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水栓塞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度异常变化1例

陆如岳;王明山

关键词:羊水栓塞,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因子活性, 异常分析
摘要: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等一系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其病死率高达60%[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9月份成功抢救了1例急性羊水栓塞患者,本研究对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度异常变化进行分析.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JKa抗体疑难配血1例

    Kidd血型是临床研究较为清楚的一类血型系统.该血型系统包括JKa、JKb、JK3三种抗原,除JK(a-b-)表现型缺少JK3高频抗原,其他表型均含有.Kidd血型系统相关抗体多数表现为IgG性质,易激活补体,产生补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抗体的特殊性,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较为多见,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也偶有报道.20世纪50年代发现JKa抗体以后,临床报道多例相关输血病例.笔者在输血前疑难配血的过程中发现1例由JKa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丽;水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Ⅰ (PIV 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对其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协和医院2012-08-2013-07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 286例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原学检测,并从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方面对其流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1 286例患儿中7种呼吸道病毒阳性的有214例,总阳性率为16.6%,RSV占首位,其次为PIVⅢ、ADV;其中单病毒感染214例,混合病毒感染0例;男性患儿837例,感染者136例(16.2%),女性患儿449例,感染者78例(17.4%);年龄越高,检出率越低;春、夏、秋、冬四季的检出率分别为22.6%、17.3%、6.2%、16.3%,以春季阳性率高.结论:病毒阳性率与患儿年龄、发病季节都有一定的联系.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以RSV为主,其次为ADV、PIVⅢ;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阳性率逐渐减低;春季病毒阳性率高.

    作者:杜帅先;陈海婧;马玲;马红玲;李辰;胡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对2013-2014年间收治的非肿瘤、出血量大的骨科大手术及脑外伤患者120例,分别采集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和5天的血液样本,测定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手术结束时患者各项免疫检测指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患者各项免疫检测指标与麻醉前相比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患者各项免疫检测指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很明显的提升,自体输血对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性.

    作者:张海燕;刘久波;褚笑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为低危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1-2013年梅毒阳性献血者性别、年龄和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女性(0.388%)高于男性(0.28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7.929,P<0.01);不同年龄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8~25岁0.246%,26~35岁0.308%,36~45岁0.357%,46~55岁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06,P<0.01),并随着年龄的递增阳性率呈升高趋势;首次献血者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x2 =317.987,P<0.01).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和征询工作,增加对低危人群的招募工作,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作者:王艳彬;陈志华;张慧贤;郝连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限制性输血对ICU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对ICU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红细胞输血治疗的271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输血前Hb<100 g/L)与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Hb<70 g/L).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记录2组ICU内输血情况及Hb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3周内病死率、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等.结果:①2组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疾病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②限制性输血组住院期间每例平均输注红细胞(4.5±3.7)U,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6.8±4.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输血组入院时Hb、ICU内输红细胞前后Hb、出院时Hb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③限制性输血组3周内病死率与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限制性输血组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MODS评分、≥3个器官衰竭等方面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减少临床不必要的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尚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等级医院评审对临床输血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等级医院评审对临床输血管理的影响程度及促进作用.方法:收集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等级复审前及复审后相关临床输血资料,对输血病历不合格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等级医院复审后临床输血病历规范程度与复审前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不合格率由82.8%降为20.1%,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审后科学合理用血情况大有改善,临床用血总量比复审前下降22.9%,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评审评价体系的建设,卫生管理部门周期性对医院输血资质的评审,可以有效地监管临床输血质量与安全指标,积极推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杨梅;曹兴毅;曾家伟;李瑞珍;康钦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献血不良反应诱因与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纵观近几年,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加,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量持续增长,无偿献血工作得以持续良性发展.但是,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引起的血液采集不足量、耗材浪费、无偿献血者心理负担和积极性下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采供血工作者[1].为了不断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各地越来越重视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和献血服务质量的提升.

    作者:卞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Duffy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讨Duffy抗原基因rs863002和rs302701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全血DNA;选择Duffy抗原基因2个具有代表性的标签SNP位点(rs863002和rs3027012),使用TaqMan-MGB探针Real-time PCR技术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rs863002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0%和88.0%,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0%和1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863002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95.0%和94.0%,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和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3027012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0%和98.0,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和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3027012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98.5%和99.0%,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和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Duffy抗原基因rs863002和rs3027012位点SNP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存在关联.

    作者:周世航;梁晓华;杨悦;刘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Forssman血型系统

    1 命名和分类Forssman血型系统是ISBT(国际输血协会)2012年以后确认的新血型抗原系统,命名为FORS、编号031.FORSSMAN血型抗原与FORSSMAN抗原,是2个不同的概念.FORSSMAN血型抗原,我们称之为FORS抗原,而FORSSMAN抗原,称之为FS抗原.前者是新近发现的血型抗原(国际输血协会为纪念FORSSMAN先生的研究贡献而命名的新血型抗原-031),后者是“异嗜性抗原”,早在1911年由福斯曼发现并命名[1-2].

    作者:方莹;李凌波;卞洁;徐姿;姚永良;吴建红;范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对不规则体筛检方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用血、备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适开展方法.方法:采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以血清倍比稀释度来检测3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因盐水法会造成IgG型抗体漏检,故不在本次实验推荐范围.结果:3种方法均能全部检测出IgG型抗体,阳性符合率达100%,但从血清稀释度体现出灵敏度稍有差异.结论:3种方法自身特点、推广范围与适用情况均有不同点.基层医院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开展微柱凝胶法;若条件受限,则推荐凝聚胺法;而作为经典方法的抗人球蛋白法因相对费时且操作繁琐,不适做为日常筛选方法,宜作为不确定病例的确诊试验.

