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聪丹;周蓓
医院药品采供托管是探索“医药分开”的一项重要实验性举措,其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可能带来药品短缺、药品质量下降等不利影响.实施托管模式的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完善供应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药品的供应安全有效,遏制各种新型的不良医药关系,以促进药品采供托管模式的健康发展.
作者:林静静;许巧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科学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儿可能出现的主要心理反应及护理管理措施,为更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耳鼻喉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个性化及优质化的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65例耳鼻喉科住院患儿护理前后的行为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前,有31例(占4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后,有57例(占8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前后患儿的良好合作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耳鼻喉科住院患儿的主要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担心失去部分机体功能、缺乏安全感、沟通与交流困难以及怀疑被丢弃等.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率,从而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董慧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宁波市象山县的乡镇社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社区重症精神病管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法:对宁波市象山县的乡镇社区管辖范围内近3年的重症精神病登记造册,调查其基本信息、健康档案、随访管理、体检及社区康复,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管理工作完成的数量统计,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率在逐年上升,但是仍未超过50%,2015年的规范管理率、人均随访次数和人均体检次数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健康档案合格率仍然低于预期的80%.重性精神病的分类情况表明病名登记在逐年完善,可能与市精神卫生中心下发的住院患者信息表有关.结论:推进重型精神病的管理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资,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成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队伍,消除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作者:徐运强;梁茗;张敏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加强医院针灸理疗科的管理力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自2014年5月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随机选择实施管理措施前后针灸理疗科收治的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针灸理疗科的环境管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废物及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宇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比较方法,对实施新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分析新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仪器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报警设置未处置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新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保证质控效果.
作者:赵英飞;王志娟;赵伟英;俞飞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1个省份13家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37名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抽样结果纳入相关变量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总分为(43.60±4.64)分,总均分为(2.18±0.23)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为(131.55±28.26)分.特质焦虑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5个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P=0.00),可以解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的变异程度.结论:低水平特质焦虑尚不能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医院营养食堂的职能除了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卫生的膳食服务外,还配合临床医生与营养师的工作,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治疗,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文章探讨了基层医院如何加强营养食堂与患者膳食管理,以保持医院营养食堂的专业功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膳食.
作者:李娜;孙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认知现状,为中医养生文化的科学宣教提供现实依据,进一步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传播与实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辖区内221名社区普通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社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认知现状总体不容乐观,主要在基本理念和知识、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3方面缺乏认知,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认知良好.性别、文化程度和自我健康感觉影响社区居民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认知.
作者:樊玛琍;荆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饮食治疗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关注,营养科已成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素有“第二药房”之称.合理有效的饮食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分析当前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在治疗饮食上的管理现状,规范化治疗饮食,提高治疗饮食的质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作者:汪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教育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于2014年7月开始实行护理安全强化安全教育,选取2014年1~6月未实行护理安全强化教育的骨折患者资料16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护理安全问题.收集2014年8月~2015年1月实行护理强化安全教育后的骨折患者资料160例,作为观察组,实行护理强化安全教育前后,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投诉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实行护理安全强化教育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投诉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科实行强化安全护理教育,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管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保障.方法:在血管外科病房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科室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评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前后病区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并评估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血管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区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血管外科病房管理,能有效降低科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金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药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起将品管圈管理方法应用于药房管理,根据时期进行分组,统计2015年全年药房管理成效与2014年全年成效进行比较,品管圈应用内容包括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制定目标及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实施前后的药房调剂差错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小组预期目标为将全年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控制在0.8%以内,实际将调剂差错发生率控制在了0.46%,圆满完成目标;2014年全年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为4.1%,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药房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调剂差错事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作者:马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3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临床指标及焦虑、抑郁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下降,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吴雅梨;刘忻;高小萍;郑贝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05~2014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及特点,从侧面了解各科室、各部门的科研产出情况,为教学、科研管理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0年间医院职工总发文量、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情况以及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共发表论文3724篇,篇均被引频次为2.95,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02篇,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10篇.结论:10年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科技论文发文量、核心期刊论文发文量及SCI论文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发表论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亚维;曹剑峰;苏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PBL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优化,并以教师版和学生版《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手册》为PBL教学活动载体,将教学过程文字化和规范化,增加了可操作性,有利于PBL教学活动的持续性和常态化.
作者:吕翠田;陈晓辉;郑湘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对于耗材的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医院规模的发展壮大,对于医用耗材的使用需求在种类和数量上也在逐步增加.为了有效进行医用耗材物资的管理,降低物资库存的积压,规范管理制度,医院开发了相应的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耗材的运行成本,确保医用耗材应用质量和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陈爱芬;陈兆军;邱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护理工作中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护理制度、加强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者的血透安全.结果:加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的管理后,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透室护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护理人员应增强护理风险意识,针对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霍中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研究相应的心理干预管理措施,以便将其落实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减少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保护.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只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在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病患者术前总均分、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分与常模相比均较高,同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较国内常模略低.介入心理干预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等症状上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经心理措施干预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呈现多维度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效果.
作者:卓宝琴;戴寿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更好开展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老年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住院患者400例进行研究,设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取全程安全管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未实施全程安全管理,选取400例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仅有3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5%;而对照组患者为28例,发生率为7.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全程安全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单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