壁厚薄、内部回声特点、后方回声有无增强、与关节腔相通与否、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有无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腘窝囊肿位于下肢腘窝及其周围,单侧多于双侧,囊肿边界不规则,囊壁较薄,部分可有分隔,囊肿显示与关节腔相通20例(占44.4%),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25例(占55.6%),囊内回声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4种:(1)单纯液性无回声区22例(占48.9%),后方回声偏强;(2)囊内为细密点状弱回声16例(占35.5%),呈悬浮状,可飘动,后方回声略偏强;(3)囊内除细密点状弱回声,还可见点状强回声斑,伴声影3例(占6.7%);(4)囊内可见光带分隔为多房4例(占8.9%),后方回声略偏强;所有包块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均无血流信号.结论 依据肿物的部位、超声影像特征判断腘窝囊肿的特点,以及其与关节腔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作者:任瑞芳;王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睾丸扭转患者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分析总结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9例患者5例双侧睾丸发育正常,4例行睾丸切除者,健侧睾丸发育正常.结论 准确地术前观察、及时的心理支持、精心的术后护理和细致的出院指导,完整的贯穿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婧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小、阻滞完善等优势,提高了妇产科手术麻醉质量与安全,降低了手术与麻醉的并发症,可视为妇产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我科应用该技术在妇产科手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妇产科手术病人170例,年龄21~66岁,ASAⅠ~Ⅱ级.其中子宫全切除术28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19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9例),次全切除术8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12例,卵巢囊肿摘除术1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5例,宫颈椎形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3例.
作者:刘玉海;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发于10~40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0∶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僵硬或疼痛,脊柱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经物理、药物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不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需行手术治疗.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农民.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双髋关节偶有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行药物对症及物理治疗,疼痛逐渐缓解,后逐渐出现腰背向后突出,行走及日常活动正常,一直未予特殊处理.近4年来驼背加重,无法平卧.2012年3月5日来我院就诊,行X线检查示强脊合并脊柱弯曲,胸廓、骨盆畸形.10余年前因外伤致左侧股骨颈骨折,未行手术治疗,现在左髋关节轻度活动受限.
作者:杜丽英;李月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为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mPGEs-1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标本中mPGEs-1蛋白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mPGEs-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PGEs-1蛋白阳性表达率肺癌组织中为66.7%(40/60),在相应癌旁组织中为10%(6/60),肺癌明显高于癌旁(x2=20.38,P<0.01).肺癌mPGE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肺癌mPGE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PGEs-1的高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能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为开发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作者:王静媛;贾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99mTc-MDP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科275例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结果.结果 将SPECT/CT显像结果与终诊断比较,SPECT/CT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3.7%、灵敏度为97%、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充分弥补了全身骨显像的不足,增加了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白青山;秦莎娜;张海龙;奇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分娩方式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51例(47.6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21.50%),巨幼细胞性贫血15例(14.0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11例(10.28%),再生障碍性贫血者4例(3.74%),其他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者3例(2.80%).各类病因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分娩方式的研究表明,ITP患者的剖宫产率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0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发生早产的4例(13.08%),正常组30例患者中发生早产的1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发生产后出血的11例(10.28%),正常组1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有多种,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原因.血小板计数<30×109/L,同时有出血倾向者主张行剖宫产术.
作者:肖慧英;刘晓颖;刘改文;冯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