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罕见B(A)亚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分子机制的探究

陶翠华;凃茹

关键词:B(A)血型, 血型血清学, ABO基因分型
摘要:目的:研究罕见B(A)血型的血清学特性和分子机制,为B(A)血型的临床输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PCR-RELP基因分型和血型第6、7外显子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B(A)血型鉴定,并分析B(A)血型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规律.结果:4例B(A)血型病例中,1号和4号病例为B(A)* 04型,B等位基因在正常B* 101基础上第7个外显子发生了640A>G突变;2和3号病例以及2号的儿子为B(A)* 02型,B等位基因发生单碱基错义突变700C>G.结论:当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或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时,可通过亚型血清学分析,采用分子诊断技术和家系调查辅助诊断,进行正确的血型鉴定,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核抗体与抗可溶性抗原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与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之间的关系,明确临床疾病的诊断.方法:对武汉市协和医院88例ANA间接免疫荧光法阴性与ENA免疫印迹法阳性模式的住院样本,收集临床资料,其中46例SSA阳性的样本,采用ELISA对特异性自身抗体进行测定,稀释比例设为1∶32和1∶10时采用IIF再次检测ANA.结果:在1 770例住院标本中,ANA IIF(-)LIA(+)模式在4种模式中占4.97%.LIA阳性抗体有抗SSA、抗组蛋白、抗nRNP等.IIF(-)LIA(+)实验组与IIF(-)LIA(-)对照组相比,2组在1∶32转阳率(41.3%和2.5%)、1∶10转阳率(56.5%和7.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稀释度从1∶100降为1∶32及1∶10后,ANA的阳转率均有提高.结论:对于ANA IIF(-)LIA(+)检测模式,降低稀释度时可减少ANA的漏检,提高IIF与LIA的一致性,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蔡鹏程;胡国云;王雪萍;胡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的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患者相关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调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 348例感染性指标检测病例,按分组要求统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比率.结果:36 348例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1/2,抗-TP阳性率分别为8.47%,0.41%,0.07%,1.46%;其中5 069例门诊患者总阳性率为9.28%,31 279例住院患者总阳性率10.60%,外科组与内科组患者总阳性率分别为10.27%,11.81%;年龄<45岁组,45~59岁组和>59岁组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66%,13.35%,11.00%.结论: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预防医源性感染,对感染患者进行特殊护理,预防和减少患者间交叉感染.

    作者:胡海亮;杨鹏;卞茂红;张循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选择性IgA缺乏的检测及输血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比较少见,而由于输注血浆成分导致的输血过敏反应越来越引起重视,其中有一部分较少见的严重的输血过敏反应是由抗-IgA导致的,IgA缺乏症者体内会产生抗-IgA,当输注含IgA的血液成分时可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因此,对选择性IgA缺乏症(selective IgA deficiency,SIgAD)患者的检测及输血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调查通过对献血者中HBV、HCV和HIV的核酸反应性与ELISA反应性对比,探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测在血液筛查的重要性.方法:利用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和FAME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对2013年20 937份献血者血液同步进行HBV、HCV和HIV单项ELISA检测和核酸HBV、HCV和HI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联检反应性标本做进一步分项鉴别试验.结果:20 937份样本中ELISA共检测出反应性178例,NAT共检出反应性190例.其中ELISA和NAT呈同步反应性139例,ELISA有反应而NAT无反应性共39例,ELISA无反应而NAT有反应性共51例.NAT有反应性51例经鉴别后共检出HIV反应性1例,HBV反应性13例,未检出HCV.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常规酶免筛查无反应性血液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 DNA感染和HIVRNA感染.核酸检测既能有效缩短窗口期,同时又能弥补ELISA因病毒变异或隐匿而漏检的缺陷,对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血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明翠;吉克春农;郭豫川;罗传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换血后标本检出Rh抗-D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1例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母体内存在着与其胎婴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而引起的同族血型被动免疫性疾病.本病例因Rh血型系统抗-D抗体引起的HDN,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儿,女,5d,出生12 h内即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出生后第4天转院至我市某三甲医院.血常规检测结果:WBC8.8×109/L,RBC 1.85×1012/L,Hb 73 g/L,BPC 239×109/L,HCT 0.22;生化检测结果:ALT 10 μ/L,AST 37 μ/L,TP 54.7 g/L,Alb 42.5 g/L,Glb 12.2 g/L,A/G 3.48∶1.00,TBIL 376.6 μmol/L,NCBIL 353.1μmol/L;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O型,Rh(D)阳性,直抗和游离试验阴性,放散试验阳性,已出现胆红素脑病体征.

