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张雅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EH患者98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3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RWT),空腹血糖(FSG),空腹血胰岛素(FSI),并根据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FSI×FSG/22.5,正常个体平均值为2.1~2.7.结果: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存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0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120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寻求缓解120护士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120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病房护士差.结论:120护士因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除了应给予社会的关心、重视外,还希望能得到专业心理医师的咨询和辅导,用健康的心理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环境.

    作者:王连双;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58例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手部肌腱损伤是手部常见的损伤,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肿、肌腱粘连、肌腱断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手指功能严重障碍,早期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护理才能使损伤肌腱获得比较满意的功能恢复[1].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比较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及护理对策

    目的:比较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自杀特征,为此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病人住院时病例记载的自杀行为的主要临床症状,用χ2、P检验进行对比.结果:抑郁症自杀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是抑郁情绪、焦虑、关系妄想、自责观念.精神分裂症主要影响因素是幻觉、冲动行为、被害妄想、抑郁情绪.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精神症状对自杀行为的影响,及早发现自杀先兆,为此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守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内小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及其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CR、DR、CT平扫后发现的肺内小结节,以2.5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 min后薄层扫描.动态观察其强化形态、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恶性结节明显强化,强化值较高,1 min内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强化迥异,无明显峰值出现.结论: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作者:仝占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与免疫功能的研究发展

    氯胺酮是临床常用的非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氯胺酮超前镇痛是指在手术切皮前静脉给予或硬膜外给予小剂量氯胺酮,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和(或)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并且对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斯琴;燕兴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中青年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介入治疗中的评价

    舒适护理能使患者、家属和护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打开共同合作的渠道,使一切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顺利贯彻,对促进疾病的痊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作者:乔喜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X线片、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56例髋臼骨折患者拍前后位、多方位片(闭孔斜位、髂骨斜位、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其中32例行CT平扫,23例行CT三维重建.分别记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对髋臼骨折的检出率,同时根据影像学所见进行诊断、分型,并在术中验证得出分型符合率后进行对比.结果:骨折检出率:前后位X线片为91.1%,多方位X线片为94.6%.CT平扫为96.8%,CT三维重建为100%;其分型符合率分别为44.6%,92.8%,100%,100%.结论:传统前后位与多方位X线片为髋臼骨折诊断中经济实用的首选方法,CT平扫与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并对准确分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起关键作用.

    作者:许文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以全身皮肤急性泛发性红斑、松弛性水疱和表皮剥脱为表现的急性皮肤病.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71型.成人少见,主要发生于6岁以内的婴幼儿和新生儿.

    作者:车洪;张玉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原因,分析围生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8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02%,流产、引产史、臀位、双胎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应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到35周以上,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ARDS发生.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姚卉;段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98例内镜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2007年9月经结肠镜结合病理确诊的98例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8例UC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73例(74.5%),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43例(43.9%),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且脆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68例(69.4%),假息肉形成22例(22.4%),假息肉合并其它17例(17.3%).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侧结肠多见,其它各段结肠亦均有发生.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UC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张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染色体分析与浆膜腔积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测

    目的:探讨染色体分析在浆膜腔积液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制备分析法.本文对56例61次浆膜腔积液进行染色体分析.其结果与相应脱落细胞学相比较.结果:25例恶性积液中,染色体异常者23例,阳性率92%(23/25),细胞形态学检查阳性者22例,阳性符合率88%(22/25).31例良性积液中,染色体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3例染色体检查见4倍体,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有间皮细胞异形.结论:恶性浆膜腔积液中多有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结构明显异常,结合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阳性符合率.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二维超声结合PW-DTI对不同梗死面积AMI治疗后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通过心电图QRS波记分对AMI后坏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测量二维超声及PW-DTI舒张指标,以评价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对不同梗死面积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心电图QRS记分将101例首发AMI患者分为两组.记分≤3分为小面积梗死组(G1组),共43例.记分>3分为大面积梗死组(G2组),共58例.本研究于心肌梗死后1周记录,测量超声指标EDT;De、Ve、Da、va、E/e.并在梗死后1、3个月进行复测.结果:①G1组随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G2病变段Ve 3个月均较1周改善.②G1组PCI亚组随访中发现EDT 3个月时明显延长.G2组PCI亚组舒张指标EDT、Ve增大,E/e减小;而溶栓亚组仅EDT、病变段Ve增大.且以上指标多在3个月时方显现差异,说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发生在梗死1个月以后.③G1、G2组中治疗亚组间比较尚不能说明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但组间比较显示对于PCI治疗G2组△EDT、△Ve较G1组改善更明显,而对于溶栓治疗两组间比较几乎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获益更大.结论:①Ve是判定AMI后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而E/e与Ve变化一致,能够共同反映舒张功能的变化.②较大面积梗死在再灌注治疗中获益较多,尤其是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更优于溶栓治疗.

