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窝沟封闭用于正畸儿童的临床观察

李桂春;田富;李跃东

关键词:龋齿, 窝沟封闭, 正畸, 儿童
摘要:据调查,我国12~15岁儿童的龋病发病率达50%左右,其中(牙合)面窝沟龋占80%.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在接受正畸治疗的患儿中,有一半以上的患儿治疗前第一恒磨牙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龋坏.由于戴入矫正器后,口腔的自洁功能降低,预防龋齿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04年1月起,我们开始对接受正畸治疗的患儿新萌出的健康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临床探讨

    眼睑部外伤尤其是近内眦部的裂伤常伴有下泪管断裂,显微镜下手术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如果处理不当,会误诊为单纯眼睑皮肤裂伤而漏治,造成溢泪等后遗症.我科1998年12月~2004年3月,共收治23例下泪小管断裂,采用表麻或全麻显微镜下用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泪道支撑物,进行泪小管吻合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英洲;王英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全麻苏醒期病人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从2000~2004年观察了150例全麻术后病人,其中16例出现烦躁,部分病人能准确问答对话,但不能很好地配合,大部分病人对当时的情况记忆不清.引起烦躁的原因各有不同,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缺氧、麻醉药物副作用等都可引起烦躁,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的原因后再做处理,如果判断失误或盲目用药,有时会掩盖症状,延误治疗,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丹雅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和评价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自2002年8月以来开展的16例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结果:16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在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具有微创外科的优越性,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作者:赵永祥;姜海山;杜燕夫;王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MRI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共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进行MR检查,MR检查包括平扫和MRCP,部分病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它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证实.结果: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在平扫和MRCP中均可见肝门区肿块、肝内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中肝细胞癌的强化特点基本为速升速降型;肝门部胆管癌多为缓升缓降型;而转移性肿瘤的增强特点介于二者之间.结论:MRI及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肝门区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高阳;牛广明;毛清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提高宫腔内授精妊娠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提高宫腔内授精(IUI)妊娠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将行IUI的114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于月经第1~20d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57例,服用安慰剂.分别于排卵前1d和排卵后10d检测两组对象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4.6%和14%,子宫内膜呈三线征发生率分别为75.4%和50.8%,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I显著降低(P<0.01),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改善子宫内膜发育,提高IUI妊娠率.

    作者:陈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可乐丽菲露复合树脂修复中切牙V型缺损的临床疗效

    上下中切牙V型缺损在北方地区约有80%的人群均可见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用中切牙嗑瓜子所致.由于其解剖特点的特殊性,临床采用多种材料进行修复均未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可乐丽菲露复合树脂对200例317颗牙进行了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蕊;秦智慧;吕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性手术15例报告和体会

    卵巢囊肿蒂扭转,一般是附件扭转,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规治疗是急诊行剖腹手术,切除囊肿和扭转的瘤蒂,术中不可回复扭转,以防栓塞脱落,这样就导致了一侧输卵管和卵巢的丧失.我们对于急性期的卵巢囊肿蒂扭转采用复位后剥除囊肿的办法,从而保留了患侧输卵管和卵巢,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宝星;吕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副作用比较

    目的:评价奥硝唑在治疗厌氧菌感染性牙周疾患中的疗效及全身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选择门诊100例牙周疾患者.其中受试组(奥硝唑)50例和对照组(甲硝唑)50例进行临床治疗对比.观察疗效并记录其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奥硝唑副反应小,而甲硝唑副反应大,尤其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更为显著.结论:奥硝唑对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于甲硝唑.

    作者:张丽莺;刘晓龙;高永珍;陈丽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膜瘤术后并发脑梗死5例病因探讨

    脑膜瘤开颅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可以出现脑梗塞,这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转归和手术的成败.我院于2000年11月~2006年3月共实施脑膜瘤手术86例,其中5例术后合并脑梗塞,约占5.81%.现将其原因做如下探讨.

    作者:赵保钢;关永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种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门诊选择141例,453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GC FujiⅡ型玻璃离子、Dyract AP复合体和GC Fuji Ⅱ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Charisma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于修复后1、2年随访,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甲组(GC Fuji Ⅱ型玻璃离子)1年成功率86.67%,2年成功率75.05%;乙组(Dyract复合体)1年成功率91.61%,2年成功率87.30%;丙组(夹层技术)1年成功率93.57%,2年成功率89.43%.丙组成功率高于乙组,差异无显著性,丙组和乙组成功率均高于甲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丙组(夹层技术)、乙组(Dyract AP复合体)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用GC Fuji Ⅱ型玻璃离子修复成功率高(P<0.05),是较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或方法.