    作者:舒群峰;周本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检出比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周口市12家医疗机构41 0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对阳性患者做进一步抗体类别鉴定.结果:41 0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2例(0.37%),其中男45例(29.61%),女107例(70.39%),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患者(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58例,MNS血型系统33例,Lewis血型系统18例,冷抗体10例,自身抗体29例,药物抗体4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尤其是有输血史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减少迟发性溶血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作者:朱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06-01-2014-9-20的1 615例配血者血浆和临床资料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研究不同就诊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做盐水法,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调查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结果:1 615例被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15例阳性率0.93%(15/1 615),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67%(4/595),女性检出率为1.08%(11/1 020),女性有妊娠史的患者检出率为1.28%(11/857),无妊娠史患者检出率为0(0/163),有输血史患者290例检出率3.45%(10/290),高于无输血史的患者检出率0.38%(5/1 3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特异性以抗RH系统多见检出6例检出率为40%(6/15),其中,抗-E 4例、抗-D 1例、抗-c 1例;其次是Kell和MNSs系统各4例检出率26.67%(4/15)分别为抗-K 4例和抗-M 1例、抗-s 2例、和抗-Mur 1例;后还在Duffy系统中发现抗-Fya 1例检出率为6.67%(1/15).结论:本研究为献血者抗体筛选提供了决策依据,并深入研究在不同就诊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安全输血的关系.

    作者:刘蕾;朱雪;焦晋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身输血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应用.方法:对2013-01-2014-05接受贮存式自身输血的77例血液病化疗患者,在行化疗术前3d采集自身血液200~400ml,分别观察采血后、化疗时及回输后2d的主要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采血与回输过程是否有不良反应.结果:2例患者在采血过程中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3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未能回输而报废,其他血液均顺利回输,回输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与采血前相比化疗后患者主要血液指标下降明显(P<0.05)、与化疗后相比自身血液回输后Hb值有明显变化(P<0.05),而WBC、PL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病患者化疗前采集适量血液进行贮存并在化疗结束时回输是相对安全的.对缓解血源紧张,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提高输血安全性,缓解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贫血等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金波;彭娟;曹涛;刘久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洛阳市2004-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估不合格原因,为安全用血、节约血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洛阳地区无偿献血员标本,采用ELISA等方法对HBsAg、抗-TP、抗-HCV、抗-HIV及ALT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洛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5项指标总不合格率为1.88%,HBsAg、抗-TP、抗-HCV、抗-HIV及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23%、0.24%、0.36%、0.10%及0.95%,各年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单项检测不合格人群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学历及血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T及抗-HCV是洛阳地区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实验室的血液检测能力,从而更有效的减少血液报废率及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杨波;吕运来;张雪梅;于志强;吴宗泽;李浩;曲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钙素原对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PCT、炎性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测定;并将患者按PCT的参考意义由小到大分为A、B、C、D、E区,分析PCT的大小、炎性指标与感染的关系.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PCT值、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CRP、hsCRP、ESR显著升高(P<0.01或P<0.05);CRP始终低于正常,hsCRP始终高于正常.非感染组中,尽管PCT值显著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CRP、hsCRP、ES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随着PCT值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C反应蛋白、hsCRP、ESR未一致升高,只有E区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CRP、hsCRP较其他区升高,并部分具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清PCT值对肝硬化合并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项凤梅;胡小花;饶珂寒;吕永豪;温伟琴;曾晶晶;邓科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京津冀一体化形势下河北省采供血机构现状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构想.2014年初,进一步明确了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来谋划和部署.医疗卫生行业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要的保障因素.2014年4月召开的《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对接会》作为卫生一体化启动的第一步,明确了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总思路.河北省采供血机构在实现京津冀地区医疗服务协同发展,发挥区位优势,调动采供血资源,保障京津冀三地安全用血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采供血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王凤红;戚海;宋俊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gM抗-e IgM和IgG抗-C致配血不合1例

    Rh系统免疫性不规则抗体较为常见,但Rh系统IgM和抗-e IgM IgG抗-C较为少见.Rh系统抗体多为IgG性质,引起的输血反应为迟发性的,而IgM性质较为少见,引起的输血反应为速发型的,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多为中重度,大部分需要换血治疗.笔作发现1例患者血清中存在IgM抗-e IgM和IgG抗-C致交叉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斌;张洪斌;梅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载量及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取酶促速率法检测血清ALT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检测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结果:1 3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为(4.51±1.28)copies/ml,而血清ALT、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分别为32U/L,136 ng/ml,11.27 ng/ml,61 ng/ml,64 ng/ml,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载量与透明质酸水平正相关(r=0.915),但与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以及ALT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程度无相关性,但与透明质酸呈正相关,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也要定期检查血清HBV DNA载量和透明质酸水平.

