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光路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同疾病作斗争的工具,自从被认识后,它就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用药物治病毕竟是一种消极的手段,如果人们能用调节生活、增强体质等方法调整机体与外界环境以及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关系,就没有必要去求助乃至依赖药物.
作者:文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有位姑娘,已经大学毕业,而且参加工作已有2年,早已过了“花季年龄”.可是,她遇到了“麻烦”.姑娘姓李,性格外向,长相可爱,是个快乐、自信又是受到周围朋友羡慕和喜爱的少女.可是,进入高三不久,在一个闷热的晚自习课的晚上,她感到自己的“下身”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使其感到心情紧张.下课以后,她逃也似地回了家.从此以后,她总是担心“下身”会发出异味,因此害怕与人相处.
作者:小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陈言(约1131-1189年),字无择,宋代青田人,宋代著名医学家.陈言一生著有《依源指治》(已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下简称《三因方》),曾评注《产育保庆集》.其主要著作《三因方》创立了六淫为外因,七情为内因,饮食劳倦、金刃虫毒等为不内外因的三因理论,发展了仲景的病因学说.《三因方》虽未单独列章节专论养生,但作者认为,其“三因学说”对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卫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养生学家.生于南宋末年,经元代至明初.贾铭对饮食养生很有研究,甚有心得,并身体力行,享年106岁.明太祖朱元璋闻知贾铭是一位养生有道的老人,特意召见了他,询问长寿之法,贾铭回答说:“无它,只是注意饮食而已.”同时,将他所著的《饮食须知》一书呈现给这位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深知这是难得的老寿星的养生体会,乃令左右详加研究,并嘱咐在皇家膳食中照此办理.
作者:黄根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所谓“五余”指的是余年、余闲、余力、余热、余寿.能不能珍视、善待“五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更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质量.一、余年青春留不住,年龄不饶人,不知不觉间人变老了,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在家赋闲,此谓之“余年”、“晚年”.消极者视余年为“垂暮之年”,感到孤独、寂寞与无聊.这种伤老的心理使人活力降低,心理能力下降、情绪消沉,意志衰退,加速生理上的老化或导致新的疾病.积极者视余年如“发之有冬,日之有夜,晴之有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足怪也.石崇说:“高歌凌云兮乐余年.”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第二青春从60岁开始”.生命的衰老固然无法抗拒,但老年人完全可以做到“人老心不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功能主要受大脑皮层机制制约,年轻化的心态会促使免疫力功能年轻化、使它增强活力,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
作者:胡玉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我国,人们一日三餐总离不开筷子,男女老少都能运用自如.筷子轻巧、别致,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格.因此,宾客们在丰盛的中国佳肴面前,用上一双精美的筷子,也是一件乐事.如果说,中国的饮食是一部灿烂文化篇章,那么,筷子更是如此.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这是明人程良规写的一首《咏箸》诗.诗人对竹箸的遭遇,颇为不平.
作者:赵德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全国著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教授已寿高103岁,虽然听力下降,只能靠文字与人交流,身子活动稍欠灵活,但仍然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视力还能借助放大镜看书看报写文章,批改论文.他曾豪言说过:“上班至90岁,寿年100岁.”这已成事实,近又讲要活到110岁.如此高寿的秘诀就在于他总结概括为“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的八字养生妙法.
作者:王家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前不久,去无锡出差.出了火车站不远,看见“东林广场”的字样,心想此处莫非与闻名遐迩的明代“东林书院”有关?于是便询问路人,走进了名为“苏家巷”的小巷内,一会儿,“东林书院”四个字就映入眼帘,于是便饶有兴趣地进去参观.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南宋时荒废.
作者:康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医的处方一般称“方子”,也有叫“汤头”的,一个汤头一般有数味或数十味中药组成,也有一味即称一个汤头的,如“独参汤”等.汤头到底有多少呢?很难说准.在清朝康熙33年,有位叫汪昂的中医,著了一本《汤头歌诀》,收集中医常用汤头320个,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头的名称、组成药物、适应证、随症加减都写入歌中,简明扼要,便于诵读记忆,流传很广,影响深远.
作者:叶水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已越来越多地贯彻到人们的日常养生保健活动中去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则是人们闲暇的时间,也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了,另一则是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广泛.当然还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人口年龄结构情况.现在,已有很大的一个人群数进入到了50~60年龄阶段.
作者:沈肖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人到老年,在颜面、手背等处皮肤常常会出现一些扁平的黑褐色斑块,人称老年斑,俗称“寿斑”.原来认为寿斑的出现只不过是衰老的信号和有碍美观而已,但现在看来并非完全如此.寿斑发生的原因虽并未完全搞清楚,但它是人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的表现之一,这是为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当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与脂质作用后,可形成脂质过氧化物,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在体内积聚可变成脂褐质.脂褐质在皮肤中沉着,被真皮层中色素细胞吞噬,积蓄在皮肤下,即成为褐色的老年斑.然而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严重的是这种脂褐质还可在人体其他组织细胞内沉积,如果它沉积于大脑的神经细胞中,便会使人患上老年性痴呆症,故老年斑不仅仅是一种皮肤改变,而且是人体生理性衰退在皮肤上的表现.
