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BC时间管理法对心内科轮转护士与护生的带教效果

丁红英;张丽萍;唐欧杉

关键词:心内科, ABC时间管理法, 轮转护士, 实习生, 带教
摘要:目的:探究时间管理法在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60名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仍沿用常规带教方案,由带教老师根据带教目标进行一对一带教,研究组则采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士带教后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分别为(95.1±3.9)分、(92.4±5.5)分、(92.9±4.9)分,对照组则分别为(81.2±5.5)分、(83.1±5.9)分、(82.1±6.2)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BC时间管理法应用于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作用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社区护理服务.同时另外随机选取6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社区健康监测、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等3个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0例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社区健康监测、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和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滕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零缺陷管理在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方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门急诊护理人员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运用零缺陷管理模式.使用试卷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判定,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6个月内分别服务的800例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专业技能考核优良率及服务能力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就服务质量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零缺陷管理能够切实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任国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为有效开展患者营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肠内营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和心理并发症等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还可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叶戌子;滕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05~2014年某地市级医院科技论文与高影响力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05~2014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及特点,从侧面了解各科室、各部门的科研产出情况,为教学、科研管理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0年间医院职工总发文量、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情况以及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共发表论文3724篇,篇均被引频次为2.95,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02篇,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10篇.结论:10年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科技论文发文量、核心期刊论文发文量及SCI论文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发表论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亚维;曹剑峰;苏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帕累托图分析

    目的:分析不合理中药处方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医生的中药饮片处方,提高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嘉兴市中医医院中药房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的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用帕累托图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结果:用量不当、重复用药和特殊用法未注明是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主要问题,用药与诊断不符是次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少这两类问题的发生.结论:帕累托图分析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便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戴建锋;方瑞华;张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医生康复认识的常见误区分析与建议

    由于对康复医学认识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了康复科临床医生在与临床其它相应科室医生交流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在医院中的发展,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在研究中就对临床医生康复认识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误区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作者:王海红;余文宝;颜鸿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调查与管理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致病危险因素等,为更好地开展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比例及感染者的病菌种类、耐药性情况.结果:感染率为13.14%,其中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居首位,占39.13%;其次为生殖系统感染,占23.91%;占第三、第四位的为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17.39%和13.05%.全部感染者共分离出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36.73%;革兰阴性菌62株,占63.27%.高龄、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使用导尿管、并发症是导致院内感染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及时防范,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耐药性低的药物,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俊杰;朱郑杰;章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阶段综合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综合培训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8名护士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培训,培训方式为分阶段综合培训,即基础阶段、实践阶段、提升阶段.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阶段综合培训后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培训后观察组在氧气吸入技术、鼻饲、静脉留置针技术、电动吸痰、心肺复苏和洗胃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余4项技术操作方面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在应急处理能力、模拟病情判断、有效配合医生及协调指挥能力等综合能力上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阶段综合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作者:陈利芳;丁芬娟;章燕飞;顾华芬;田叶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危机管理在护理纠纷预防与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护理纠纷预防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山县人民医院护理纠纷发生的潜在因素,结合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将危机管理理论运用到护理管理中,评估开展危机管理前后,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1年危机管理后,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且患者满意度也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危机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傅玉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更好开展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老年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住院患者400例进行研究,设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取全程安全管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未实施全程安全管理,选取400例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仅有3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5%;而对照组患者为28例,发生率为7.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全程安全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单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大医精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点启示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重温《大医精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医精诚》强调医生不仅需要医术精湛,更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文章将《大医精诚》蕴含的医德思想概括为“大医六心”,即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真诚心、同理心、无畏心.

    作者:董正平;丁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管理措施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Ⅲ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谢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影响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因素与建议

    目的:对宁波市象山县的乡镇社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社区重症精神病管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法:对宁波市象山县的乡镇社区管辖范围内近3年的重症精神病登记造册,调查其基本信息、健康档案、随访管理、体检及社区康复,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管理工作完成的数量统计,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率在逐年上升,但是仍未超过50%,2015年的规范管理率、人均随访次数和人均体检次数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健康档案合格率仍然低于预期的80%.重性精神病的分类情况表明病名登记在逐年完善,可能与市精神卫生中心下发的住院患者信息表有关.结论:推进重型精神病的管理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资,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成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队伍,消除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作者:徐运强;梁茗;张敏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管外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管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保障.方法:在血管外科病房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科室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评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前后病区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并评估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血管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区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血管外科病房管理,能有效降低科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金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患者的护理需求与信息化管理

    目的:对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探究更为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对策.方法:以2014年2~8月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2014年9月根据患者的需求情况,制定并落实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对策,以2014年9月~2015年3月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信息化管理对策前后工作效率、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对策后,工作效率由原来的84.25%提升到了96.45%(P<0.05).观察组患者各个阶段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加强门诊中药雾化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精简雾化治疗的环节,改进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安全的服务,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许炜;孔建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通过满意度调查改进产房助产服务质量

    目的:探讨改进产房助产服务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方法: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在2015年开始全程陪伴助产服务,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问题并制定出产房助产服务质量改进方法.结果:实施全程陪伴助产服务期间,未发生过产妇及家属对产房助产服务的投诉事件,未发生护理纠纷,产妇及家属对助产服务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助产服务过程中仍存有不足.结论:通过调查产妇对产房助产服务的满意度,为制定规范化助产服务提供依据,提高优质助产服务质量.

    作者:沈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耳鼻喉科12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分层培训活动,并将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评分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进行比较,评价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培养后各方面况显著优于培养前,培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情况,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耳鼻喉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周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CVC-RI)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常规性预防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后,研究组CVC-RI发生率仅为4.44%,对照组CVC-RI发生率则高达2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VC-RI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红雨;冯亚楠;赵义红;王绍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在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评价,为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慢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由全科医生采用慢病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明显好于干预前.干预前,两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知晓、服药等情况,改善了患者血压.

    作者:潘红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学院专业教师个性化发展菜单式培养方案应用初探

    将个性化发展菜单式培养方案应用于骨干教师培养,是对教师群体成长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按照“分类培训、分级提高”的原则,通过挖掘专业教学规律、拓展教学思维模式、推进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三大类菜单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各类菜单选择,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个人发展策略,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各类问题能力,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能力和业务素养的提升,终达到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效果.

    作者:夏瑜桢;沈岚;褚春晓;马斯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