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燕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8~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医护患的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工作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稳步发展,进而有效控制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体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立护理质量小组,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消毒灭菌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感染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患者护理管理等.
作者:陈林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综合医院虽不同于中医院,综合医院以西医为主体,中医药文化相对单薄,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在维护医院整体的前提下,展现中医药文化精神,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学位点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人才,利用中医药科普为载体,以中医药疗效为核心,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更好的发挥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消化内科1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3~5月实施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建立护理责任小组,并确定不同级别人员的护理职责,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并将统计结果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患者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海燕;周叶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多年来,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怎样发展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章提出从“整合医学”“品牌战略”“医养融合”三方面着手,大力加快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
作者:江澄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文章通过收集广东省“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利获得情况,阐明中医药科研工作对专利的重视程度.结果显示,广东省19个“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所有重点学科都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共申请专利201项,获授权专利178项,其中122项是在2010年以来的建设期间所取得的.178项授权专利中,以中药方面的专利为主,计155项,占87.00%;按专利种类分,发明专利165项,占93.00%.各专利涵盖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重点研究领域为主.
作者:陈铁宏;李文波;张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并探讨管理对策,以降低转运风险.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4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24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方法,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以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平均转运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率、护理纠纷率、转运时间分别为0.82%、0.41%、(17.21±4.22)min,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3%、86.53%,观察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对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来娅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选择2015年重症医学科实施对症管理干预措施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人性操作、长期服用抗生素和大量使用激素是导致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干预前有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3.00%%;干预后仅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00% (P<0.05).结果:针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给予对症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方法: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浙江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管理和改进.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1.03%降低为0.49%,观察组职业暴露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由0.27%和0.25%降为0.10%和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是多方面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章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电话回访在现代医院的应用已经较多,但大部分医院做的较完善的是对出院患者的回访.文章重点介绍的是对在门急诊就诊过的,在医院就诊流程中有任何不满意的患者,在就诊满意度调查中给予医院短信信息反馈的,医院都进行了认真回访,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将医院存在的问题及患者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信息,发现管理薄弱所在,及时向有关部门或院领导反映,并由院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监督整改,有利于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窦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患者4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品管圈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护理整体五个方面满意率分别为95.83%、97.72%、100.00%、97.92%和97.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完全掌握率和掌握率分别为86.67%和95.42%,对照组分别为10.42%和18.75%,观察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提升护士业务水平.
作者:倪淑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预约制度在超声科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5月于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226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2月~2016年2月的22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流程接受检查,观察组在预约制度服务模式下进行.统计2016年3~5月检查人数、预约人数及预约到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2016年3~5月超声科检查预约率和预约到达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对等候时间、就诊环境、医师服务态度、检查时间充裕性各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投诉率为0.00%,较对照组的2.65%显著下降(P<0.05).结论:预约制度能有效提高超声科非医疗等候时间,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薛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2010年医院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改革和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提出重视基层工会建设,积极开展建设“职工小家”活动的精神,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建立职工小家,以“小家”的和谐带动“大家”的和谐,以“小家”的建设带动“大家”建设.
作者:邱艳;李香琴;陈爱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房中药处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4年9月在中药房实施调剂质量监管模式,选取2014年1~8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剂质量监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林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5宁波市第九医院综合病房的19例护士药物管理相关资料,2014年未实行标识化管理,2015年实行标识化管理,比较标识化管理前后检查药物时间、药物检查落实情况、药物混放情况及药品应用效率.结果:标识化管理后较标识化管理前检查药物时间显著缩短,对药物检查落实率显著提高,对药物的混放率显著降低(P<0.05).标识化管理后6个月及标识化管理后1年药品应用优良率均显著高于标识化管理前(P<0.05);且标识化管理后1年药品应用优良率显著高于标识化管理后6个月(P<0.05).结论: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护理管理中可缩短药物检查时间,提高药物检查落实率,降低药物混放率,提高药品应用优良率.
作者:邱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在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与实行传统周期性排班法的2014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从工作时间、当班人员安排情况、急诊科医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价情况以及急诊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比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明显降低了交接班次数,减少了交班不及时的现象,人员安排清晰合理,弥补了中午和夜间当班护士人员不足的现象,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连续排班在急诊科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传统周期性排班的不足,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适合现代急诊科的日常护理工作特点和要求.
作者:周婵;麻笑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管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产房风险管理,选择从2015年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满意度和难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满意度、难产率分别为(7.16±2.31)h、96.67%、19.17%,对照组分别为(19.01±5.15)h、85.83%、3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房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分娩时间和难产率,极大提升了产妇的分娩质量.
作者:范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64例,按高年资(工作超过10年)、中年资(工作4~10年)、低年资(工作不足4年)实施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培训,对比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医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绩效考核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菊艳;黄赣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中医特色护理与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优势进行思考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安吉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中医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更优(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特色,其在外科疾病中应用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韩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浙江省台州医院在能耗压力的背景下,通过节能降耗管理的实践和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建设性地总结了医院节能降耗管理的成果经验.
作者:陈学超;胡伟标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