作者:严余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由于人在日常活动中,大都是前后左右上下这类直线活动,却很少旋转活动,大脑对接受旋转信息刺激不多,因此旋转锻炼可以弥补其他活动的不足而提高大脑功能.旋转锻炼时间、场地根据自身适应条件可以任意选择,旋转越圆越好.每日旋转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或分多次每日60分钟以上.旋转姿势:一般可站立(即原地旋转),包括走、跑、跳打圆圈旋转;站立困难或病后恢复期体虚者可坐位,也可边看电视边转;年老体弱或者有心脑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病者可睡在床上练习旋转.
作者:虞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俗话说:香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种.目前,一般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点和外形差异进行分类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等几大类.一、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负盛名.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的狮峰、五云山、虎跑山、龙井.茶的品质是形如雀舌,色泽翠绿,香馥浓烈,茶味鲜爽,具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四绝,是茶中极品.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茶叶外形像烫过的头发一样卷曲成螺,白嫩的茸毛遍布,叶底嫩如雀舌.
作者:谢康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人体上的指甲及趾甲的缝隙,是污垢之处,容易成为细菌的繁殖场所.指(趾)甲应当勤剪,甲缝处亦应刷洗干净.有些老人指甲留得很长,并常常用指甲去搔痒、掏耳,这是一种极不卫生的习惯.须知指甲里面的细菌很多,搔痒时往往会使皮肤破损,露出血痕,细菌就会乘机而人,在破损的部位造成感染.至于用指甲去挖耳朵,掏耵聍(耳秽),更容易使外耳道发炎,遭致病患.因此,老年人的指甲应剪短,并应修磨平整,以防指甲的断痕及毛刺刮伤皮肤.
作者:雨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躁、紧张、惊恐、激动、胸闷气急、心慌心悸,并可由此产生幻觉、妄想和牵连观念.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常伴有窒息感和濒死感,往往急切求救.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然后会逐渐缓解.老年慢性焦虑症,其焦虑情绪可持续较长时间,焦虑程度也时有波动.
作者:孙豪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法国著名烹调学家古斯曾说过:“汤是餐桌上的第一佳肴,汤的气味能使人恢复信心,汤的热气使人感到宽慰.”对老年人来说,经常喝汤还能养生.怎样能喝到清香扑鼻、美味可口的汤呢?首先,制作汤的菜料一定要新鲜,俗话说“吃得鲜身体健”.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谈到饮食问题时,就曾提出过“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等观点.这里的“肉败”、“色恶”、“臭恶”,指的就是饮食不鲜.像鱼、虾等含有丰富的组胺酸,这是其鲜味的主要成分.如果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还有,鱼、虾的胃肠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死后极易腐败变质,特别是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体内积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要选择鲜味足、无膻腥味的菜料来制作汤.制纯汤或浓汤的菜料一般应同冷水一起下锅,烧煮过程中好不要再加水.煮汤时,可适量放人食盐、辣椒、姜、蒜、葱、香油和味精等调味.
作者:玉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有这么几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来了,将军的兽角弓坚硬得拉不开,铁铠甲冻得没有办法穿,大漠纵横交错着百丈坚冰,暗淡的阴云凝结在万里长天.……黄昏时分,大雪纷纷扬扬落下辕门,冻住的红旗连狂风也吹不展.这些描写让人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作者:任宏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民谚云:民以食为天.食物形形色色,而人的胃肠容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摄取量中获得大的保健效益呢?告诉你一个诀窍,择优而食之!补铁,黑木耳好.说起补铁,人们想到的不是菠菜就是动物肝脏.其实,黑木耳才是珍品,每100克黑木耳含铁达到98毫克之多,比猪肝高5倍,比菠菜高30倍.更为可贵的是,黑木耳所含之铁的吸收率也高于菠菜与动物肝脏.大家知道,铁是人体造血的原料之一,摄取不足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症,进而累及人的健康与发育,常吃黑木耳可有效地防止贫血.
作者:吴圣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陕西省白水县阳武村有座仓颉庙,它是后人为纪念仓颉而修建的.仓颉,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人称仓公、仓圣、仓帝,尊为“文字始皇”,是形象文字的创造者.每逢谷雨节,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游人纷纷前往朝拜.仓颉庙何时始建,无有考证,但据庙内石碑记载,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就有相当规模了.《白水县志》记载:“仓颉庙,在黄龙山下,不知何年所建,宋有一碑,镌‘著作佐郎吕大仿偈’八字.”如今的仓颉庙,经过历代维修,建筑宏伟,占地17庙,主建筑有山门、前殿、戏楼、钟鼓楼、两侧厢房、中殿和仓颉墓冢.
作者:范士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一般来说,酷暑与严寒,都是比较难熬的日子.然而我却不然,因为我有以温制热,以温制寒的养生原则.所谓以温制热,就是不要用冰(冷)解热;所谓以温制寒,就是不要用热(烫)抗寒,保持热冷中和.离休后,有时间读书,学习养生之道.我从中医学上找到养生理念.《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生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懂得蓄阳保阴,阴阳平衡操作方法;懂得冬夏过多损耗阳气都会给生命健康造成损伤.养生要顺应季节,懂得天地万物都是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规律的.所以,要当生则生,当长则长,当收则收,当藏则藏.
作者:祝步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