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1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4.7±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6.4±3.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15.2±2.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徐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其中,培训基地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任务,强化培训质量则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思考提升培训质量的措施,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管控体系、机制保障等新的命题.
作者:居丽;朱亮;凌慧娴;陆嘉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研究相应的心理干预管理措施,以便将其落实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减少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保护.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只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在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病患者术前总均分、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分与常模相比均较高,同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较国内常模略低.介入心理干预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等症状上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经心理措施干预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呈现多维度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效果.
作者:卓宝琴;戴寿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7~11月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调查设为观察组的175例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与疼痛改善情况,并与2014年2~6月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前的对照组175例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高于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前(P<0.05),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P<0.05).结论: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可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郑焠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门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门诊产科护患之间的主要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寻找加强产科门诊护患沟通的方法,以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结果:目前产科门诊护患之间问题主要概括为护理人员自身问题、科室管理制度问题与患者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等方法,来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结论:加强产科门诊护患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缓解了门诊的医患矛盾,减少了门诊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郑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对943例新生儿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安全护理,分析新生儿身份识别安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无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引发的纠纷;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2014年1月的90%,上升到2015年1月的96%.结论: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避免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问题引起差错事故导致纠纷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春芬;赵蓓;童人杰;王丹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分析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投诉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整体护理质量、外科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P<0.05).结论: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三级护理查房的满意度.
作者:张丹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行为管理干预在泌尿外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加强患者的心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7月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高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入院以后,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项指标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开展术前心理行为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和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行为习惯,从而对手术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张亚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时间管理法在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60名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仍沿用常规带教方案,由带教老师根据带教目标进行一对一带教,研究组则采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士带教后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分别为(95.1±3.9)分、(92.4±5.5)分、(92.9±4.9)分,对照组则分别为(81.2±5.5)分、(83.1±5.9)分、(82.1±6.2)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BC时间管理法应用于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作者:丁红英;张丽萍;唐欧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引用护理标识系统,充分进行前期论证,成立护理标识管理小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对各个安全环节实施护理标识,同时建立配套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整体的护理标识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确保持续改进,以护理部调查结果为准,比较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后,血透室的护理安全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实施前的5.2%,降为了0.6%(P<0.05);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1.6%,提升到了99.4% (P<0.05).结论:应用护理标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血透室的安全管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林燕;蒋佳惠;姜颖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1个省份13家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37名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抽样结果纳入相关变量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总分为(43.60±4.64)分,总均分为(2.18±0.23)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为(131.55±28.26)分.特质焦虑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5个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P=0.00),可以解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的变异程度.结论:低水平特质焦虑尚不能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社区护理服务.同时另外随机选取6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社区健康监测、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等3个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0例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社区健康监测、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和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滕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探索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理论,又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科学研究项目教学引入药理学本科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于建立创新型学习方式、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协同创新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秀兰;张晓晶;王青青;鲁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聪丹;周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着切口愈合及患者预后,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及管理是骨科术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提出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向导,切实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王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生物化学在医学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入门课,学习难度大,由于概念抽象、内容多且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主动性不强.我们将案例教学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郑晓珂;武慧敏;史胜利;赵乐;马利刚;韩永光;安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前,国内不少大型综合性医院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了大批博士后人才,对医院科研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地市级医院博士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作者:陈晖;杨慧;冯健;林仙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方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门急诊护理人员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运用零缺陷管理模式.使用试卷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判定,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6个月内分别服务的800例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专业技能考核优良率及服务能力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就服务质量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零缺陷管理能够切实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任国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05~2014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及特点,从侧面了解各科室、各部门的科研产出情况,为教学、科研管理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0年间医院职工总发文量、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情况以及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共发表论文3724篇,篇均被引频次为2.95,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02篇,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10篇.结论:10年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科技论文发文量、核心期刊论文发文量及SCI论文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发表论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亚维;曹剑峰;苏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重温《大医精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医精诚》强调医生不仅需要医术精湛,更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文章将《大医精诚》蕴含的医德思想概括为“大医六心”,即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真诚心、同理心、无畏心.
作者:董正平;丁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