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者对出院后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为制定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已有文献,自设住院患者对出院后健康管理需求情况的调查问卷,随机选取800例即将出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5例患者渴望得到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指导的健康管理知识,前3位分别是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相关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在健康管理方式上,398例患者希望得到定期电话随访,297例患者希望获得定期的短信提醒.其中195例患者需要为期1个月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管理服务,242例患者需要为期1个月的定期短信提醒健康管理服务.结论:患者对出院后的健康管理知识需求较强烈,医院需要给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患者对院后健康管理的需求.
作者:蒋颖;王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通过调查浙江省衢州市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发现,浙江省衢州市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认识明显不足,医保对康复治疗项目的覆盖率偏低,康复治疗的收费标准偏低,医者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部分老年患者仍无法支付康复治疗费用.对此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医疗机构、媒体等加大对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协调各部门提高康复治疗的医保纳入率,适当提高康复治疗收费.其次,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建立针对贫困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终帮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和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留住康复学高级人才,促进浙江省衢州市康复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汪芳军;毛福荣;王秀丽;金旭;兰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杜绝或降低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心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排查,通过加强培训、督查、监测,针对危险因素,结合医院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改善布局流程及硬件设施,完善消毒表格、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等.结果:血液透析中心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大幅提高,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结论:经过这些措施,可有效防范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吴江艳;耿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成本管理核算的范畴,对医院管理有着不同的意义与作用,但这两者并不是绝对独立,毫无相关的.医院的成本效益情况,对医院绩效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而绩效核算的方案又需要融入成本核算,才能得以完善和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作者通过对医院成本核算、绩效核算进行分析与探讨,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作用.
作者:杨艳;陈海聪;庞坚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晨会学习对手术室不良事件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展会学习管理小组,利用晨会时间针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提问,相互学习.管理小组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比较开展晨会学习前(2014年)不良事件与开展后1年(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及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开展晨会学习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的临床思维能力显著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利用晨会学习时间,鼓励提问后,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改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得到了保障,促进了整体护理质量的发展.
作者:邵明英;潘海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院管理重要的是科室管理,其关系到医院的发展.而科室管理重要的人员管理,其决定着科室的发展和进步.科室管理主要任务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利用信息化进行科室管理,将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一名员工,从而实现管理的具体化,对科室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数据平台,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作者:黄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2014年1~6月收治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12月收治的12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实施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观察组结合内镜室特点,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比较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感染控制指标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和感染指标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的防控,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内镜消毒合格率和感染控制效果,对降低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群燕;黄依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针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作者:刘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础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浙江省中医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其中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充分落实了护理的科学发展.
作者:江筱潇;唐娅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PT床旁健康教育在心内科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心内科拟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住院患者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法;观察组采用PPT床旁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宣教工作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对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宣教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PT床旁健康教育在心内科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宣教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许芬娟;郭英;吕巧霞;吴伟芳;彭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情绪障碍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以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内科医生对情绪障碍的识别情况.结果:72例有明显焦虑,64例存在明显抑郁;内科医生对情感障碍的正确识别率为26.47%.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情绪障碍,需加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安排专门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蒋丽霞;曹诗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新入科护士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金华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36名急诊科新入科护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分别在1个月、3个月进行考核评估,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同时评估两组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1个月和3个月的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新入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使新护士更快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
作者:李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表面肌电图是一种高效的康复评价工具,在康复临床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将肌肉功能和康复效果等指标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临床康复提供参考.表面肌电图具有无创、多样分析等特点,在分析运动评估肌肉功能方面相对其他方法有显著优势.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其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发展空间较大.这种工具所得的评价指标都是量化的,在制定康复计划和目标时充分利用这些指标,对监测康复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对表面肌电图在临床康复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倪雅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用于手术室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顾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院院训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也是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浙江省中医院集八十年历史传统和服务特色之精华,以“精诚仁和”为医院院训,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将其融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技术与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詹晓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研究生科研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实验能力的现状,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文献找出问题,制定对策,对研究生进行实验技术操作培训,增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王白燕;韩倩倩;赵献敏;潘晓丽;朱艳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疾病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慢性病成为干部病房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这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易出现焦虑、抑郁、消极、悲观等负性情绪;究其原因,与患者渴望得到外界尊重、生活基本能力受挫和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有关.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互相信任的沟通链、加强卫生宣教三个方面.
作者:周逸波;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风湿性的免疫性疾病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风湿性免疫性疾病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妇科围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合理时间,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永嘉县中医院妇科中随机抽取200例妇科围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在200例妇科围术期患者中包括43例Ⅰ类切口患者和1 57例Ⅱ类切口患者,其甲级愈合分别为97.67%、97.45%;所有患者围术期中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使用前三名为头孢呋辛、头孢唑肟、头孢西丁,其应用率依次为30.50%、27.50%、25.00%;患者用药时间为1~15天,平均(7.34±2.23)天;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不合理性为18.00%.结论:在永嘉县中医院妇科手术患者中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合理的现象,应对妇科手术临床上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加强管理,以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郑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将“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未应用“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该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将“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到消化内科治疗中,在该段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得治疗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蔡伟祥;方建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