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艳
目的:比较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的术后恢复效果.方法:两组择期手术的肝癌患者,术中分别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400 ml,比较术前、术后1、3d的RBC、Hb、HCT、STB、UCB、K.结果:2组患者术后1d各项检测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试验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血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红细胞破坏少.
作者:曹奎杰;周金安;占少华;李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分析金华市9 930例住院患者ABO与Rh血型分布情况,为制定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计划提供信息.方法:对所有患者的ABO、Rh血型进行盐水试管法检测,同时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分析并进行Hardy-Weirberg吻合度检验.结果:A、B、O、AB 血型分布情况分别为3 082(31.04%),2 572(25.90%),3 438(34.62%),838(8.44%);Rh阴性血型为58(0.58%);样本符合Hardy-Weirberg平衡.结论:了解患者ABO与Rh血型分布的特征,对保证临床合理计划用血及应急供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赵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适用于以微柱凝胶技术为基础的IgG抗A B吸收试验.方法:选取30例IgG抗A及抗B起始效价从64~1 024的血清样本,与A型或B型红细胞于37℃进行吸收试验,于 5 min、10 min、30 min、1h、2h、4h吸收时间后分离并测定吸收后血清的效价.结果:①IgG抗A和抗B均存在吸收效果伴随吸收时间变化的趋势,起始效价在128~1 024基本上于2h后进入平台期.②IgG抗A和抗B起始效价为128与256.512与1 024的时间变化趋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G抗B起始效价为256与512、1 024之间的时间变化趋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相同吸收时相的IgG抗A与抗B吸收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依赖微柱凝胶技术条件下,采取37℃2h吸收1次后再结合1次1~2 h就能对起始效价小于1 024的IgG抗A和抗B能使其充分吸收.
作者:刘峰;李归宁;李敏芳;张敏;胡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细胞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TF-PCA)和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探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TF-PCA采用内毒素刺激全血凝固法(TiFaCT法),Hcy采用生化法.结果:测得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TF PCA为50.3±29.6 TF PCA△s,血浆Hcy浓度为(11.89±6.39)μ mol/L,伴有血管病变患者TF-PCA为82.3±33.8 TF-PCA△s,血浆Hcy浓度为(25.10±7.84)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而且伴血管病变患者的增高更为明显,TF-PCA和Hcy的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全血TF-PCA增强提示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浆Hcy浓度的增高提示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对TF-PCA和Hcy的监测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血管病变的防治.
作者:姜伟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相关检测项目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 8、72 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30 min内使用MandryBC 5800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 h,血小板计数达到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 h达到捐献前水平.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在捐献后24 h达到低值,在捐献后96 h恢复捐献前水平.
作者:高明;卢媛;张建民;王霞;杨卫华;苏月;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输血,其实质相当于组织移植.就目前我国的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医院无条件开展自体输血.而正如人体其他方面一样,异体血液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输注之后难免引起外来抗原刺激反应等危险.所以,即使除外异体血液输注存在的相关疾病传播危险,当前的临床输血治疗,仍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无法达到绝对安全.
作者:王兆龙;张明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2010-2011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的动态变化,探讨医院用血特点和存在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年血库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输血3 826人次,输血14 594.5U,用血多的是ICU、烧伤、脑外、普外等科室,主要成分是血浆和红细胞.结论:用血总量显著增加.全部实施成分用血,自体输血严重不足.要加强自体输血工作的引导和管理.约束医生严格按要求使用血浆.
作者:丁嫦娥;王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抗HCV、HBsAg、TP、抗HIV、不足量、溶血、破袋、凝块、过期以及其他.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征询指导工作,严把体检质量关,同时完善改进检测模式,严格按SOP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华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汉.于2011年11月因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入住我院,入院后常规血型检测,正定型应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检测,结果判读为A抗原2+,B抗原4+,反定型为B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经进一步血型血清学试验及家系调查,证实该患者为B(A)亚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会;夏爱军;穆士杰;张献清;安群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分类及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及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的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血小板第4因子(PF)、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血浆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步血浆凝集,需要5~15 min;第二步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约在2h内完.血浆中PF3、PF4及CD62P对血小板的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的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2%与5%的DMSO冻存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可进行功能分类,即因子释放类和血块收缩类;止血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血浆凝集阶段第二步为血栓形成阶段,两类血小板分别参与不同的止血阶段,经典的止血机理值得商榷;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的DMSO做进行冻存.