    作者:谢军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栓弹力图在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效果.方法:选择2011-05-2015-04治疗的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中56例接受PCI治疗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患者作为联合用药组,56例未接受PCI治疗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阿司匹林组,56例未接受PCI治疗单独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为氯吡格雷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敏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①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的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氯吡格雷组的ADP途径抑制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与吸烟、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有关(P<0.05),氯吡格雷敏感性与性别、吸烟、肥胖及糖尿病有关(P<0.05).结论:采用血栓弹力图可以及时发现对抗血小板药物不敏感的患者,从而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作者:武永胜;程连赛;马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台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近4年机采血小板捐献情况,探讨制定相应对策,为今后的机采血小板采集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用浙江省统一的BIS2.0软件统计模块统计2010-2013年机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台州地区机采献血者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都有显著特点(P<0.05).单次捐献双份血小板的比例在逐年升高,但比率较低.各年仅捐献1次血小板的献血者比例较高,献血者保留率为60%左右.结论:今后机采招募主要对象为年龄40岁以下,从事自由职业或职员的男性献血者,并根据目标人群制定招募对策.可通过提高双份捐献比例、巩固与保留现有献血者等措施,更好地保障临床血小板需求.

    作者:卢智勇;江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的影响及处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冷凝集阳性现象所引起的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样进行了血清学分析,了解什么是冷凝集,以及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的影响并探索冷凝集阳性患者在交叉配血中的处理对策.方法:对由于冷凝集所引起的疑难交叉配血患者的标本,进行了盐水法,改良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免疫法,以及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等鉴定特异性抗体.结果:在不同温度下凝集程度有差别,其中4℃时有明显凝集,而在37℃时凝集逐渐消失.结论:对于存在冷凝集的患者,在进行交叉配血时,应采用加温输注,以清除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的影响.

    作者:褚笑眉;张海燕;刘久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采血车内医疗安全隐患和对策

    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以来,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多数献血者在采血车内完成献血过程.采血车为血液中心采集血液和献血者参与献血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采血车处于人流密集地区,车内空间有限,外部环境复杂,如何保证采血环境的安全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证血液采集质量是血液中心医疗管理的重点[1].本文通过分析采血车内的采血过程,探讨潜在医疗安全隐患,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相关对策,以保证献血者、受血患者及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佳娟;乔敏;陈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输血管理持续改进体会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临床用血工作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1].

    作者:徐全民;匡建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异位妊娠伴腹腔内出血的患者分为2组,以愿意采用自体输血方式并符合自体血回输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为自体输血组,其余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中出血、输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自体输血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氧分压(PaO2)变化;比较2组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β-HCG水平恢复时间及预后.结果:①自体输血组术中回收血量为1 106±480 ml/例,洗涤后回输血量为980±465 ml/例,回输自体血后未出现蛋白尿、发热、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术中术后均未输库存血;②自体输血组术后24 h的Hb、HCT及WBC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LT术后明显下降(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③自体输血组伤口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β-HCG水平恢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及72 h随访时均未出现明显的感染,术后身体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采用洗涤式血液回收机对异位妊娠内出血较多的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及时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萍;倪宏云;刘宏敏;张惠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AP保存洗涤红细胞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延长洗涤红细胞(WRC)的保存期限,制备保存WRC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将悬浮红细胞均分为3组:不洗涤悬浮红细胞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保存的WRC组(盐水组)和MAP保存的WRC组(实验组),4℃保存后分不同保存时间取样并检测WRC质量控制的相关指标.结果:MAP混悬WRC 4℃保存7、14、21、35 d后均无细菌生长,上清蛋白含量均小于2.5 g/L,溶血率均小于红细胞总量0.8%.结论:参考国家标准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WRC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MAP混悬WRC的质量控制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段志倩;石洁;郑建勇;骆莺;董瑞萍;贾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型和AB型婴儿红细胞上A1抗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对A型和AB型婴儿红细胞进行A1抗原血清学检测,以了解其红细胞上A1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常规试管法及4℃冰箱1h增强反应对A型和AB型婴儿红细胞进行A1抗原检测和确认.结果:155例A(AB)型婴儿中检测出A1抗原121例(78.06%),其中28 d以内的新生儿3例(8.57%),29 d以上118例(9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型婴儿127例,检出A1抗原105例(82.68%);AB型婴儿28例,A1抗原检出19例(6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与AB型婴儿红细胞上的A1抗原在21~28 d开始表达;因此新生儿在0~28 d检测A1抗原是无意义的,要在1个月以后做4℃增强反应才有意义;同时同龄AB型婴儿的A1抗原表达强度明显弱于A型婴儿.

    作者:杨爱月;朱碎永;裘晓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IM4在湿疹和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TIM4在湿疹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湿疹患者、30例RA患者及30例IgE升高患者TIM4阳性细胞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比例,检测各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并对其与TIM4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湿疹患者组,RA患者组的TIM4阳性细胞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E升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湿疹患者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患者组、IgE升高患者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4比例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相关性分析中,只有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4与单核细胞、TIM4与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RA组的TIM4比例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其他各组均无相关性.结论:TIM4在湿疹、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升高,提示TIM4与这类疾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魏燕;蔡鹏程;胡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献血者ALT检测标准调整后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运用速率法检测,≤40单位为合格.而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ALT符合相关要求,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WS/T404-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调整标准ALT≤50单位为合格,2013年8月1日开始实行.我站据此对标准调整前后一年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健;杨光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