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席文琪
目的:观察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2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根管预备、消毒后,用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定期复查,随访3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效率为90.38%.结论: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对根尖诱导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艳芬;马占才;孔庆芬;特木尔巴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和年龄分布,探讨TBS细胞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2007年7月~2009年6月对1 600例妇科门诊患者行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 Prep cyto-logical test,TCT)检查,采用TBS诊断分类,结果按不同年龄分4个组进行观察和对照,对107例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LEEP活检做病理诊断对照,随访3~18个月.结果: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率≤20岁组高(33.33%),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9.76%,7.23%,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学随访转阴性者: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占84.47%(136/161),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占85.00%(17/2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57.14%(4/7).结论:宫颈疾病患病年龄趋向年轻化;TCT技术对性质未定的不典型腺细胞(ASCUS)检出率仍低;不典型上皮细胞根据个体情况观察3~6个月或阴道镜下活检,LSIL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镜下指导病理组织活检以诊断和治疗,HSIL必须治疗并以手术为主.
作者:金花;满德日娃;王新颖;段仙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粘结技术治疗牙周病所致的牙松动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以来100例牙周病所致牙松动的患者,将粘结技术用于牙周病松牙固定;再行牙周、牙髓联合根治.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利用光敏树脂夹板固定松动牙.结果:通过将松牙复位,与健康牙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的咀嚼单位.分散、减轻了松动牙所受的力,消除了原发性(牙合)创伤和继发性(牙合)创伤.为牙周组织的修复创造了条件.光敏树脂夹板利用酸蚀-粘结法将树脂和松牙直接固定在一起.结论:粘结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松牙固定,提高了牙齿的保存率.光敏树脂牙周夹板治疗松动牙,较可摘式夹板密合性好,较固定式夹板切割牙体少.操作简便,外形美观.拓宽了牙周病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奥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意识到细胞凋亡的存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亦由从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等描述病变,发展为在细胞乃至分子基因水平上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任瑞军;葛志平;陈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发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一期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实行TURBT及TURP的25例膀胱癌并发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诊,4例肿瘤复发,复发的肿瘤均不在原位及前列腺窝.结论:同期行TURBT及TURP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作者:冯旭辉;陈鑫;董超然;吴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观察及随访.结果:1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病理形态学特点为由不同比例、不成熟的间叶和(或)分化良好的恶性上皮成分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CK、EMA、syn(少部分)、CgA(少部分)等阳性,而间叶细胞Vimentin、S-100(软骨分化岛和少部分上皮)、CD117(部分)阳性,AFP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均灶(+);其余如desmin、HMB45、MC、TT-F1、Bcl-2及P53等均阴性.结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是肺原发性恶性度极高的肿瘤,需与另一类型肺母细胞瘤一胸膜肺母细胞瘤、肺癌肉瘤、原发性肺腺癌及畸胎癌等恶性肿瘤鉴别.
作者:都吉雅;刘永华;张丽莉;宋晓燕;牧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2008年5月我科收治了一位因枢椎结核破坏导致枢椎齿突骨折游离,形成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压迫脊髓导致不全性瘫痪的患者.经认真分析后决定在全麻下行前路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香桃;杨素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于10例应用带蒂皮瓣修复下领骨缺损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严格做好术前供皮区皮瓣与口腔的准备,术后移植皮瓣观察与护理,做好术后体位、引流管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除1例前臂带蒂皮瓣出现皮瓣下感染,导致口底漏,经过积极换药、肉芽组织生长而行二次修整术外,其余9例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皮瓣成活,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带蒂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智坚;王继明;王燕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重要性.方法:对于182例(190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患者给予术前术后人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患眼护理及健眼护理等.结果:182例(190眼)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于确保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岩;任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经验,旨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8例患者的抢救过程.结果:抢救成功36例(94.7%),死亡2例(5.3%).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时,洗胃、导泻,应用解毒药同时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凯权;王金叶;韩毅峰;张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作者:赵美丽;刘敏;刘大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Hcy(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246例冠状动脉造影者,根据造影后动脉狭窄程度分3组:健康对照组71例为A组,轻度狭窄组78例为B组,严重狭窄组97例为C组,所有病人于造影前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胆红素(Tbil),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B、C组与A组Hcy、Tbi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cy与TbilL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低胆红素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秀清;王悦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部放疗后对心肌损伤检测的因素.方法:选择初次单纯接受胸部放疗患者29例,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的检查.结果:本研究29例心肌酶谱增高16例,心电图心律失常25例,ST-T段改变15例,超声心动图异常的有12例,心肌灌注改变18例.结论:胸部放疗中,放射线引起与诱发的心肌损伤心肌酶可作为一个早期损伤观察指标,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早期检测出心肌的损伤.
作者:李晓凤;张美云;刘爱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7月~2008年4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7例49肘,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15个月后用改良Cassebauxn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结果:47例中无1例骨不连,术后疗效为优25例,良17例19肘,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结论:关节骨折粉碎程度影响预后.术中解剖复位,减少人为损伤,选择合理、牢固的内固定,术后根据固定情况制定功能康复计划,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明东;赵吉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对喉癌前期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经CO2激光在支撑喉镜下治疗喉癌前期病变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喉癌前期病变患者,其中慢性肥厚性喉炎47例,治愈率95.6%;喉角化症28例,治愈率96.2%;成人喉乳头状瘤7例,治愈率84.6%.结论:应用CO2激光手术切除喉癌前期病变疗效确切,能阻止其向恶性发展,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高海燕;李玲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3例,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辛伐他汀10 mg口服,对照组未用他汀类药物.结果:治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冯新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抢救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抢救的60例重度中毒患者,其中32例常规治疗,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观察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在病人生存率、清醒时间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技术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杨海平;席文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的疗效及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有效率88.86%;与治疗前比较,QTd显著性缩小(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并使患者QTd缩小,从而预防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刘晓宇;王春燕;王悦喜;阿荣;张迎军;任保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索HBV母婴阻断的有效方法,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评估HBV母婴强化免疫的临床价值;观察HBV母婴强化免疫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178例孕妇按病毒指标不同,分双阳组106例(HBsAg 阳性,HBV DNA阳性)和单阳组72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每组随机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组):采用强化免疫阻断法.母体阻断:被动免疫,孕妇于妊娠20周开始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共5次.新生儿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主动免疫:重组乙肝疫苗1、2、12月龄各10 μg三角肌注射;被动免疫:船IG200 IU,出生后立即三角肌注射.对照组(B组)采用标准免疫阻断法.观察时间12个月.结果:106例双阳性孕妇应用HBIG免疫前后HBV DNA分别为6.72±1.33、5.16±1.07log10/ml(P<0.05)和6.37±1.58、5.92±0.92 log10/ml(P>0.05),双阳、单阳孕妇A、B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分别为28.6%、48.0%(P<0.05)和8.1%、14.3%(P>0.05),慢性感染分别为5.4%、18.0%(P<0.05),和5.4%、8.6%(P>0.05),免疫失败分别为3.6%、16.0%(P<0.05)和2.7%、5.7%(P>0.05),免疫成功分别为96.4%、84.0%(P<0.05)和97.3%和94.3%(P>0.05).不良反应:178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影响母婴健康发育的不良事件.结论:HBV双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进行HBIG注射和新生儿进行双重阻断的强化免疫,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率,降低婴儿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均有重要意义.HBV单阳性的孕妇常规免疫即可获得较理想母婴阻断效果,无需强化免疫干预.
作者:陈丽萍;宋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