    作者:梅玉峰;熊钻;刘萍;王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栓弹力图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临床医生申请用血的危重症患者82例,分别进行TEG测定和传统凝血试验检测,并对TEG检测指导临床用血成分及输血量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临床申请用血与TEG检测指导用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申请用血与传统凝血参数存在相关性(P<0.01);TEG检测指导用血与TEG参数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TEG检测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琳琳;刘凤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乙肝即时检验的探讨

    目的:评价胶体金法表面抗原试纸条和胶体金法乙肝5项检测卡作为乙肝即时检验(POCT)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过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样本和100例HBsAg阳性样本(其中50例的COI值<50).用同一品牌的胶体金法表面抗原试纸条和胶体金法乙肝5项检测卡同时进行检测.结果:①同一品牌的胶体金H BsAg试纸条结果和胶体金5项卡中的HBsAg结果符合率为100%.②以电化学发光的结果作为标准,2种胶体金法对乙肝检测的特性异很好,但敏感性不足.尤其是对于COI值<50的弱阳性HBsAg检出率为0%.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策略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策略2的AUC为0.885.结论:①胶体金法HBsAg试纸条因为敏感性不足不能承担乙肝POCT的检测.②胶体金法乙肝五项检测卡检测要排除:“当HBsAg阴性,同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这2项中有1项或2项阳性时”,则乙肝的检测结果为待定,不能发出检验报告,要进一步做ELISA、电化学发光等检测.这样就能既准确快速的发出99%以上的检验报告.而且也不会漏检低浓度的HBsAg样本.

    作者:袁晓华;杨春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前后的5种疾病临床用血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实施对临床用血的影响,为更好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案,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后,输血量外科排在前4位,内科排在第1位的病种,其输血病历共有2 562份,统计分析与输血量相关数据前后变化情况.定性访谈了医院相关科室的知情人员.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过程中,输血科人员参与了输血技术及临床输血的指导.5种疾病实施前的输血率为66.1%,实施后的为58.7%.有4个病种的平均输血量分别降低了34.3%、10.9%、24.4%和52.2%,输血量标准差分别下降了0.28 U、4.13U、12.21 U和45.76 U.有1个病种的平均输血量及输血量的离散程度都是增加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降低了输血率,总体上降低了平均输血量,减少了患者输血量的离散程度,更好地发挥了输血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

    作者:贾增丽;林振平;吴植峁;胡文静;傅强;蔡旭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指导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实用性.方法:选择40例估计出血量较多的脊柱骨关节手术患者,把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全麻后行ANH.M组使用Masimo radical-7连续监测并设定目标SpHb为10g/dl进行采血,对照组设定目标Hb为10g/dl.在T1(气管插管后)、T2(放血后10min)、T3(输血前10 min)、T4(输血后10 min)、T5(术毕)这5个时间点抽取患者的桡动脉血,记录采血量、出血量、补液量、尿量、异体输血量.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采血量、出血量、胶体用量、晶体用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配对SpHb值与tHb值相关性较好(SpHb=1.108tHb+0.7 r=0.952).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表明2者一致性较好,SpHb值与tHb值平均偏倚为0.87 g/dl,一致性界限为(0.17 g/dl,1.64 g/dl).结论:Masimo radical-7可以为脊柱和骨关节手术中行ANH提供准确和便捷的血红蛋白值参考,提高围术期合理输血输液水平.

    作者:胡春林;林成新;罗远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稀有血型临床配合型输血2例

    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于Rh 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现将2例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1,女,49岁;患者2,男,70岁.2例患者均患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入院,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为AB,Rh D阴性,未检出不规则抗体.

    作者:陆贤吉;马幼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导致新生儿黄疸的比例,并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性质.方法:收集新生儿黄疸标本,进行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5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生理性黄疸36例,占7.2%,新生儿溶血病135例,占27%,其中ABO溶血133例,占98.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导致新生儿黄疸逐渐增多,主要为ABO溶血.

    作者:刘耀煌;周金安;方志军;周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采供血机构顾客满意度调查框架的建立

    企业的目标是顾客满意,采供血机构也一样,应致力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关于顾客,采供血机构和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有两类顾客群体,一是使用我们产品的医院,他们代表患者的要求和权益;另一类是供给采供血机构血源的献血者.顾客的满意度和意见对采供血机构管理、服务和质量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一些没注意到的细节、惯性管理思维方式等,顾客从第三方用户的角度,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帮助.为大限度的收集顾客意见、充分体现顾客要求,我们在满意度测评表的设计,特别是测评项目、权重、测评方式等进行了多次修改,现在的测评框架基本能全面反应顾客要求和血站满足顾客的能力,具体情况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静宇;王庆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