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因素与防控措施

吴江艳;耿丽娜

关键词:血透中心, 医院感染, 分析, 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杜绝或降低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心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排查,通过加强培训、督查、监测,针对危险因素,结合医院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改善布局流程及硬件设施,完善消毒表格、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等.结果:血液透析中心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大幅提高,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结论:经过这些措施,可有效防范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发生.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

    无缝隙质量管理即“零缺陷护理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措施,通过采取“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所需为护理导向,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三级医院手术室实施无缝隙质量管理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以使手术室管理更加规范,从而进一步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患者治愈率,降低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率,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叶红华;刘媛;吴丽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树立品牌意识创办学术期刊

    目的:通过总结创刊过程中的经验,分析遇到的问题,为创办学术期刊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的创刊背景及创刊后两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确定刊名、栏目设置、创建编委会、约稿组稿,到完善网络采编系统及编辑部流程,再到发展作者,及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方面,讨论创刊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应快速地被业界熟知并认可,顺应大数据时代下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结论:在我国学术期刊领域,期刊仍有强盛的生命力,应该树立品牌意识,为科研提供发布平台.

    作者: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探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运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促使患者病情加快恢复.

    作者:郑超;李乐;胡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引入精细化管理对提高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风湿性的免疫性疾病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风湿性免疫性疾病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的优势与进展

    中医药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方面发挥了诸多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对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胃肠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在防治胃肠疾病方面的优势和进展,拓宽了中医药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方面的应用范围.

    作者:侯正军;陈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衢州市脑卒中康复现状分析与建议对策

    通过调查浙江省衢州市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发现,浙江省衢州市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认识明显不足,医保对康复治疗项目的覆盖率偏低,康复治疗的收费标准偏低,医者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部分老年患者仍无法支付康复治疗费用.对此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医疗机构、媒体等加大对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协调各部门提高康复治疗的医保纳入率,适当提高康复治疗收费.其次,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建立针对贫困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终帮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和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留住康复学高级人才,促进浙江省衢州市康复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汪芳军;毛福荣;王秀丽;金旭;兰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护生100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50人.比较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通过调查评定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且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患者对护生的评价,研究组亦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李学群;汤武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合理利用晨会学习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晨会学习对手术室不良事件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展会学习管理小组,利用晨会时间针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提问,相互学习.管理小组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比较开展晨会学习前(2014年)不良事件与开展后1年(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及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开展晨会学习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的临床思维能力显著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利用晨会学习时间,鼓励提问后,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改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得到了保障,促进了整体护理质量的发展.

    作者:邵明英;潘海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管理需求情况调查与建议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者对出院后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为制定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已有文献,自设住院患者对出院后健康管理需求情况的调查问卷,随机选取800例即将出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5例患者渴望得到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指导的健康管理知识,前3位分别是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相关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在健康管理方式上,398例患者希望得到定期电话随访,297例患者希望获得定期的短信提醒.其中195例患者需要为期1个月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管理服务,242例患者需要为期1个月的定期短信提醒健康管理服务.结论:患者对出院后的健康管理知识需求较强烈,医院需要给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患者对院后健康管理的需求.

    作者:蒋颖;王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预防对策

    随着临床药物的增多,给药品的监测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各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虽然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作者:张懿;金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肠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1 5年1~6月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意外脱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意外脱管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满意率,减少意外脱管和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作用.

    作者:姜雅萍;张若;余慧茜;吴朝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PT床旁健康教育在心内科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PT床旁健康教育在心内科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心内科拟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住院患者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法;观察组采用PPT床旁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宣教工作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对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宣教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PT床旁健康教育在心内科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宣教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许芬娟;郭英;吕巧霞;吴伟芳;彭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提升医学研究生科研实验能力的策略研究

    医学研究生科研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实验能力的现状,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文献找出问题,制定对策,对研究生进行实验技术操作培训,增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王白燕;韩倩倩;赵献敏;潘晓丽;朱艳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参与式分层管理模式在妇科病房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妇科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参与式分层管理,进行护理人员的分组安排,明确各层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层层监控,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教学培训、科研情况等等,建立分层组织结构,探讨参与式分层管理模式在妇科病房护理质量监控工作中的作用.实施参与式分层管理可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临床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其责任心与自律性,提高了自我价值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稚琴;胡传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健康管理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1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干预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2例.干预组给予延续健康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措施,比较早产儿月龄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儿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母亲角色适应状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月龄3个月、6个月、12个月DQ、身高、体重和头围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PSI— SF总分及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关系失调、亲子交流障碍各因子得分在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健康管理可促进早产儿智能、体格发育,帮助母亲尽快适应角色.

    作者:虞小新;张银平;王国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产科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为了探讨妇产科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意义.以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保障.通过在怀孕期、分娩前、分娩后,对孕产妇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及健康质量,增加了孕产妇及家属孕育婴儿的知识,增进了护患关系.

    作者:孙国芳;李彩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新入科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新入科护士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金华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36名急诊科新入科护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分别在1个月、3个月进行考核评估,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同时评估两组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1个月和3个月的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新入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使新护士更快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

    作者:李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践与思考

    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充分结合中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优势,对中西医结合在护理实践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护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表面肌电图的康复临床评估应用现状与展望

    表面肌电图是一种高效的康复评价工具,在康复临床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将肌肉功能和康复效果等指标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临床康复提供参考.表面肌电图具有无创、多样分析等特点,在分析运动评估肌肉功能方面相对其他方法有显著优势.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其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发展空间较大.这种工具所得的评价指标都是量化的,在制定康复计划和目标时充分利用这些指标,对监测康复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对表面肌电图在临床康复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倪雅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将“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未应用“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该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将“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到消化内科治疗中,在该段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得治疗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蔡伟祥;方建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