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吉;崔丽英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于10例应用带蒂皮瓣修复下领骨缺损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严格做好术前供皮区皮瓣与口腔的准备,术后移植皮瓣观察与护理,做好术后体位、引流管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除1例前臂带蒂皮瓣出现皮瓣下感染,导致口底漏,经过积极换药、肉芽组织生长而行二次修整术外,其余9例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皮瓣成活,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带蒂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智坚;王继明;王燕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8年大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9例阑尾类癌是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经病理确诊后,又作了右半结肠切除;有5例分别位于结肠肝曲、横结肠、降结肠的类癌患者作了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或横结肠切除;另3例直肠上端类癌经内镜下局部切除;6例直肠下端类癌经肛门直肠局限部性切除.术后有19例得到随访,2例因肝转移死亡,3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均存活.结论:大肠类癌术前不易诊断.肿瘤部位、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
作者:罗永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经验,旨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8例患者的抢救过程.结果:抢救成功36例(94.7%),死亡2例(5.3%).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时,洗胃、导泻,应用解毒药同时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凯权;王金叶;韩毅峰;张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重要性.方法:对于182例(190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患者给予术前术后人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患眼护理及健眼护理等.结果:182例(190眼)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于确保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岩;任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Hcy、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DM组)及同期住院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住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Hcy、hs-CRP浓度,经正规治疗并随访3个月,观察再发心绞痛、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组比较标志物浓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DM组、非DM组血Hcy与hs-CRP浓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另外DM组二者浓度均较非DM组高(P<0.05),DM组血Hcy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在随访中,DM组与非DM组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DM组又高于非DM组(P<0.05).结论:血Hcy、hs-CRP浓度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作者:刘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索HBV母婴阻断的有效方法,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评估HBV母婴强化免疫的临床价值;观察HBV母婴强化免疫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178例孕妇按病毒指标不同,分双阳组106例(HBsAg 阳性,HBV DNA阳性)和单阳组72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每组随机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组):采用强化免疫阻断法.母体阻断:被动免疫,孕妇于妊娠20周开始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共5次.新生儿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主动免疫:重组乙肝疫苗1、2、12月龄各10 μg三角肌注射;被动免疫:船IG200 IU,出生后立即三角肌注射.对照组(B组)采用标准免疫阻断法.观察时间12个月.结果:106例双阳性孕妇应用HBIG免疫前后HBV DNA分别为6.72±1.33、5.16±1.07log10/ml(P<0.05)和6.37±1.58、5.92±0.92 log10/ml(P>0.05),双阳、单阳孕妇A、B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分别为28.6%、48.0%(P<0.05)和8.1%、14.3%(P>0.05),慢性感染分别为5.4%、18.0%(P<0.05),和5.4%、8.6%(P>0.05),免疫失败分别为3.6%、16.0%(P<0.05)和2.7%、5.7%(P>0.05),免疫成功分别为96.4%、84.0%(P<0.05)和97.3%和94.3%(P>0.05).不良反应:178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影响母婴健康发育的不良事件.结论:HBV双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进行HBIG注射和新生儿进行双重阻断的强化免疫,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率,降低婴儿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均有重要意义.HBV单阳性的孕妇常规免疫即可获得较理想母婴阻断效果,无需强化免疫干预.
作者:陈丽萍;宋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和特异性治疗.方法:参考Irwin等的解剖学诊断程序,通过痰或诱导痰查嗜酸细胞计数,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等方法,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对223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感冒后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胃食道返流综合征;病因确诊率98.7%.结论:感冒后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也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特异性治疗是确诊的重要环节.
