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患者的护理需求与信息化管理

许炜;孔建芳

关键词:门诊中药雾化中心, 护理需求, 信息化管理
摘要:目的:对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探究更为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对策.方法:以2014年2~8月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2014年9月根据患者的需求情况,制定并落实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对策,以2014年9月~2015年3月门诊中药雾化中心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信息化管理对策前后工作效率、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对策后,工作效率由原来的84.25%提升到了96.45%(P<0.05).观察组患者各个阶段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加强门诊中药雾化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精简雾化治疗的环节,改进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安全的服务,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通过满意度调查改进产房助产服务质量

    目的:探讨改进产房助产服务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方法: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在2015年开始全程陪伴助产服务,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问题并制定出产房助产服务质量改进方法.结果:实施全程陪伴助产服务期间,未发生过产妇及家属对产房助产服务的投诉事件,未发生护理纠纷,产妇及家属对助产服务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助产服务过程中仍存有不足.结论:通过调查产妇对产房助产服务的满意度,为制定规范化助产服务提供依据,提高优质助产服务质量.

    作者:沈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加强医院针灸理疗科的管理力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自2014年5月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随机选择实施管理措施前后针灸理疗科收治的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针灸理疗科的环境管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废物及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宇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定向培养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探讨

    了解国外ICU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分析国内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以缓解目前ICU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提高ICU初级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升ICU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海珠;黄海萍;方少样;何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科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管理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其中,培训基地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任务,强化培训质量则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思考提升培训质量的措施,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管控体系、机制保障等新的命题.

    作者:居丽;朱亮;凌慧娴;陆嘉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学院专业教师个性化发展菜单式培养方案应用初探

    将个性化发展菜单式培养方案应用于骨干教师培养,是对教师群体成长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按照“分类培训、分级提高”的原则,通过挖掘专业教学规律、拓展教学思维模式、推进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三大类菜单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各类菜单选择,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个人发展策略,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各类问题能力,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能力和业务素养的提升,终达到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效果.

    作者:夏瑜桢;沈岚;褚春晓;马斯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对于耗材的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医院规模的发展壮大,对于医用耗材的使用需求在种类和数量上也在逐步增加.为了有效进行医用耗材物资的管理,降低物资库存的积压,规范管理制度,医院开发了相应的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耗材的运行成本,确保医用耗材应用质量和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陈爱芬;陈兆军;邱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与建议

    目的:探讨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东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11月进行生化检验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生化检验,观察组在临床生化检验前对整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建议.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检验前对各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后,检验失误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 (P<0.05).结论:只有检验标本和检验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才可保证检验质量的安全、准确,才能更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勇军;孙建民;徐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强化安全教育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教育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于2014年7月开始实行护理安全强化安全教育,选取2014年1~6月未实行护理安全强化教育的骨折患者资料16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护理安全问题.收集2014年8月~2015年1月实行护理强化安全教育后的骨折患者资料160例,作为观察组,实行护理强化安全教育前后,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投诉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实行护理安全强化教育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投诉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科实行强化安全护理教育,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三级护理查房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分析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投诉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整体护理质量、外科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P<0.05).结论: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三级护理查房的满意度.

    作者:张丹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护理工作中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护理制度、加强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者的血透安全.结果:加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的管理后,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透室护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护理人员应增强护理风险意识,针对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霍中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阶段综合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综合培训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8名护士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培训,培训方式为分阶段综合培训,即基础阶段、实践阶段、提升阶段.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阶段综合培训后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培训后观察组在氧气吸入技术、鼻饲、静脉留置针技术、电动吸痰、心肺复苏和洗胃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余4项技术操作方面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在应急处理能力、模拟病情判断、有效配合医生及协调指挥能力等综合能力上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阶段综合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作者:陈利芳;丁芬娟;章燕飞;顾华芬;田叶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加强泌尿外科术前患者心理行为管理干预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行为管理干预在泌尿外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加强患者的心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7月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高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入院以后,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项指标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开展术前心理行为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和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行为习惯,从而对手术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张亚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帕累托图分析

    目的:分析不合理中药处方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医生的中药饮片处方,提高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嘉兴市中医医院中药房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的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用帕累托图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结果:用量不当、重复用药和特殊用法未注明是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主要问题,用药与诊断不符是次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少这两类问题的发生.结论:帕累托图分析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便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戴建锋;方瑞华;张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水平的关系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1个省份13家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37名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抽样结果纳入相关变量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总分为(43.60±4.64)分,总均分为(2.18±0.23)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为(131.55±28.26)分.特质焦虑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5个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P=0.00),可以解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的变异程度.结论:低水平特质焦虑尚不能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大医精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点启示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重温《大医精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医精诚》强调医生不仅需要医术精湛,更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文章将《大医精诚》蕴含的医德思想概括为“大医六心”,即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真诚心、同理心、无畏心.

    作者:董正平;丁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精细化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精细化管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精细化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

    作者:王轶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院营养科加强治疗饮食管理的思考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饮食治疗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关注,营养科已成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素有“第二药房”之称.合理有效的饮食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分析当前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在治疗饮食上的管理现状,规范化治疗饮食,提高治疗饮食的质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作者:汪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在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评价,为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慢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由全科医生采用慢病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明显好于干预前.干预前,两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知晓、服药等情况,改善了患者血压.

    作者:潘红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院药品采供托管实施中存在问题分析与建议

    医院药品采供托管是探索“医药分开”的一项重要实验性举措,其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可能带来药品短缺、药品质量下降等不利影响.实施托管模式的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完善供应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药品的供应安全有效,遏制各种新型的不良医药关系,以促进药品采供托管模式的健康发展.

    作者:林静静;许巧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