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张小利;吴强;李艳;吉久华;白刚

关键词:透明晶状体, 高度近视, 人工晶体
摘要:透明晶状体摘除曾用于治疗高度近视,由于受当时手术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尤以视网膜脱离为重,高达3.0%~8.0%,严重影响视力恢复.自KelMan于1967年首次报道超声乳化技术,随着现代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降至1%以下,使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得到推广.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矫治60只高度近视眼,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爆裂性眶壁骨折复位联合视神经管骨折减压术的护理体会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当眼眶受到巨大致伤物撞击时,眶内压力突然升高致眶壁薄弱部发生骨折….我科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对3例患者行爆裂性眶壁骨折复位联合视神经管骨折减压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霞;杨玉英;孟令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提出预防、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选择672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出现不良反应的23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做过敏试验时出现恶心3例,造影时出现恶心12例,伴呕吐4例,荨麻疹5例,气喘、心慌4例.有1例做过敏实验时未出现不良反应,造影时先出现恶心,3h后出现荨麻疹.结论:荧光素钠进入人体内,不被机体吸收,不参与机体代谢,易排除大部分经肾脏随小便排出,其余经肝脏排除.但有关荧光素钠注射时的不良反应也累有报道.本组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

    作者:温晓鸥;张燕;佟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三叉神经电击切除术后患角膜溃疡一例

    患者任玉堂,男,56岁,农民.内蒙古土牧尔台镇人.2004年3月28日,无任何诱因患右侧面部三叉神经痛,因疼痛剧烈,休克10min.恢复知觉后,在内蒙古口腔医院行右侧三叉神经电击切除术.

    作者:周爱春;孟根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0眼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作者:李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35例复发性中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激光治疗及药物保守治疗.结果:激光治疗不仅可以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并降低复发率.结论:激光治疗复发性中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丽娜;陈雅丽;赵艳;李健华;于亚军;肖丽;于阔洋;李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手术主导眼矫正内斜术后继发性外斜视

    正常或低AC/A型内斜视,多选择主斜眼手术.对于术后继发性外斜视者多见,多为儿童全麻下眼位无法观察及术前设计量有偏差导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美容要求也逐渐提高.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手术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手术方法.方法:在临床中对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的患者,随意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即第一期手术矫正垂直斜度,7d后再做水平斜度矫正,分两次手术完成.另一组为观察组,通过水平肌肉止端移位能使眼球上、下移位的原则,在做水平斜视同时将水平肌肉止端移位,达到一次性手术不仅能解决水平斜视,同时也矫正垂直斜视度.结果:两组手术后临床观察眼位,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平斜度不超过35度,合并垂直斜度不超过5度的患者,可以通过一次性手术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金凤琴;云丽霞;钱志敏;张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门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临床体会

    目的:阐述在门诊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63例(70眼)门诊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3~0.5者20眼,占28.6%,0.6~0.9者40眼,占57.1%,1.0以上者10眼,占14.3%.结论:该手术具有术后效果好、恢复快、视力稳定等优点,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施行门诊手术.

    作者:严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一例

    患者,刘某,男,58岁.因头部、胸部外伤后6h伴意识不清,收入我院胸外科.入院诊断:①失血性休克;②胸部闭合伤,多发肋骨骨折;③轻型颅脑损伤.人院治疗3d后意识清,并自诉双眼视物不清.

    作者:崔凯;其其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眼前房积血的护理体会

    前房积血是眼外伤及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预后,而预后不良可导致复明效果差.现将我科2003年1月~10月间收治的30例前房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爱萍;王跃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保留球结膜逆行切除联合巩膜烧灼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探讨保留球结膜,逆行切除联合巩膜烧灼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48眼的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显微镜下保留球结膜,逆行切除联合巩膜烧灼的术式彻底根治.结果:术后角膜上皮1~3d修复,无巩膜缺血、坏死,保留的球结膜愈合良好,5例较正常球结膜略增厚,1眼有肉芽组织增生,经切除后治愈,2眼有角膜云翳全部病人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对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保留球结膜、逆行切除联合巩膜烧灼的术式,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彻底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炎性纤维,减少炎症反应,人为的加宽角巩膜缘,保留完整的内眦部结膜,术后表面光滑活动佳,彻底消除复发根源.

    作者:娜仁;孙刚;孙忠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A型肉毒毒素对眼睑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对84例眼睑痉挛的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部位多点注射,每点注射2.5u.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84例病人总有效率为100%,经χ2检验P<0.001,差异显著,证明A型肉毒毒素有明显的疗效.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治疗眼睑痉挛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无副反应、简便的方法.

    作者:钱志敏;金凤琴;张桂荣;李四召;赵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眼科住院病人护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在对我科实施整体护理的5年间,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目标的制定在整体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我科住院病人多且周转快,必须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目标,才能及时解决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艳;李春霞;肖莉;于亚军;陈亚丽;于阔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为重度上睑下垂寻求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重度上睑下垂62眼行额肌腱膜悬吊术.结果:术后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48眼(77.4%),位于角膜上缘和瞳孔上缘之间11眼(17.7%),位于瞳孔上缘下3眼(4.8%).上睑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术后早期轻度闭合不全及上睑停滞现象,2个月以上均不明显.结论: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在治疗和美容方面均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董竞;杨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兔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的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兔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缝合眼睑方法制成形觉剥夺近视模型,A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球进行生物学测量,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巩膜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眼与对照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眼动脉阻力及血流流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眼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细、排列紊乱、纤维层明显薄于对照眼.结论:形觉剥夺能导致眼轴延长,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占主导地位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态学改变;眼球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的变细、变长及排列紊乱为病理学原因.近视眼中血液动力学异常客观存在.

    作者:格日勒图;李晓芳;崔巍;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本院自2000年5月~2003年3月对28例(34眼)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励;何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蜱传播病原体感染所致眼部神经损害的临床分析及探讨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毒致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将19例森林脑炎病人眼部表现者,经眼部专科检查、肌电图检测及免疫荧光技术血清学测定明确诊断,给予大剂量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及免疫血清治疗,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辅助治疗.结果:19例病人在1~6个月恢复与好转,肌电图检测波值正常.结论:森林脑炎病毒主要侵害眼神经及肌肉,经上述方法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佟艳秋;刘玲;赵全良;温晓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右眼爆竹炸伤致眼内异物7年一例

    患者,男,22岁.因发现右眼内异物1d于2003年8月2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裸眼)右眼0.3,左眼0.6,右眼球结膜鼻侧局限性混合充血,角膜瞳孔缘10点位可见斜行条状白斑,长约6mm,角膜后kp(-),前房稍深,房水清,前房下方6~7点位可见白色矩形似金属样异物,可移动,无粘连,约5mm×5mm,嵌于前房型人工晶体下袢下缘,虹膜颞上方11点位可见虹膜周切口,瞳孔呈不规则圆形.

    作者:李欣;罗立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治疗观察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一种角膜失代偿性疾病,常见于白内障术后,角膜炎、青光眼术后,眼底玻切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受损、缺少后,房水一角膜屏障功能破坏,房水渗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本组病例20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观察.

    作者:乌云;其其格;金宝泉;胡础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V型斜视的两种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附着点移位或下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术式治疗V型斜视.结果:对于斜肌有明显亢进征象的行斜肌切除效果明显.结论:伴有斜肌亢进者,行斜肌部分切除手术效果好,但对无明显斜肌亢进的可行直肌止端移位.

    作者:贺冬梅;康润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