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苕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架植入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及.它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被患者所接受,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临床证实,支架植入可有效解除病变处的血管狭窄,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而达到缓解心肌缺血的治疗目的,对于病变较严重的患者,其效果更是明显.但由于患者对支架植入技术往往缺乏了解,对支架的选择及术后的后续治疗存在不少误区.
作者:沈权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全国著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教授已寿高103岁,虽然听力下降,只能靠文字与人交流,身子活动稍欠灵活,但仍然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视力还能借助放大镜看书看报写文章,批改论文.他曾豪言说过:“上班至90岁,寿年100岁.”这已成事实,近又讲要活到110岁.如此高寿的秘诀就在于他总结概括为“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的八字养生妙法.
作者:王家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几年前,有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父母做了一桌子好菜,款待回家的儿女子孙.餐桌上,子孙们有的玩手机,有的用手机打电话,唯独对老人的亲情视而不见.老太太无奈,老爷子愤而离桌…….
作者:陈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医的处方一般称“方子”,也有叫“汤头”的,一个汤头一般有数味或数十味中药组成,也有一味即称一个汤头的,如“独参汤”等.汤头到底有多少呢?很难说准.在清朝康熙33年,有位叫汪昂的中医,著了一本《汤头歌诀》,收集中医常用汤头320个,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头的名称、组成药物、适应证、随症加减都写入歌中,简明扼要,便于诵读记忆,流传很广,影响深远.
作者:叶水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很可能表明你的身体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美国健康杂志近日对不容忽视的5种疼痛做出了总结.下颚疼痛 继发症状为张嘴和闭嘴时可以听到咔哒声.可能原因为颞下颌关节紊乱.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症状是当病人张嘴时的急性下颚痛.上臂疼痛 继发症状为失去平衡.可能原因:帕金森病.患上帕金森病的一个早期明显症状是双侧肱二头肌的长期疼痛.预防方法:参加体育锻炼.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男性患上帕金森病的可能性会下降40%.
作者:晓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红楼梦》中提及到不少养生之法,捶背就是其中之一.如在第五十三回中宝玉见晴雯将孔雀裘补完,已累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来替她捶背,捶打了一会,晴雯的精神才渐见好转.捶背,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很多老年人觉得腰酸背痛时,常会捶捶背,感觉轻松许多.中医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背部是人体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有多个与全身脏腑相关的穴位,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例如,捶打背部的肝俞穴,能缓解肝胃不和、腹胀、眼睛干涩等不适症状.捶打背部胆俞穴,则能防治胆囊炎、口苦及胁肋胀痛等病症.
作者:泉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同疾病作斗争的工具,自从被认识后,它就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用药物治病毕竟是一种消极的手段,如果人们能用调节生活、增强体质等方法调整机体与外界环境以及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关系,就没有必要去求助乃至依赖药物.
作者:文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金秋时节,桂花盛放,不仅将大自然打扮得分外妖娆,也为食苑王国平添几分韵味.桂花食用历史悠久,屈原在《九歌》中就有“援斗兮酌桂浆”之句,说明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把桂花制成佳酿了.东汉的《礼乐》中亦有“尊桂酒,宾入乡”的叙述.唐代时,民间已出现以鲜栗子肉为主料,配以桂花等煮烧而成的桂花鲜栗羹.宋代苏东坡称桂花酒风味不凡,在《桂酒颂》中写道:“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清代《养小录》中有《餐芳谱》一章,在记载的20余种鲜花馔中就有“桂花栗子”.如今,以桂花加工而成的食品五花八门,足令人大饱口福.
作者:沃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俗话说:香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种.目前,一般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点和外形差异进行分类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等几大类.一、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负盛名.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的狮峰、五云山、虎跑山、龙井.茶的品质是形如雀舌,色泽翠绿,香馥浓烈,茶味鲜爽,具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四绝,是茶中极品.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茶叶外形像烫过的头发一样卷曲成螺,白嫩的茸毛遍布,叶底嫩如雀舌.
作者:谢康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秋前夕,一位亲戚带着她的宝贝女儿莹莹来到了我家.莹莹在外企单位工作,是一位白领,月收入“五位数”.年龄已过三旬,尚未结婚,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人流”也做过几次,如今成了“剩女”.前一段时期,因为月经不来,看了医生,用过西药,也服过中药汤汁,可月经还是不来,有位医生说她子宫内膜沙化,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可能还会影响生育.于是,这一天,他们母女俩来到了我家.想咨询一下,子宫沙化是怎么回事,怎么会造成的,还有没有什么治疗方法,将来是否真的会影响生育……
作者:冯桃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秋冬时节,脆生生、水灵灵的萝卜又上市了,纷纷登上家常餐桌,让人品味.萝卜,又名芦菔、莱菔等,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汉初《尔雅》已有记载,此后北魏的《齐民要术》及唐代的《新修本草》已有记载,至北宋,南北各地均大量栽培.如今,萝卜主要分为中国萝卜和四季萝卜两大群类,论外型有长圆、圆锥、圆球等之别,论颜色有红、黄绿、白、青绿等之分,论块根用途,又有菜用萝卜、果用萝卜、腌制萝卜等类型之别.中国萝卜依栽培季节又分为秋冬型、冬春型、春夏型和夏秋型,其中以夏秋播种、秋冬收获者为佳,秋冬型萝卜主要品种有薛城长红、济南青圆脆、石家庄白萝卜、北京心里美等.冬春型萝卜主要品种有成都春不老萝卜、杭州笕桥大红樱萝卜和澄海南畔洲晚萝卜等.春夏型萝卜主要品种有北京炮竹筒、蓬莱春萝卜、南京五日红.夏秋型萝卜主要品种有杭州小钩白、广州蜡烛趸等;四季萝卜,主产于欧洲西部、美国及中国,我国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南京杨花萝卜、上海小红萝卜、烟台红丁等.在我国众多的萝卜品种中,以天津的沙窝萝卜、安徽的枞阳萝卜、广州的耙齿萝卜、江西南昌的涂州萝卜、山东的高脚青萝卜、南京的杨花萝卜、北京的心里美萝卜、青岛的大青皮萝卜等为著名.
