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静;施慧芬;邵萍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9月期间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80例ICU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未给予营养风险筛查,直接营养支持治疗)和观察组(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营养及代谢状况.结果:对于APACHEII评分≥10分的危重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而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于APACHEII评分<10分的危重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营养及代谢状况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营养风险筛查做出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PACHEII评分≥10分危重患者的预后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陈苏平;王骏君;俞佳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基于JCI标准的检验科质量控制应用措施和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在医院检验科实施基于JCI标准的质量控制,从工作人员的素质、仪器、试剂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抓起,按照标准严格要求,搞好质量控制工作.实施前后随机选取500份样本,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标本合格率、失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行质量控制措施后,观察组的检验标本合格率为9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0% (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67±3.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7±2.67)分(P<0.05).结论:基于JCI标准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验科的标本合格率,提升检验科检测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郦路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综合管理方法和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共8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43例,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孕妇44例,采用综合管理方式,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之后,对发生糖尿病的因素、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及孕期的饮食搭配等相关知识的程度提升,并且观察组的知识掌握程度要明显对对照组的更有优势(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及夜间血糖均并干预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比对照组的更大,其血糖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进行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妊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将其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作者:林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金华市中医医院自2015年1月开始给予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实施手术护理配合路径临床教学,并与2014年6~12月未实施护理路径前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后护理配合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接受手术护理配合路径临床教学,可显著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卢赛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无呕吐病房管理模式对乳腺癌高致吐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符合人选条件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呕吐病房管理模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使用无呕吐病房管理模式的患者,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子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功能子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呕吐病房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乳腺癌高致吐方案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红艳;王静微;毛爱钰;潘洁琼;陈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开展术前访视对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4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院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访视,比较两组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前即刻心率和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访视前1d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即刻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6% (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开展术前访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柳红梅;钟维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的儿科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常规医疗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临床路径管理.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治愈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提升治疗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促进治愈率的提高,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晓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27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35例与观察组135例,分别给予传统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1%(P<0.05);观察组对手术室管理评分、无菌管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表格填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3% (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项竞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家庭化分娩管理对产妇产程的影响,以更好地开展分娩管理,保证母婴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医院产科接诊的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围产期采用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5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行家庭化分娩管理,观察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为(6.21±2.1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55±2.47) 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8% (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疼痛率为4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41%(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家庭化分娩管理,可缩短产程,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对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伟波;蔡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社区6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34例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G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促进病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钱秀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以浙江医院的240例中风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达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十针对引起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范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采取合理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严婷;朱利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与教学资源增长需求矛盾的凸显,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一种趋势.文章结合福建中医药大学考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人手,探讨教务系统考务模块的应用.
作者:林云燕;周媛;吴丽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文章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医患关系现状人手,分析了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呈楠;舒俊洁;赖长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更好地服务患者.方法: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对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常见焦虑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胸外科术后监护期的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对此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结论:术后监护期对患者家属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发挥其在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支持作用,促进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徐凡凡;黄文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创伤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评、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创伤骨科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者:丁晓飞;李婕;沈晓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为了减少高压氧设备的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的做好氧舱的维护保养工作.方法:通过制定年度保养计划,确定保养周期、保养责任人、保养内容,将年度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实处.结果与结论:在氧舱安全管理人员监督管理下,氧舱保养人员、氧舱操舱人员互相配合协同,完成保养计划制定的保养任务,从而保证氧舱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者:张军盛;泮凡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3年1月开始尝试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为了评价应用效果,予应用细节管理前后分别抽取90名与80名其它科室的医务人员、9名与10名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用细节管理前,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33多,应用后提升至93.75%,比较差异显著(P<0.05).应用细节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全问题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意识等评分显著低于应用后(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中,可显著提升其它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能显著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盛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科病房陪护管理的重要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80例老年科病房患者,根据陪护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陪护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陪护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和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陪护管理用于老年科病房,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
作者:孙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多元化培训在外科的应用措施和效果.方法:于2016年1~6月在诸暨市中心医院外科建立护士分层次多元化培训,制订各层级护士培训内容与方法,对护士进行分层岗位培训,并进行考评,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考核结果.结果:培训后,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培训之前(P<0.05).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规范、科学的护士分层次多元化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王江丽;谢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文章通过对中药材种植被动发展和主动发展阶段、药性种植到生态种植的发展现状,以及中药材的质量现状分析,提出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途径是加强道地药材的GAP基地建设,转变种植理念,回归药性种植,是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赵永堂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