作者:朱天吉;崔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总结7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院从1998~2008年共收治7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其中车祸53例,挤压伤10例,坠落伤8例,砸伤5例.结果:行胸腔闭式引流术50例,开胸手术20例,开腹手术6例;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治愈71例,死亡5例.结论:严重肺挫伤系由强大暴力所致,常伴有其他脏器如腹部,脑部等的损伤,病情复杂多变,死亡率高,除了及时正确的外科治疗外,还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有效阻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胡素清;贾臻;王桂桃;杨桂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作者:赵美丽;刘敏;刘大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无优势手臂骨密度与血清1,25-(OH)2D3,25-OHD3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量分析系统(QUS)测量82例绝经后妇女无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BMD)以诊断骨质疏松,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ELISA检测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妇女血清中1,25-(OH)2D3,25-OHD3水平.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组妇女血清1,25-(OH)2D3,25-OHD3含量分别为(26.97±6.78)pg/ml和(34.75±12.62)nmol/L,骨量正常组分别为(34.75±12.62)pg/ml和(42.03±12.63)nmol/L,骨质疏松妇女血清1,25-(OH)2D3、25-OHD3含量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1).绝经后妇女无优势前臂骨密度与血清1,25-(OH)2D3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r=0.387,P=0.001),25-OHD3含量与前臂骨密度也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1,25-(OH)2D3水平与无优势前臂骨密度明显相关,是绝经后妇女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包玉梅;徐晓娟;赵燕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Hcy(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246例冠状动脉造影者,根据造影后动脉狭窄程度分3组:健康对照组71例为A组,轻度狭窄组78例为B组,严重狭窄组97例为C组,所有病人于造影前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胆红素(Tbil),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B、C组与A组Hcy、Tbi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cy与TbilL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低胆红素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秀清;王悦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估全民供应碘盐15年来本地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方法:收集近15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含量、居民户盐碘含量等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结果:经食盐加碘干预,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显著下降,近7年已控制在4%以下,尿碘中位数近8年波动在199.4~305.8 μg/L之间,居民户盐含碘量中位数在22.9~42.0 mg/kg之间,碘盐覆盖率已连续12年稳定在98%以上,碘盐的合格率连续4年稳定在96%以上.结论:本地区加碘食盐供应系统正常,质量稳定,防治效果显著.2000年达到国家消除IDD阶段目标.现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消除IDD的目标已连续5年.
作者:刘卫国;周振荣;许凯峰;惠志强;武玉根;赵妙珍;李晨阳;张秋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分别联合顺铂、草酸铂和紫杉醇3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经病理证实为晚期胃癌的患者63例分别给予顺铂(21例)、草酸铂(23例)、紫杉醇(19例)为主分别联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方案化疗,21 d重复,接受两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疗效和毒性评价.结果:顺铂组、草酸铂组和紫杉醇组化疗近期有效率分别为23.8%、34.8%和47.4%.三组的化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紫杉醇组和草酸铂组以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以及脱发为主,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炎和脱发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组和草酸铂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与顺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毒副反应比顺铂组联合方案严重.
作者:李红;高德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的68名患者的病例,按出院诊断分为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38例和非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30例.以同一天测定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和腹水白蛋白浓度计算SAAG,比较两组SAAG与诊断的关系.结果: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的SAAG(18.25±2.03)g/L显著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6.84±1.39)g/L(P<0.01).以SAAG≥11 g/L为界限值,诊断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4.21%,特异性为96.67%,准确性为95.59%.结论:SAAG鉴别法的鉴别符合率明显高于传统腹水鉴别法,但不能取代腹水细胞学等检查.联合检测,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腹水原因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会龙;李洪清;孙宝玉;郭德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2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根管预备、消毒后,用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定期复查,随访3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效率为90.38%.结论: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对根尖诱导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艳芬;马占才;孔庆芬;特木尔巴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疗效观察.方法:将104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金片(每次3~4片,3次/d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清洁中段尿培养、肝肾功能、泌尿系B超.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比较,总有效率、显效率、细菌培养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效果肯定,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作次数.
作者:孙丽霞;张宝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2008年5月我科收治了一位因枢椎结核破坏导致枢椎齿突骨折游离,形成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压迫脊髓导致不全性瘫痪的患者.经认真分析后决定在全麻下行前路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香桃;杨素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抢救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抢救的60例重度中毒患者,其中32例常规治疗,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观察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在病人生存率、清醒时间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技术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杨海平;席文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存活心肌的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丽云;任志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15例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低热为主,脑脊液细胞表现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脑脊液如未经多次检验,其改变可不典型,但脑脊液细胞学早期观察,早期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淋巴细胞、激活单细胞[1] .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癌等鉴别,并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判断上有一定价值.
作者:武进;郭振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