作者:缪士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一般来说,酷暑与严寒,都是比较难熬的日子.然而我却不然,因为我有以温制热,以温制寒的养生原则.所谓以温制热,就是不要用冰(冷)解热;所谓以温制寒,就是不要用热(烫)抗寒,保持热冷中和.离休后,有时间读书,学习养生之道.我从中医学上找到养生理念.《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生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懂得蓄阳保阴,阴阳平衡操作方法;懂得冬夏过多损耗阳气都会给生命健康造成损伤.养生要顺应季节,懂得天地万物都是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规律的.所以,要当生则生,当长则长,当收则收,当藏则藏.
作者:祝步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我国,人们一日三餐总离不开筷子,男女老少都能运用自如.筷子轻巧、别致,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格.因此,宾客们在丰盛的中国佳肴面前,用上一双精美的筷子,也是一件乐事.如果说,中国的饮食是一部灿烂文化篇章,那么,筷子更是如此.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这是明人程良规写的一首《咏箸》诗.诗人对竹箸的遭遇,颇为不平.
作者:赵德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美国老年健康专家斯莫尔在其专著《让我们的大脑年轻》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学会保养大脑,并有意识地去尝试更科学地用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就可以延缓大脑的老化过程,就可以使我们远离痴呆.医学专家总结出几种在生活中可以简单实践的强化大脑活性的方法,足以让我们远离痴呆,我们不妨在日常中逐渐培养这些习惯.
作者:杨丽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所谓“五余”指的是余年、余闲、余力、余热、余寿.能不能珍视、善待“五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更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质量.一、余年青春留不住,年龄不饶人,不知不觉间人变老了,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在家赋闲,此谓之“余年”、“晚年”.消极者视余年为“垂暮之年”,感到孤独、寂寞与无聊.这种伤老的心理使人活力降低,心理能力下降、情绪消沉,意志衰退,加速生理上的老化或导致新的疾病.积极者视余年如“发之有冬,日之有夜,晴之有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足怪也.石崇说:“高歌凌云兮乐余年.”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第二青春从60岁开始”.生命的衰老固然无法抗拒,但老年人完全可以做到“人老心不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功能主要受大脑皮层机制制约,年轻化的心态会促使免疫力功能年轻化、使它增强活力,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
作者:胡玉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民谚云:民以食为天.食物形形色色,而人的胃肠容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摄取量中获得大的保健效益呢?告诉你一个诀窍,择优而食之!补铁,黑木耳好.说起补铁,人们想到的不是菠菜就是动物肝脏.其实,黑木耳才是珍品,每100克黑木耳含铁达到98毫克之多,比猪肝高5倍,比菠菜高30倍.更为可贵的是,黑木耳所含之铁的吸收率也高于菠菜与动物肝脏.大家知道,铁是人体造血的原料之一,摄取不足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症,进而累及人的健康与发育,常吃黑木耳可有效地防止贫血.
作者:吴圣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人体上的指甲及趾甲的缝隙,是污垢之处,容易成为细菌的繁殖场所.指(趾)甲应当勤剪,甲缝处亦应刷洗干净.有些老人指甲留得很长,并常常用指甲去搔痒、掏耳,这是一种极不卫生的习惯.须知指甲里面的细菌很多,搔痒时往往会使皮肤破损,露出血痕,细菌就会乘机而人,在破损的部位造成感染.至于用指甲去挖耳朵,掏耵聍(耳秽),更容易使外耳道发炎,遭致病患.因此,老年人的指甲应剪短,并应修磨平整,以防指甲的断痕及毛刺刮伤皮肤.
作者:雨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说起养生,每个人都自有一套.作为退休医生的我,有自己对养生的理解.我是西医内科医生,在我退休之前是很忙的医生,因为病人多,心血管病人看不完.病人看多了,我自己都快得心血管病了.每天忙啊忙的,自己的运动时间就少,晚上吃完饭,就想坐沙发上休息一下.但是50岁时,初冬的某一天,我得到了一个来自身体的一个警告:头晕、头胀、巅顶痛.血压高了?一量果然.
作者:沈天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法国著名烹调学家古斯曾说过:“汤是餐桌上的第一佳肴,汤的气味能使人恢复信心,汤的热气使人感到宽慰.”对老年人来说,经常喝汤还能养生.怎样能喝到清香扑鼻、美味可口的汤呢?首先,制作汤的菜料一定要新鲜,俗话说“吃得鲜身体健”.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谈到饮食问题时,就曾提出过“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等观点.这里的“肉败”、“色恶”、“臭恶”,指的就是饮食不鲜.像鱼、虾等含有丰富的组胺酸,这是其鲜味的主要成分.如果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还有,鱼、虾的胃肠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死后极易腐败变质,特别是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体内积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要选择鲜味足、无膻腥味的菜料来制作汤.制纯汤或浓汤的菜料一般应同冷水一起下锅,烧煮过程中好不要再加水.煮汤时,可适量放人食盐、辣椒、姜、蒜、葱、香油和味精等调味.
作者:玉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半个世纪前,天津文学评论家王昌定先生发表了一篇随笔,题目叫“创作,需要天分”.言下之意,要想当专业作家并写出传世之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先天条件.其实健康长寿亦然,不然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某些人可以保健健身却难以遂愿;某些村野乡人不经意间成为百岁翁.
作者:苏光路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