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迎;黄志民;宁荣霞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它有着较高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包括猝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亦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为此,我们分析了143例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探讨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工作.报道如下.
作者:吴国霞;金刚;张嫄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冠状动脉造影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送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供通畅情况.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是在冠造的基础上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目前,这两种介入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且多数为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及观察,可及时发现局部及伤口内部出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严重的不良后果.现将我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岳素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前,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形成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冠心病的抗炎治疗也越来越被重视.
作者:任志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G)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G)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UAG与AMI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CRP与冠心病的并发症发生与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RP水平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预示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标志.
作者:钱毅东;李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床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救治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对17例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无X线影像的帮助下应用Seldinger穿刺法,植入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到右室心尖部.穿刺部位选择右股静脉8例,左锁骨下静脉6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右颈内静脉1例.安装好临时起搏器调试起搏.结果:17例均在5~15min内完成.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很快改善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同时为治疗患者心脏原发病争取了时间.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技术,操作方法简便,时间短,疗效安全可靠,便于急救应用.
作者:闻捷;王志革;刘改云;王秀梅;张巧玲;郭炳恒;李慧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的必要性.方法:2004年1月~2005年3月14例急性心梗,发病2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CI).结果:术后造影示:闭塞的梗死相关冠脉TIMIⅢ级血流,无慢血流和无再流发生.结论:基层医院急诊PCI使急性心梗早期有效再灌注,挽救缺血心肌,保护梗死区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玉珍;王庆顺;田丰;杨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552例冠脉造影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分成5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高见于有心绞痛伴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Ⅰ);依次为心绞痛伴ECG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组(Ⅱ)、心绞痛伴ECG运动试验正常组(Ⅲ)、无心绞痛伴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Ⅳ)、无心绞痛伴ECG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组(Ⅴ).结论:临床上有心绞痛、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诊断冠心病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立松;赵瑞平;金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加深与提高对冠心病无创检查的认识与理解.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综述.结果:运动试验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尚佳.结论:运动试验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诊断冠心病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维英;赵兴胜;奇小平;梁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主动脉血流通过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血肿扩大时,将主动脉壁中层剥离成为内、外两层,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约为5~10例.男女之比约为3:1,发病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发展快,致死率高是其特点.本文论述2001~2004年5月12例患者的药物治疗体会.
作者:刘海成;刘美凤;杨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28例常规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点普通肝素12500u,使APTT达正常值的2~2.5倍,连用5d,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500u,2次/d,无须监测APTT[1.观察心绞痛改善状况及出血率.结果与结论:两种肝素疗效相似,低分子肝素出血率显著下降,同时更加方便、安全.
作者:李聪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房扑电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房扑患者9例,给予电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维持,观察其疗效,监测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3、T4肝、肾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小剂量胺碘酮能维持房扑电复律后窦性心律且无副作用.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能维持房扑电复律后窦性心律,并优于奎尼丁.
作者:马虹;杨月仙;范旭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心力衰竭表现为静息性的呼吸困难和乏力,既往心力衰竭的诊断基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观随意性较大,在过去的10年中,由于B型钠尿肽(BNP)的出现,使心衰的诊断有了客观的心脏标志物.美国ACC//AHA已经将BNP列为诊断心衰的标准之一,欧洲心脏病协会在其制定的准则中指出BNP在心衰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郭晓玲;王蒙琴;周丽芹;张慧恩;张杰梅;裴汉军;侯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对7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胸痛及心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7例病人支架置入均成功,胸痛缓解或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原发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①血管腔内带膜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②对于改善心功能有明显效果,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5.15升至53.90,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疗效满意,较之外科手术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文光;武志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肺栓塞时心电图的表现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通过4年来收治12例经肺CT、肺灌注通气扫描及彩超等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及回顾文献资料提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的变化及鉴别诊断.结果:轻型肺栓塞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出现SⅠ QⅢ TⅢ及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常是重型肺栓塞,致死率高.临床上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要密切与相关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结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有明显的变化,其很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玉琴;李晓凤;李珠明;王志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论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意义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与冠脉炎症的急性发作,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系统失衡,TXA2/PGI2比例失调,血栓形成,心肌代谢异常等病理过程及一些机体代谢产物及体液因子密切相关.结论: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临床预后及评估临床疗效;同时对这些血清学标志物的干预性治疗经验给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焦志平;高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预防冠造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方法:随机将我科2003年4月~2004年6月行冠造及PTCA 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床上大小便的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有显著意义.结论:加强并落实患者术前针对性健康教育与训练,能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
作者:杨海燕;刘海成;金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60例60~84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的收缩期型高血压与舒张期型高血压的情况.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伴有的收缩期型高血压显著高于舒张期型高血压(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中以收缩期型高血压升高为主.本文进一步论证了老年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故应在临床上重视单纯收缩期型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王蒙琴;郭晓玲;张杰梅;周丽芹;张慧恩;裴汉军;侯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查阅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睡眠期紧随打鼾后发生的反复呼吸暂停、低通气及血氧降低为特征的疾病,多元回归证实OSAHS是冠心病(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几年来学者们对OSAHS致CAD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而且为CAD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作者:刘喜;赵兴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住院的UA患者4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Hs-CRP、cTnI,观察各组冠心病(CHD)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组Hs-CRP、cTnI均高于SA组,差异有显著性,U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UA和SA组Hs-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s-CRP、cTnI增高者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属高危患者.
作者:张利民;石运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89例患者的颈动脉,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收缩期大流速,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中2种以上疾病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为颈动脉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作者:乌兰图雅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