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宇
目的:将“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未应用“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该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将“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到消化内科治疗中,在该段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得治疗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蔡伟祥;方建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社区已建档的居民进行系统统计,研究本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特点,并比较分析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患病率约为18.62%,其中又有31.85%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高血压患者的躯体健康状况、日常活动状况及经济状况等,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及健康情况,积极开展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适当开展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免费血压测定服务,建立高血压监测系统,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缪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更好开展患者救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镇海龙赛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试验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健康知晓率、运动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前后ND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情况,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5例,总有效率高达92.68%,对照组治愈患者9例,总有效率只有70.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D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好,健康知晓率、运动率与满意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只有2.4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高,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有显著改善,静脉溶栓效果显著,且患者满意率和依从性较高,并发症少.
作者:金淑君;吴祥女;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风湿性的免疫性疾病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风湿性免疫性疾病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文章对危机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危机因素,强调了危机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相关措施,旨在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金芳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文章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学生党员支部的党小组活动进行评析,包括创新实践的背景、主要实施方案的经验与启示,及改进措施等,指出通过党小组活动,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参与度和积极性稳步提升,达到了党建带团建、提高班级凝聚力、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的目的.
作者:孟梅华;王倩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对医院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引起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原因包括部分医务人员消毒意识薄弱、口腔科医疗器械消毒难度大、口腔科就诊患者流动性大及科室环境难于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而探讨有效的防范干预措施,比如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督与控制等.
作者:董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管理对策,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骨科护理安全小组,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骨科护理中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对策,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管理规范、监护重症患者、增强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加强业务培训、预防并发症等.结果: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对患者健康教育、监管制度不到位、专科技术知识掌握不足等是骨科护理的主要不安全因素.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后,有效减少了骨科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患者与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护理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提出合理有效预防和解决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可明显预防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滕莉莎;金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在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诊治的老年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6.00%)低于对照组(32.00%);观察组除泌尿系统之外的系统疾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血护理人员与献血者沟通技巧,促进献血顺利完成.方法:成立循证护理管理小组,分析2015年1~10月期间的750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之前沟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开展新应对技巧.比较实施新的应对技巧前后献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献血的认可度.结果:开展新的沟通技巧后,提升了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可度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沟通是一门艺术,采血护士通过与献血者的良好沟通,促进献血过程顺利且愉快完成,提高献血者的认同度.
作者:骆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新入科护士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金华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36名急诊科新入科护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分别在1个月、3个月进行考核评估,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同时评估两组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1个月和3个月的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新入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使新护士更快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
作者:李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预防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感感染的防范措施,为临床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通过全面分析临床工作中检验人员可能面临到的导致自身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防范对策.结果:预防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防范对策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对策的实施可尽可能减少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风险.结论:通过对临床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经常遇到的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实施与这些危险因素相对应的防范对策,从而尽可能保障临床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者:项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总结创刊过程中的经验,分析遇到的问题,为创办学术期刊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的创刊背景及创刊后两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确定刊名、栏目设置、创建编委会、约稿组稿,到完善网络采编系统及编辑部流程,再到发展作者,及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方面,讨论创刊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应快速地被业界熟知并认可,顺应大数据时代下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结论:在我国学术期刊领域,期刊仍有强盛的生命力,应该树立品牌意识,为科研提供发布平台.
作者: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肾内科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健康意识程度、住院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临床转归状况和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意识程度评分为(92.43±31.43)分,护理满意度为87.50%,依从性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意识程度评分为(74.43±25.43)分,护理满意度为62.50%,依从性为6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内科肾衰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健康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幼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院院训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也是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浙江省中医院集八十年历史传统和服务特色之精华,以“精诚仁和”为医院院训,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将其融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技术与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詹晓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为了探讨妇产科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意义.以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保障.通过在怀孕期、分娩前、分娩后,对孕产妇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及健康质量,增加了孕产妇及家属孕育婴儿的知识,增进了护患关系.
作者:孙国芳;李彩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25位专家实施两轮咨询,使用优序图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1项和各级指标权重.结论:终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专家意见统一,为医疗机构培训、考核应急救援队成员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快速救援系统建立了有效保障.
作者:秦元梅;钟远;吴秋慧;时新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充分结合中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优势,对中西医结合在护理实践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护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流程管理,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叶雪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于改善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输液室5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为5.00%,护理满意率提高至95.35% (P<0.05).结论:在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纠纷的发生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子花;俞旭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