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访视在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李霞玲

关键词:肿瘤患者, 手术, 术前访视, 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开展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价值.方法:以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改善肿瘤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案而将其分为临终关怀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各30例,并且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临终关怀组的患者给予临终关怀护理.结果:临终关怀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和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防范的思考

    目的:探究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及实施效果.方法:医院烧伤整形科为了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于2014年6月起实施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从实施防范措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之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的诱导因素相对较多,需要切实加强技术、制度、科室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医疗纠纷的防范力度,以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吴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究培训助产士的方法,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助产士专业素质.方法:按照助产士核心能力标准和助产士层级进行分类并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期间进行分级培训,然后根据各级助产士的知识情况及对他们技能的培训目标来制定相关的理论、技能和个案管理考核内容.结果:助产士接受过分层培训后的六个月内,他们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六个月(P<0.01);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在助产士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助产士进行分层培训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有效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如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医院收治的4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按照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输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知识评分为(24.46±3.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47±4.5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输液知识知晓率,提高整体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芝;林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对门急诊就诊不满意患者电话回访的体会

    电话回访在现代医院的应用已经较多,但大部分医院做的较完善的是对出院患者的回访.文章重点介绍的是对在门急诊就诊过的,在医院就诊流程中有任何不满意的患者,在就诊满意度调查中给予医院短信信息反馈的,医院都进行了认真回访,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将医院存在的问题及患者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信息,发现管理薄弱所在,及时向有关部门或院领导反映,并由院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监督整改,有利于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窦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分析

    目的:调查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现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儿科64名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进行评估.结果:儿科医护人员平均压力感较高,护士压力水平高于医生;以风险较大/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及家长要求高/期望值高为得分靠前的三大压力因素;其中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患儿家长,护士主要来源于儿科专业压力.结论: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较大,适当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儿科的医疗质量.

    作者:曹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防范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的成效,为降低手术室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医院从201 5年3月开始采用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和2015年3月~2016年2月手术室日常沉降菌监测合格情况,比较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感染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感染医患纠纷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3间手术室沉降菌常规监测合格率为90.00%,共实施手术5624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89例,患者感染率1.58%,医护人员感染45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23起,发生率0.41%.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3间手术室沉降菌监测合格率为98.00%,共实施手术5589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45例,患者感染率0.81%,医护人员感染12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15起,发生率0.27%.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手术室沉降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率及医患手术室感染纠纷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价值,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中医病种管理的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

    住院医疗资源是医院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床位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概况、当前单病种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医院基于中医病种管理的床位效率分析现状.

    作者:沈艳;陈昕琳;张莹颖;李勇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医院麻醉科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

    麻醉科麻醉药品是医院手术麻醉及晚期癌症患者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品,尽管其镇痛作用较为良好,但其误用和滥用后给患者带来的药物依赖性也是医学难题.部分药品从非法市场流入后成为毒品,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加之在医院麻醉科部门,关于麻醉药物的管理还存在有很多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麻醉科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针对麻醉科现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在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与实行传统周期性排班法的2014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从工作时间、当班人员安排情况、急诊科医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价情况以及急诊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比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明显降低了交接班次数,减少了交班不及时的现象,人员安排清晰合理,弥补了中午和夜间当班护士人员不足的现象,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连续排班在急诊科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传统周期性排班的不足,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适合现代急诊科的日常护理工作特点和要求.

    作者:周婵;麻笑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成效.方法: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自2014年7月将安全防护图标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选取2014年1~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7~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采用安全防护图标前后两组医护患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患等各方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将安全防护图标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医护患等各方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可吟;陈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2015年128例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资料,分析术切口的感染因素,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7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69%;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2.34%;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中手术时间长占33.33%,医护人员消毒不彻底占20.00%,患者皮肤消毒不彻底占20.00%,其他占26.67%,未进行护理干预者为11.72%,进行护理干预者感染率为3.12%.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首诊全责护理模式在血透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首诊全责护理模式在血透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首诊全责护理模式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自行设计问卷比较两组护理岗位质量、自我管理行为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血透护理和消毒隔离评分为(25.20±1.60)分、(38.20±2.40)分和(28.60±1.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饮食控制、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独立性评分(29.20±2.80)分、(38.20±2.60)分和(27.50±2.4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80%,高于对照组的79.20%(P<0.05).结论:首诊全责护理模式能提高血透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

    作者:李红芍;周慧;娄丽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内科综合病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内科综合病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科综合病房的100例住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理差错1例,未发生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事件,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4例,护理投诉2例,未发生护理纠纷,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内科综合病房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优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内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内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9月医院对内科危重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压疮的管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压疮高危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压疮高危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风险评估,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科危重患者采取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君君;祝红梅;程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风险初产妇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干预价值

    目的:探讨高风险初产妇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干预价值,保证母婴安全.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舟山医院产科收治的28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86例经妊娠糖尿病(GDM)筛查确定为GDM高风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施行针对GDM的护理干预,将其中102例产前诊断出患有GMD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生期母婴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风险初产妇妊娠糖尿病进行筛查与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围生期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于保证母婴安全,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彩虹;侯海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8~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医护患的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中药药理学多样化教学改革

    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性改革,以学生为本,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药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沈云辉;沈旭华;沈伟;马越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分析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为更好的开展学生护理带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神经内科实习护理生共70名,根据带教方法区别分为对照组35名和观察组35名,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及综合素质考核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及综合素质考核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夯实学生们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郑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长广(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骨科住院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优质与常规护理组,研究不同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所带来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工作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组明显高另一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金美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