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琴;陈乐丹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4年4月~2015年7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各类疾病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将人性化护理贯彻于临床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工作的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评价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急诊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传统护理与临床路径护理在正常产褥期的应用效果,为探寻更好的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产科一区2014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20例产褥期的初产妇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0例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160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措施.以两组产妇住院期间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用于产科产褥期的产妇护理,可降低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作者:宋勤奋;金春盆;赵利;郑淑芳;傅华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PDCA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市中医院自2014年5月在对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PDCA模式,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实施培训.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结果:实施之后低年资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PDCA模式效果显著,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与应急操作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石聪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措施与成效.方法:采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总结以往骨科老年病患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因素,从围转运期的环节人手,由医院管理层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及详细流程,进一步加强老年病患的风险管理.结果:建立JCI标准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工作制度及流程后,所有老年转运病患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结论:将JCI标准运用在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进一步防范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
作者:曹相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以提高院前急救安全.方法:收集嵊州中医院近年来急救中心出车救治的1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出车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对医院的随车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出车救治成功率为93.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影响院前急救院方风险因素主要有出车医务人员,呼叫方主要风险因素为病情或地址等传达模糊,其他因素为环境因素和交通因素.结论:应针对影响院前急救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合理分配院前急救小组人员,加强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作者:商霞芳;朱妮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产妇及其家属应用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入住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妇幼保健院的11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组,即实施在产妇及其家属参与下开放性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产后泌乳量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率、产妇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知晓优良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新模式,可有效增强母婴分离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有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增加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佩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加强安全文化管理,探究有效的管理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近期收治的妇产科住院患者198例.根据患者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实施安全文化管理护理,对照组96例,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了解妇产科患者存在的风险,采取正确的安全文化管理理念进行相关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
作者:沈雅萍;沈丽;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结合细节管理与风险管理,降低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加强重点环节的质控,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教育,健全细节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将细节管理运用到科室职业风险控制中后,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实施前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主要职业暴露风险为血液排泄物污染、针刺伤及物理化学因素;丽实施后,主要暴露风险为针刺伤.实施后科室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运用到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的防控中,有利于完善职业防护的管理,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文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原因,寻找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究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患者疾病复发因素的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并根据评定情况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实施抗精神病药物开放治疗;干预组82例,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比较分析相关疗效.结果:性别、DUP及负性生活事件是高危因素(P<0.05),患者受教育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是保护性因素(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其复发与否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合理的干预有效降低复发再入院率.
作者:蔡梦燕;陈勇华;王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使用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各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小包装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的优缺点.结果:小包装中药饮片有利于稳定饮片剂量、方便储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中药饮片规范化,同时,小包装中药饮片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质量鉴定困难、增加成本、污染环境等问题.结论: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是大势所趋,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其在基层医院的使用需要结合医院自身条件,不宜盲目推广.
作者:蔡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骨科收治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更熟练的掌握各类疾病相关知识及技能,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盛涛;周慧宁;傅波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对策.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完全依从93例,占51.67%;基本依从78例,占43.33%;不依从9例,占5.00%.恶性肿瘤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担心药物毒物作用较大难以接受、无支持系统、化疗效果不明显等,分别占70.56%、58.33%和49.44%.结论:增强医患关系、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创造有力的支持系统、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应逐步改善护理流程,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以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作者:周健;李伯友;金晓燕;蔡军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农村孕妇的分娩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基层地区孕妇的分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余姚市红十字会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待产的农村孕妇中,随机抽取200名进行分娩方式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影响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200名基层农村孕妇中选择顺产的有170名,选择剖宫产的有30名.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会受到自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孕妇也会考虑医生建议、产后恢复、母婴健康与害怕疼痛等因素,产前教育对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结论:产前教育对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与知识宣教,提高农村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同时降低农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比例.
作者:陈亚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中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医学获得了快速发展,针灸日益受到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针灸治疗,并研究针灸,这是针灸医学的骄傲,但同时也给针灸医学的发展带来挑战.在针灸国际化进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就此进行探讨,旨在促进针灸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许如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入住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63例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冯玉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大众宣传等多种方式,对肺结核患者、普通民众、医务人员等不同人群进行关于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结果:普通民众对结核病防治意识明显提高,可疑就诊率逐年上升.结核病患者依从性增强,主动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关于结核病的知识水平提高.政府对结核病控制更加重视.结论:全面、科学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是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有效手段.
作者:卢剑英;李冶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流程管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并实施保护性约束管理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保护性约束,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兰珍;童丽琴;施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措施和成效,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进行手术的120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表格填写及病房护理等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满意度.
作者:黄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探究预防管理措施.方法:永嘉县中医医院2013年2~8月输液室收治的1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2013年9月~2014年2月输液室制定并实施不良反应预防与管理对策,该期间收治的1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制定高效、科学的管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周秋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临床资料中有3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10.8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