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陈挺;蒋悦;楼坚;马登扬;吴小芬;朱庆峰
实习阶段是临床护理实习生步入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其临床实践能力的优劣,而带教工作开展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目前,将分层管理运用于护理带教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文章就分层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考核方法及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总结.
作者:林芬;查孔林;俞燕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医院检验科是化验各项医学指标、病理检验的科室.无论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还是县乡镇医院均设有检验科.提高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检验水平、培养专门的检验人员、优化检验科操作环境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有效办法.文章针对医院检验科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沈丹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另外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04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干预措施预防高危行为发生.结果:177例患者中72例出现高危行为,高危行为发生率为40.68%,不同年龄和病程的患者高危行为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伴有合并者及服用两种以上药物者发生高危行为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者和服用单一药物者(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高危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高危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取适当干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危行为的发生概率.
作者:郑云华;谈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现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儿科64名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进行评估.结果:儿科医护人员平均压力感较高,护士压力水平高于医生;以风险较大/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及家长要求高/期望值高为得分靠前的三大压力因素;其中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患儿家长,护士主要来源于儿科专业压力.结论: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较大,适当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儿科的医疗质量.
作者:曹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住院医疗资源是医院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床位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概况、当前单病种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医院基于中医病种管理的床位效率分析现状.
作者:沈艳;陈昕琳;张莹颖;李勇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进.循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性强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正逐步取代传统模式,成为主导.文章就化疗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以来,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就化疗科引入循证护理模式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及重要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强调该模式对提高护理带教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高思施;朱绿娟;林洁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医院外科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特色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个人卫生情况、术中配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下床时间为4.20 h和6.20 h,平均出院时间为3.40 d和6.80 d(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显著降低住院时间,解决医院床位紧张和住院费用过高现象,有效降低患者不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使其早日康复.
作者:蒋雪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2015年128例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资料,分析术切口的感染因素,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7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69%;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2.34%;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中手术时间长占33.33%,医护人员消毒不彻底占20.00%,患者皮肤消毒不彻底占20.00%,其他占26.67%,未进行护理干预者为11.72%,进行护理干预者感染率为3.12%.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在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与实行传统周期性排班法的2014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从工作时间、当班人员安排情况、急诊科医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价情况以及急诊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比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明显降低了交接班次数,减少了交班不及时的现象,人员安排清晰合理,弥补了中午和夜间当班护士人员不足的现象,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连续排班在急诊科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传统周期性排班的不足,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适合现代急诊科的日常护理工作特点和要求.
作者:周婵;麻笑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增进医护关系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2015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别为30例.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沟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手术和麻醉配合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人员沟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为(5.70±0.30)分、(6.20±0.50)分、(5.90±0.70)分,实施后分别为(8.50±1.60)分、(7.90±1.50)分、(8.80±1.20),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设备故障排除、设备器械准备准确、机械满意、麻醉配合满意分别为6例、19例、11例、20例,实施后分别为26例、28例、28例、29例,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增加医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芸;徐银花;俞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并探讨管理对策,以降低转运风险.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4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24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方法,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以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平均转运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率、护理纠纷率、转运时间分别为0.82%、0.41%、(17.21±4.22)min,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3%、86.53%,观察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对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来娅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肋骨骨折漏误诊中的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提高临床诊断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于2014~2015年选取该阶段内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CT检查漏诊、误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漏诊、误诊的原因,探讨减少CT漏诊、误诊对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诊断.结果:单纯漏诊25例,单纯误诊20例,漏诊合并误诊5例.导致肋骨骨折CT检查漏诊、误诊的原因主要为伪影、隐匿性骨折、扫描参数设置错误、阅片医师诊断经验不足或阅片不仔细、合并有骨质疏松,分别占38.00%、10.00%、12.00%、14.00%和26.00%.随访发现,50例漏诊、误诊患者再次诊断后均确诊.结论:临床诊断应根据出现漏误诊的原因进行积极防范,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作者:夏琼琳;周应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的成效,为降低手术室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医院从201 5年3月开始采用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和2015年3月~2016年2月手术室日常沉降菌监测合格情况,比较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感染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感染医患纠纷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3间手术室沉降菌常规监测合格率为90.00%,共实施手术5624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89例,患者感染率1.58%,医护人员感染45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23起,发生率0.41%.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3间手术室沉降菌监测合格率为98.00%,共实施手术5589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45例,患者感染率0.81%,医护人员感染12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15起,发生率0.27%.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手术室沉降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率及医患手术室感染纠纷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价值,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高校医院护理对象具有特殊性,且日益紧张的护理供应和患者需求对护理团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以人为本”成为护理文化的基础,在护理文化建设中各方面均有体现.作者结合当下高校医院护理客观环境和护理团队建设现状,分析重视护理文化建设在高校医院优质护理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措施.文章探讨了基础护理文化的建设、护士形象及护理环境的建设、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制度的建设和优化服务流程.
作者:程应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在心内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4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及出院后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86%,对照组为78.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合理用药、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方面的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内的总复发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 (P<0.05).结论: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具有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教育效果好等优点,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春惠;晁鸽;任丽;郑优群;戎如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当前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前景展望.方法:列举超声造影在临床疾病,如肝脏、肾脏、胰腺、甲状腺、腹部及妇科等疾病中的应用状况.结果:超声造影在肝脏、肾脏、胰腺、甲状腺、腹部及妇科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当前超声造影在诊断临床疾病的应用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特点,可以服务于临床实践,并且在未来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者:林赛锋;厉乔;许世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在医院院感科的牵头下,妇产科专门设定院感质控医生和护士,并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对妇产科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结果:医院普遍存在消毒灭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意识薄弱、消毒器械使用不规范、消毒灭菌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等情况.结论: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消毒灭菌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只有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提高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才能有效降低妇产科的感染率.
作者:俞燕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患者4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品管圈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护理整体五个方面满意率分别为95.83%、97.72%、100.00%、97.92%和97.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完全掌握率和掌握率分别为86.67%和95.42%,对照组分别为10.42%和18.75%,观察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提升护士业务水平.
作者:倪淑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预约制度在超声科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5月于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226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2月~2016年2月的22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流程接受检查,观察组在预约制度服务模式下进行.统计2016年3~5月检查人数、预约人数及预约到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2016年3~5月超声科检查预约率和预约到达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对等候时间、就诊环境、医师服务态度、检查时间充裕性各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投诉率为0.00%,较对照组的2.65%显著下降(P<0.05).结论:预约制度能有效提高超声科非医疗等候时间,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薛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综合医院虽不同于中医院,综合医院以西医为主体,中医药文化相对单薄,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在维护医院整体的前提下,展现中医药文化精神,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学位点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人才,利用中医药科普为载体,以中医药疗效为核心,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更好的发挥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