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荆凡波;孙术红;隋忠国
目的 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医保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方法 通过建立医保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医保管理科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途径不断规范医保管理;制定医保管理评价标准,并每月对医保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实现持续改进.结果 医保管理工作成效得到较大提升.新农合出院病人次均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医保拒付金额逐年减少,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出院病人自费率逐年下降.结论 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医院常态化管理是医改的需要,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者:邸宁;王昌明;彭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医改的大形势下,院长职业化建设成为医院改革工作的重心.而本土化的院长职业化进程才起步不久,对职业化建设的方向的探索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对职业院长的SWOT分析,针对职业院长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提出院长职业化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作者:唐颖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1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启动按病种付费试点改革,随后该支付方式被推向全国.实施按病种付费确实有利于减轻新农合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但具体的政策执行却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和落实.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方式实施情况的研究,了解医疗机构在实际执行按病种付费制度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合理改善医院新农合按病种付费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张明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评价SIPOC管理模型在降低医院基建项目成本中的应用,从基建项目管理上为有效控制基建成本提供路径.方法 将SIPOC模型的5个系统分别运用于医院的基建项目管理,从成本的角度加强项目管理的掌控.结果 医院的基建项目无论是从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建造成本、控制日常运营成本还是投入使用后降低病人直接诊疗成本和等待诊疗的边际成本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 运用SPIOC模型在医院基建项目成本管理中能够发挥很大的效能,是控制医院基建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模式.
作者:易利华;袁汇亢;周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模式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促进备用药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 利用日常检查、等级医院模拟评审,设计访谈问题访谈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调查,然后运用鱼骨图等管理工具及PDCA循环理论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的监督检查、反馈、总结.结果 运用PDCA循环后,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PDCA循环用于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许建国;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北京医院工会连续6年开展创建“和谐职工小家”活动,探索出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凝聚力的新途径;创立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和谐医院文化的新载体;收到了以小家和谐汇医院和谐,以医院和谐汇社会和谐的明显成效.
作者:祁月贞;刘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当前形势下,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对于医院日常管理运营的意义,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实证调查,为医院更好地对其实施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对数据的系统聚类分析,判断医院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结果 共界定出23个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并按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对其进行有效分类.结论 通过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作者:赵春祥;田立启;孙君凤;李江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医学装备飞速发展,医学装备与医务、护理工作一道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要素之一.结合所在医院贯彻新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从运行保障、引进管理、在用管理、使用管理、溯源性管理、质控管理等六个机制体系着手,构建并实施医学装备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为持续改进医学装备提供了有益参考.
作者:胡峻;汪卓赟;周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卫生政策的逐步调整,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医疗服务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为医改的主体,通过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因此,医疗科技人才对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助推作用和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就凸现出来.而医院文化是医院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对医院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江澜;李文敏;邵霞;马列凯;张勇;李巧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城乡医疗卫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国内外协同医疗服务现状,提出深化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即通过建设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和开发核心体系,将各级医疗机构联合成为一个管理运行一致,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统一的医疗服务保障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能力,形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作者:谢明均;杨强;黄薇;肖世强;杨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与特点,探索适宜的培训模式.方法 培训分理论学习、通科轮转、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和社区实践四部分,结合曙光医院自身特点,实施教学、培训.结果 已有2批共24名中医全科学员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先后顺利出站,所有学员均能较快适应、熟悉并胜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结论 从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作者:董慧琳;陈瑛;虞芳华;李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现代化医院医保管理需要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医保管理程序,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满足医保政策的要求,从而达到医院医保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目的.笔者重点阐述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更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作者:唐丽萍;王韫秀;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机构发展的难题,而且在合理应用区域内医疗资源,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方面创新出了一条适合本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路子.通过介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我国不同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进行探讨,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作者:郝义彬;魏海英;刘敏;张健;孙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疗设备采购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设备采购是否科学、规范、合理,关系到医疗资源的利用和医院的成本投入.通过分析当前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多年来设备采购管理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满足临床需求和医院管理需要的设备采购管理方法:科学的采购计划、充分的调研论证、严格的采购程序和完善的后期管理.这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规范医院管理和促进医院发展.
作者:颜洁环;赵婉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梳理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的时代背景,将目前国内培训班分为三类:由各级政府组织、由各类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以及由各个高校开展的培训项目,并分析了各类培训班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地开展院长培训提供依据.
作者:鲁娟;许金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西部宜宾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现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和继续教育的特点,提出通过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改进基层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妥善解决西部基层医务人员时间有限、经费紧张、师资不足等问题,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全面巩固基层医疗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谢明均;杨强;黄薇;肖世强;杨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院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任务不断增多,医院亟待探索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应对新形势.通过介绍项目负责人制度在医院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情况,对实施该项制度的作用与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展开了探讨.
作者:李力桢;王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降低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方法 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分析导致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原因,通过筛选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结果 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减少82.2%,95分以上护理文书由96%提高至100%.培养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团队凝聚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作者:陈香芝;介小霞;刘擎国;李晓燕;邢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戴明环”(PDCA)实现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方法 结合PDCA循环理论,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现有危急值管理模式、流程、考核等进行科学规范化的持续改进.结果 建成统一危急值信息管理平台,为职能部门考核提供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陈露;居益君;董祥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临床工作与护理管理进行评价,实现临床护理管理及评价的闭环式管理.方法 结合手持移动式护理工作站PDA,根据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记录工作特点,开发了结构化护理电子病历知识库、记录表格单及临床护理管理系统.结果 护理工作量统计、护理记录、质量监控、绩效考评、护理管理均实现无纸化管理.结论 在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下完成护理精细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及护理决策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张友惠;杨云智;曹丽;易小青;曾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