作者:丁国良;徐群;朱琳;赵林园;张珊珊;薄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一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一定风险.
作者:呼志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笔者所在医院因平时工作量较大,平均一天要对60多个新标本进行血型及抗体筛查检测.因血型及抗体筛查实验应用微柱凝胶法,所消耗的成本较大,每次经过检测后,有98%以上的抗体筛查呈阴性反应,所用抗筛卡次日都处理掉,总感觉有些惋惜.因为要对抗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以及对需输血的标本进行血型复检,故考虑着手试验把用过的、呈阴性反应的抗筛卡回收起来,经过配对挑选,利用其微柱凝胶法作为载体,进行简单的处理后,作为复检ABO血型及抗筛阳性标本之用.为确定此种复检卡的使用原则,做测定实验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楚中华;马现军;李德鲁;高海燕;孔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妊娠次数与Rh系统抗体的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不同妊娠次数的妇女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性质.结果:Rh系统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初次妊娠0.09%;2次0.28%;3次1.63%;4次3.96%;5次及以上6.86%.结论:Rh系统的抗体检出率随妊娠次数的增长而增长.
作者:张青梅;周金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由低蛋白血症引起B型患者血型抗A减弱的病例临床屡见不鲜,以往文献认为:此类血型抗体减弱可能为一过性,这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分解和消耗有关[1].只需改善此类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以后,血型抗体效价就能逐渐恢复到正常[2].本文此病例在低蛋白血症尚未纠正的情况下,通过输注异体血液制品刺激后,患者血型抗体效价升高至检测阈值之上,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商品试剂红细胞和自制试剂红细胞在血型反定型检测中的效果.方法:应用商品试剂红细胞和自制试剂红细胞在梯形微板中进行反定型检测,比较两种试剂红细胞的一次性判读结果的准确率、亚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手工改动现象、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结果:商品试剂红细胞同自制试剂红细胞相比,前者的一次性判读准确率较高,手工改动现象较少,灵敏度较稳定,在溶血中抗干扰能力较强,而后者的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高,脂血的抗干扰能力两者接近.结论:商品试剂红细胞用于血型反定型检测的效果略优于自制试剂红细胞,不同的实验室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赵磊;储倩;许婷婷;张红;涂历波;王先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的稀少[1]和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的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的严重流失[2]的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的管理水平,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作者:贾敏;程素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献血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晕厥的现象也有增多趋势[1],及时正确处理献血晕厥有助于稳定、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对于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晕厥常规护理方法为予头低足高位躺卧、保暖、头偏向一侧,温热糖水饮用,或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经对症处理,常需20 min献血反应才能完全消失[2].笔者采取指压合谷、内关穴的方法处理献血发生的晕厥,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王玉生;徐娟;毛桂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输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输血前输血相容性检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首要前提,输血相容性检测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Rh血型测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其各项操作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输血安全.室间质评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回报结果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也称为操作能力验证,它是确定某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室间比对.笔者2008、2010-2011年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所有参加的质评项目全部取得100%的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爱军;穆士杰;张献清;张秋会;张小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有质膜和几乎所有的细胞器.近年来,血小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首先,临床上血小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次,研究发现血小板有促进创面愈合等功能,外用血小板可用于创伤修复治疗[1];再次,血小板还可应用于检验试剂的开发.目前,血小板保存多采用22℃振荡保存,有效期仅为5 d;另外血小板还可在-80℃深低温冰冻保存,但这种方法不方便运输,且保存效果不是很理想,临床疗效也不是很确切[2].
作者:耿文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确认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方法:调查2005-2011年无偿献血HIV确认阳性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住址和感染方式.结果:共检测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378 414人份,HIV确认阳性21份,确认阳性率为5.6/10万.21名确认阳性者人群特点是以本地长住,男性,21~40岁,农民和工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结论:随着献血人群和献血目的的复杂化,采供血机构可通过招募、征询、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等措施降低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作者:肖鲲;李建华;吴文静;吕运来;陈善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