    作者:沈晓棠;周长钰;蔡金荣;郑成环;叶岚;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及综合介入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酒精(PEI)、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酒精(TACE+PEI)局部综合介入疗法对直径5~8cm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7年12月经上述2种介入方法治疗的肝癌患者24例,其中分别以酒精治疗16例、综合介入治疗8例,并与同期56例肝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种方法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均以外科手术组高(91.9%);2种方法介入治疗患者1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酒精组(86.4%)、综合治疗组(81.8%);3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综合治疗组(52.3%)、酒精组(48.5%);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酒精组(25.8%)、综合治疗组(25.0%);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治疗组(8.9%)与综合治疗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低于酒精治疗组(P<0.05);③2组介入治疗部位以外肝癌病灶复发率为62.5%~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和局部综合介入治疗可作为无法切除大肝癌的治疗选择.若肿瘤血供丰富首选局部介入综合疗法.术后严密监测、及时补充治疗是提高介入综合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统计学体模评价显示器分辨率对于乳腺病变诊断的影响

    目的:通过使用ALVIM乳腺体模,来评价医用显示器的空间分辨率差异是否会影响乳腺早期病灶的检测.方法:采用全数字化乳腺DR系统(Mammomat Novation,DR),对于ALVIM统计学乳腺摄影体模TRM进行摄影.乳腺体模使用Al2O3斑点模拟钙化灶,尼龙纤维模拟肿块灶.两名放射科医生使用单色医用CRT显示器MGD 221 MKⅡ和MGD 521M分两次进行阅片,并对乳腺模拟病灶进行评估.结果: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医用CRT显示器在检测乳腺模拟病灶的性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高分辨率显示器的检测性能略优于低分辨率显示器.结论:高分辨率的医用CRT显示器(5M)和低分辨率的医用CRT显示器(2M)在显示乳腺早期病灶时,都能够提供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影像信息,可以使用较低空间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来浏览乳腺影像.

    作者:康瑞莹;郭小娟;苏俐;陈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心房纤颤56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人甲亢)是指60岁以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60岁以前患病延续至60岁之后,以及60岁之后患病两种情况.

    作者:毛晓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轻度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吸入普米克气雾剂的用药时间探讨

    目的:观察轻度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吸入普米克气雾剂的作用和治疗时间.方法:95例患者给予雾化吸入200~400μg的普米克气雾剂,监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峰流速值、用药时间和停药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间的峰流速值有显著性差异,轻度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用药时间(8.1±7.77)个月,停药时间(3.90±1.69)个月.结论:雾化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对治疗哮喘效果明显,疗程为8个月左右,可以停用普米克气雾剂4个月左右.

    作者:邓辰红;王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细胞因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细胞凋亡(apoptosis)由Kerr[1]于1972年首先提出,是一种依赖于信号的主动死亡过程,是细胞生理性死亡的主要方式.有时在病理情况下也可以发生.

    作者:郑兰兵;于东升;刘小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牙克石市2 258例妇女病普查分析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市妇女病患病率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制定妇女病防治措施,提高妇女保健水平,现对2000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妇女病普查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常凤霞;常青;王彬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检测阴道液HCG及AFP水平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在诊断胎膜早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①采用北京蓝十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胶体金早早孕检测试纸对HCG定性检测.②应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 noassay,RIA)对30例胎膜早破和20例胎膜未破的正常孕妇阴道液进行HCG、AFP定量测定.结果:①早孕试纸诊断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②胎膜早破组阴道液β-HCG、AFP测量中位数值分别为820.00 mIu/ml和212.90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 mIu/ml和0.12 ng/ml(P<0.01);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57.40 mIu/ml和199.5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7 mIu/ml和0.30 ng/ml(P<0.01);以β-HCG≥50 mIu/ml或AFP≥30 ng/ml为阳性参考值,阳性检出率均为93.3%;其诊断的敏感性均为93.3%;特异性均为100%.③3种检测胎膜早破的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液HCG定性、定量检测和AFP定量检测,尤其是早早孕试纸检测是胎膜早破简易、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

    作者:易媛媛;其木格;苏日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本实验旨在讨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观察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将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对照组(SC);Ⅱ组为腺苷预处理组(Adopc);Ⅲ组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NEPC).观察指标包括:①心功能各参数;②心律失常发生;③血肌酸激酶(CK);④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再灌注期间Ⅱ、Ⅲ组左室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较Ⅰ组有显著改善(P<0.05).Ⅱ、Ⅲ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Ⅰ组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血肌酸激酶Ⅱ、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Ⅱ、Ⅲ组优于Ⅰ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们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宝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