    作者:王燕;彭华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方法:乳腺疾病患者49例,其中乳腺癌患者30例,良性病变患者19例.采用螺旋CT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腋窝淋巴结,观察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大小及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共检查淋巴结67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非转移淋巴结32枚;长径大于10mm的52枚,淋巴结中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各26枚;短径大于5mm的56枚,淋巴结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非转移淋巴结27枚;27枚转移淋巴结发生实变,仅1枚非转移淋巴结发生实变;门结构存在的8枚转移淋巴结中,7枚实质厚度不均匀;门结构存在的31枚非转移淋巴结,2枚实质厚度不均匀.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结构的改变,与其长短径相关性差.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实变、实质厚度不均匀增厚时,可考虑为转移淋巴结.螺旋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立春;张强;张萱;田明;张继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酒精过敏诱发心肌梗塞误诊一例

    患者,男,34岁.因酒后出现全身震颤,意识不清3h,于2004年11月15日23:15时收入院.患者3h前因饮高度酒半斤后出现全身震颤,意识不清,烦躁,测血压80/50mmHg,心率125次/min.因患者存在酒精过敏史,社区医生应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肌注,未见好转且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痛.

    作者:戚如怡;龙霞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56例分析

    为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相互影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2型糖病伴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的56例老年2型糖尿病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探讨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内容及意义.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进行手术和术后康复.结论:我们应提倡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作者:邓雅林;邓雅琴;郝俊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用皮瓣技术修复手背部皮肤缺损的体会

    目的:探讨几种带蒂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分别采用腹部带蒂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桡动脉腕上皮支皮瓣3种方法,对40例手背部外伤进行修复.结果:40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采用抬高患肢、松解敷料、拆除蒂部缝线等方法后均缓解.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逆行转移时,将原来皮瓣近端的头静脉再与受区一根静脉吻合,以改善静脉回流,效果良好.腹部皮瓣较臃肿,桡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效果较好.结论:带蒂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方法可靠、简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李明东;徐久祥;赵吉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得安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疗效观察

    肝炎后肝硬化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胃底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成为所有肝病患者的希望,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治疗方向.作者通过观察了30例口服心得安1年的患者,从门静脉压力及再出血情况看均优于对照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凤英;刘志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肌肉注射致晕厥的分析及预防

    晕厥是常规注射过程中突发的一种现象,其特点是发作过程快,历时数秒至数分钟即可完全恢复,表现为注射时或注射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嘴唇发绀,恶心,心慌,出汗,严重者血压下降.现将我院发生注射晕厥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栗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皮瓣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皮瓣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织与本体组织相连,其相连的部分为蒂,随皮转移的部分为瓣,故称皮瓣.皮瓣的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它既是含血供的皮肤、皮下组织、也是单一血管带,包括吻接的血管,故又称带蒂皮瓣.皮瓣转移到受区,待与受区创面建立新的血运后,才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此时,有的皮瓣尚须断蒂修整,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999年11月~2005年10月我科开展皮瓣移植术3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枝;赵晓春;丁雅琴;曹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调整咬(牙合)的临床应用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是美籍韩裔正畸专家Dr.Kim(金永昊)在70年代创造的.国内近年也有研究,报告了对于严重开(牙合),骨性反(牙合),偏(牙合)等畸形神奇的疗效.作者从MEAW技术的矫治原理出发将此技术应用于直丝弓矫治后期,解决矫治后期存在支抗丧失的问题,如多见的是磨牙近中倾斜、扭转、移位,临床表现为咬(牙合)紊乱,调整起来很耗时间和精力.在精确调整阶段应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能有效的弥补一些支抗丧失,快速的调整咬(牙合),缩短患者的疗程,提高了矫治的效率.

    作者:周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源泉,属成体干细胞,维持角膜完整性.对于以角膜缘干细胞缺陷为特征的眼表疾病,随着对LSCs生物学特性的了解,相继出现了羊膜移植、LSCs移植以及培养的LSCs移植的治疗手段.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LSCs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利民;高莉莉;辛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