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飞;王志娟;赵伟英;俞飞云
目的:分析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耳鼻喉科12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分层培训活动,并将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评分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进行比较,评价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培养后各方面况显著优于培养前,培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情况,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耳鼻喉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周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耳鼻喉科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个性化发展菜单式培养方案应用于骨干教师培养,是对教师群体成长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按照“分类培训、分级提高”的原则,通过挖掘专业教学规律、拓展教学思维模式、推进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三大类菜单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各类菜单选择,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个人发展策略,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各类问题能力,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能力和业务素养的提升,终达到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效果.
作者:夏瑜桢;沈岚;褚春晓;马斯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加强医院针灸理疗科的管理力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自2014年5月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随机选择实施管理措施前后针灸理疗科收治的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针灸理疗科的环境管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废物及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宇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生物化学在医学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入门课,学习难度大,由于概念抽象、内容多且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主动性不强.我们将案例教学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郑晓珂;武慧敏;史胜利;赵乐;马利刚;韩永光;安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药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起将品管圈管理方法应用于药房管理,根据时期进行分组,统计2015年全年药房管理成效与2014年全年成效进行比较,品管圈应用内容包括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制定目标及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实施前后的药房调剂差错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小组预期目标为将全年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控制在0.8%以内,实际将调剂差错发生率控制在了0.46%,圆满完成目标;2014年全年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为4.1%,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药房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调剂差错事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作者:马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为了加强对急诊科风险的管理力度,于2014年3月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从实施该模式前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斯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1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4.7±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6.4±3.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15.2±2.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徐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其中,培训基地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任务,强化培训质量则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思考提升培训质量的措施,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管控体系、机制保障等新的命题.
作者:居丽;朱亮;凌慧娴;陆嘉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方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门急诊护理人员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运用零缺陷管理模式.使用试卷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判定,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6个月内分别服务的800例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专业技能考核优良率及服务能力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就服务质量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零缺陷管理能够切实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任国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着切口愈合及患者预后,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及管理是骨科术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提出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向导,切实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王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Ⅲ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谢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措施,进一步评价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为97.45%,高于对照组的84.64%(P<0.05).实验组对护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林碎丽;舒美春;洪显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了切实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和健康,在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参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在重症医学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文章重在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找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除了进行基础的护理管理之外,还需要根据科室实际,制定并落实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
作者:黄娇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对943例新生儿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安全护理,分析新生儿身份识别安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无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引发的纠纷;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2014年1月的90%,上升到2015年1月的96%.结论: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避免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问题引起差错事故导致纠纷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春芬;赵蓓;童人杰;王丹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结合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
作者:徐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CVC-RI)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常规性预防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后,研究组CVC-RI发生率仅为4.44%,对照组CVC-RI发生率则高达2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VC-RI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红雨;冯亚楠;赵义红;王绍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文章根据国家新预算法,以及各级政府有关科研经费的规定,综合阐述了医院对科研项目(课题)资金管理方法.根据医院的特点,制订经费使用的相关制度,通过预算时间执行表、会计科目和预算项目双核算、资金使用完成情况表等措施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黄凯;武硕;陆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5年7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老年病房收治92例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缺陷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病房患者,采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金巧;吴珍;俞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