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涛;周慧宁;傅波珍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措施与成效.方法:采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总结以往骨科老年病患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因素,从围转运期的环节人手,由医院管理层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及详细流程,进一步加强老年病患的风险管理.结果:建立JCI标准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工作制度及流程后,所有老年转运病患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结论:将JCI标准运用在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进一步防范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
作者:曹相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48例接受呼吸机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调查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性别、是否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不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留置胃管和服用抑酸剂等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VAP患者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72株为革兰阴性菌,20株为革兰阳性菌,14株为真菌,致病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常见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没有耐药性,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没有耐药性.结论:ICU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增强无菌意识,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纳入考核系统,对高龄患者加大监护力度,适当减少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时间和抑酸剂的用量,对于确诊为VAP的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及药敏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叶斌;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今年来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不论在硬件设备上,还是检验新技术上都得到大力发展.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各地的检验技术、设备等的层次不齐.文章将就近年来基层医院检验科容易发生的质量控制难点问题进行简要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高基层医院检验质量.
作者:王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使用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各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小包装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的优缺点.结果:小包装中药饮片有利于稳定饮片剂量、方便储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中药饮片规范化,同时,小包装中药饮片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质量鉴定困难、增加成本、污染环境等问题.结论: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是大势所趋,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其在基层医院的使用需要结合医院自身条件,不宜盲目推广.
作者:蔡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超声危急值报告的有效管理方式及其在临床医疗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近几年来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建立了超声危急值报告的168名患者资料和未进行超声危急值报告建立的155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报告方式及报告建立与否对患者的干预成功率和医患纠纷率等影响情况.结果:电子病历信息和电话通知平台共同使用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报告管理方式,且在建立了超声危急值报告后,患着的干预成功率显著提高,医患纠纷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效的超声危急值报告的建立和管理,可显著降低医患纠纷,此项技术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戏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原因,寻找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究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患者疾病复发因素的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并根据评定情况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实施抗精神病药物开放治疗;干预组82例,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比较分析相关疗效.结果:性别、DUP及负性生活事件是高危因素(P<0.05),患者受教育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是保护性因素(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其复发与否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合理的干预有效降低复发再入院率.
作者:蔡梦燕;陈勇华;王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阶段华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自2014年5月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董法琴;毛玲红;朱玲凤;黄卫平;卢里里;沈菊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流程,观察组除常规术前流程外,由麻醉医生制定术前访视内容并进行实施.以两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麻醉医生配合满意度、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麻醉医生配合满意度、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终提高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杨平山;王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农村孕妇的分娩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基层地区孕妇的分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余姚市红十字会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待产的农村孕妇中,随机抽取200名进行分娩方式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影响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200名基层农村孕妇中选择顺产的有170名,选择剖宫产的有30名.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会受到自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孕妇也会考虑医生建议、产后恢复、母婴健康与害怕疼痛等因素,产前教育对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结论:产前教育对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与知识宣教,提高农村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同时降低农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比例.
作者:陈亚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其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制定社区护理方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方法:随机选取武汉市3个社区的120名老年人,每个社区各40人,结合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3个社区老年人生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和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社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各异,对社区护理需求各异,其中以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中风、偏瘫等肢体活动不便者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结论: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等,应研究符合社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方案,宣传社区护理相关知识,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为更多的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詹汉丽;曾庆霞;柏晓英;刘佩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病房护理应用中的效果,为更好开展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长兴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在儿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院内儿科病房常规基础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患儿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儿出院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病房护理应用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病房护理效率.
作者:宋顺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临床资料中有3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10.8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体检中心体检服务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长兴县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品管圈活动前后体检中心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活动前受检者不满意项目主要是健康宣教和体检环境,其中健康宣教不满意人次构成比为30.4%,体检环境不满意人次构成比为25.1%.活动后受检者不满意项目主要集中在体检环境,不满意人次构成比为26.6%,将近占到25%.品管圈活动后体检者在健康宣教、体检环境、体检流程、体检时间、服务态度、专业技术这6个方面满意度都有所提高,并且品管圈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在提升体检中心体检服务水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健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间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患者全程开展临床舒适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则开展常规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舒适度、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结果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就舒适度、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比较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患者治疗中的舒适性,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余雅云;周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加强安全文化管理,探究有效的管理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近期收治的妇产科住院患者198例.根据患者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实施安全文化管理护理,对照组96例,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了解妇产科患者存在的风险,采取正确的安全文化管理理念进行相关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
作者:沈雅萍;沈丽;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护电子病历不一致的原因,寻求相关对策,以减少不一致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每月定期对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台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护电子病历进行抽查,整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神经外科100份电子病历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和出现的频率,对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护电子病历不一致的原因各异,主要有病历记录不清、医护间缺少沟通、医护双方业务技能欠缺等.结论:提高医护双方的业务技能,加强医护沟通,可以减少或避免电子病历记录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作者:杨关滋;王晓培;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在三门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外科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评情况、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促进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对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文英;唐慧琳;张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诸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卓亚;许益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效果,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科室整体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中心卫生院呼吸内科130例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后,呼吸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从10%下降到2.5%(P<0.05);观察组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需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和规范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减少感染传播途径,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许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培养方式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12月在临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职的10位妇产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且确保该10位医生之前并未接触过临床思维培养.将其均分成两组,每组5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经过10个月的临床思维培养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另对两组治疗的病患中各选取20位评价病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和病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培养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教学及实践质量,且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交流能力,为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春菊;赵赛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