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平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18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药物,认真做好各项护理.结果:118例病人中,死亡5例,死亡率4.24%.结论:微量注射泵使药物恒量、恒速的进入体内,确保用药安全,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死亡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陈亚丽;田凤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人甲亢)是指60岁以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60岁以前患病延续至60岁之后,以及60岁之后患病两种情况.
作者:毛晓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四大手段之一,但目前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
作者:侯君枝;柳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超声新技术提高了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结论:超声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海燕;魏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肢体离断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肢体离断伤患者进行维持有效循环、离断肢体正确保存、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血循环监测及开展心理、疼痛及康复护理.结果:除3例4肢因挫伤严重改行残端修复术外,19例再植成功.结论: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可以挽救生命、再植成功、降低伤残程度.
作者:冀云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激素及酒精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激素及酒精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注入溶通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行血管造影,以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颈区血管条数及近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全部患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对于激素及酒精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建军;张晨武;任瑞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院住院部自2006年1月~2008年3月共为27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实施了32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矫形术加石膏外固定术,手术效果均满意.
作者:冯利秀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定位切除活检在乳腺癌早期诊疗价值.方法:62例女性病人,共70处由钼钯发现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金属定位线技术进行切除检查.结果:全组70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乳腺癌12个(12个病人)占17%.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6版乳腺癌分期标准:0期乳腺癌2例(17%),Ⅰ期乳腺癌6例(50%),Ⅱ期乳腺癌3例(25%),Ⅲ期乳腺癌1例(8%).所有乳腺癌病人术后中位随诊28个月,12例病人全部无病生存.结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大多为早期癌,预后良好,对此类病灶应当积极进行定位切除活检,以利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张百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本实验旨在讨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观察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将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对照组(SC);Ⅱ组为腺苷预处理组(Adopc);Ⅲ组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NEPC).观察指标包括:①心功能各参数;②心律失常发生;③血肌酸激酶(CK);④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再灌注期间Ⅱ、Ⅲ组左室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较Ⅰ组有显著改善(P<0.05).Ⅱ、Ⅲ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Ⅰ组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血肌酸激酶Ⅱ、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Ⅱ、Ⅲ组优于Ⅰ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们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宝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CD对378例偏头痛患者脑动脉(MCA、ACA、PCA、BA、VA)、血流速度(Vs、Vm、Vd)、PI及RI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378例偏头痛患者中有135例TCD检测结果正常,其余243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异常表现.其中血流速度加快共296支,血流速度减慢共83支,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共34支.血流速度加快组脑动脉(ACA、PCA、BA、VA)血流速度(Vs、Vm、Vd)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加快,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血流速度(Vs、Vm、Vd)与对照组对比加快更为明显,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速度减慢组脑动脉(MCA、ACA、PCA、VA)血流速度(Vs、Vm、Vd)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减慢,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及RI在血流速度加快组及减慢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利用TCD检测技术能对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及病情判断方面提供依据.
作者:张妍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剖析近几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影响,探索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方法:对近4年赤峰生殖健康专科医院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构成比及主要顺位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因素构成比有所下降的是:妊娠合并症、骨盆狭窄;变化不大的是:头盆不称、胎位异常、产程异常;显著升高的是:胎儿窘迫、巨大儿、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的增高异常显著).结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的医学指征的范围,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江玉华;郭瑞红;张建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舒适护理能使患者、家属和护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打开共同合作的渠道,使一切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顺利贯彻,对促进疾病的痊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作者:乔喜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近年来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综述的查阅和总结.结果:失血性休克在控制出血后应用高渗盐水复苏可降低出血的危险,提高复苏的效果.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但复苏液温度的选择仍值得探讨.在判断复苏终点时组织灌注和氧代谢指标对评估休克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积极控制出血、迅速扩容、准确判断复苏终点是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利东;赖玉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综合征(intrauterine adhension,IUA)的临床特点,为IUA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诊治的35例IUA患者资料,均经宫腔镜下机械性分离,并放置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结果:妊娠损伤引起IUA的占85.7%,非妊娠损伤引起IUA占14.3%,在人工流产术后人群中IUA发病率很高.结论:宫腔镜下机械性分离,并放置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IUA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芳;宋静慧;宋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2007年9月经结肠镜结合病理确诊的98例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8例UC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73例(74.5%),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43例(43.9%),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且脆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68例(69.4%),假息肉形成22例(22.4%),假息肉合并其它17例(17.3%).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侧结肠多见,其它各段结肠亦均有发生.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UC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张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了解120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寻求缓解120护士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120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病房护士差.结论:120护士因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除了应给予社会的关心、重视外,还希望能得到专业心理医师的咨询和辅导,用健康的心理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环境.
作者:王连双;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酒精(PEI)、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酒精(TACE+PEI)局部综合介入疗法对直径5~8cm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7年12月经上述2种介入方法治疗的肝癌患者24例,其中分别以酒精治疗16例、综合介入治疗8例,并与同期56例肝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种方法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均以外科手术组高(91.9%);2种方法介入治疗患者1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酒精组(86.4%)、综合治疗组(81.8%);3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综合治疗组(52.3%)、酒精组(48.5%);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酒精组(25.8%)、综合治疗组(25.0%);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治疗组(8.9%)与综合治疗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低于酒精治疗组(P<0.05);③2组介入治疗部位以外肝癌病灶复发率为62.5%~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和局部综合介入治疗可作为无法切除大肝癌的治疗选择.若肿瘤血供丰富首选局部介入综合疗法.术后严密监测、及时补充治疗是提高介入综合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内蒙古西部地区胆结石患者的结石氨基酸谱,并探讨氮基酸与胆结石成因的关系,并且对各类胆结石进行氨基酸成分测定对照研究,以助于寻找文好的溶石药物.也可分析出不同时期胆结石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无变化.方法:根据红外光谱特点以及结石取石年份的不同选出90份胆结石进行氨基酸成分测定,其中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同年内各型结石中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比较三年内同类型结石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氨基酸量比例为28.9:5.67:1,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氨基酸酸性组分大于碱性组分,其中甘氨酸含量高,同一类结石在三年内的氨基酸含量做统计学处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因实验的关系未测得半胱氨酸,而测得半胱氨酸的二硫化合物-胱氮酸.结论:①胆结石中普遍存在着17种蛋白质氨基酸.②无论何种胆结石,其成分均为脂族氮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③在8种脂肪族氨基酸中,甘氨酸含量高,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15.56%.④氨基酸含量依次为: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胆固醇结石.⑤混合型结石中胆红素含量越高,氮基酸含量也越高.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各氨基酸百分含量基本相似.
作者:岳斯图;胡江;王亮;宋晓彪;张存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国人散发性乳腺癌病变中BRCA2和P53的异常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乳腺增生病、28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60例乳腺癌中BRCA2和P53的表达.结果:①BRCA2在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在三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BRCA2基因表达缺失增多,BRCA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06,P=0.021).BRCA2在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4枚组及淋巴结转移>4枚的病例组的阳性表达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可以显示出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BRCA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③BRCA2的表达与年龄、TNM分期无明显关系;④P53在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在三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344 P=0.019),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无明显关系;⑤乳腺癌组织中BRCA2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0.074,P=0.570),但可显示出随着P53阳性表达的增强,BRCA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2的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多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BRCA2及P53的检测有利于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乳腺癌.但BRCA2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黄勇;罗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EH患者98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3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RWT),空腹血糖(FSG),空腹血胰岛素(FSI),并根据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FSI×FSG/22.5,正常个体平均值为2.1~2.7.结果: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存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