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苗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为有效开展患者营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肠内营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和心理并发症等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还可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叶戌子;滕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放疗中心开展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及放疗中心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方法:文章从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安全防护方面从放射防护组织管理构建、建立放射防护规章制度、建立放射防护应急预案、强化人员培训等方面人手,质量控制方面则从健全放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放疗设备质量控制制度、建立放疗操作质量控制制度等方面人手,全面改善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质量.结果:改进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质量控制后,放疗意外照射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多次受到省卫生部门的表彰.结论: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放疗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是确保放疗患者及工作人员健康及安全的基础,实现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安全管理质量,促进放疗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祝宇平;顾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致病危险因素等,为更好地开展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比例及感染者的病菌种类、耐药性情况.结果:感染率为13.14%,其中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居首位,占39.13%;其次为生殖系统感染,占23.91%;占第三、第四位的为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17.39%和13.05%.全部感染者共分离出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36.73%;革兰阴性菌62株,占63.27%.高龄、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使用导尿管、并发症是导致院内感染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及时防范,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耐药性低的药物,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俊杰;朱郑杰;章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3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临床指标及焦虑、抑郁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下降,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吴雅梨;刘忻;高小萍;郑贝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护理纠纷预防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山县人民医院护理纠纷发生的潜在因素,结合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将危机管理理论运用到护理管理中,评估开展危机管理前后,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1年危机管理后,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且患者满意度也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危机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傅玉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开展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前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和成效,以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成立肠造口标准化术前管理小组,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肠造口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肠造口术前管理标准,之后在科室内按照制定的标准培训专业护士.结果: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肛肠外科实施标准化术前管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叶秋玉;吴莺燕;雷桂花;吴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行为管理干预在泌尿外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加强患者的心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7月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高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入院以后,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项指标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开展术前心理行为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和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行为习惯,从而对手术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张亚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肛肠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行混合痔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品管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实验组发生便秘、尿潴留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庄雪春;徐爱月;尹慧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平阳县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平阳县几家综合性医院5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组织环境管理情况及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结果:过去1年中共有387名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75%.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民族、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和婚姻状况与暴力发生率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职务、工作部门和独生子女情况与暴力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组织环境管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民族、学历、工作部门、婚姻状况和独生子女情况对组织环境管理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和职务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普遍现象,对护士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管理层应全面提升医院组织环境的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其对护士的职业伤害.
作者:吴茜茜;徐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研究相应的心理干预管理措施,以便将其落实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减少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保护.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只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在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病患者术前总均分、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分与常模相比均较高,同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较国内常模略低.介入心理干预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等症状上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经心理措施干预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呈现多维度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效果.
作者:卓宝琴;戴寿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探索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理论,又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科学研究项目教学引入药理学本科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于建立创新型学习方式、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协同创新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秀兰;张晓晶;王青青;鲁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1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4.7±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6.4±3.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15.2±2.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徐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社区护理服务.同时另外随机选取6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社区健康监测、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等3个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0例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社区健康监测、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和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滕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辨证论治能力,为临床提供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文章从辨证论治中如何处理主证与兼证的关系,重视整体与转化,治则治法的确立及恰当遣方用药等方面探讨了临床教学的重点.
作者:韩佳瑞;左振魁;孙新宇;张玉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为了加强对急诊科风险的管理力度,于2014年3月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从实施该模式前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斯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科学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儿可能出现的主要心理反应及护理管理措施,为更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耳鼻喉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个性化及优质化的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65例耳鼻喉科住院患儿护理前后的行为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前,有31例(占4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后,有57例(占8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前后患儿的良好合作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耳鼻喉科住院患儿的主要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担心失去部分机体功能、缺乏安全感、沟通与交流困难以及怀疑被丢弃等.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率,从而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董慧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对943例新生儿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安全护理,分析新生儿身份识别安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无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引发的纠纷;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2014年1月的90%,上升到2015年1月的96%.结论: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避免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问题引起差错事故导致纠纷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春芬;赵蓓;童人杰;王丹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干预对急重症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为更好开展患者抢救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7~12月在温岭市中医院急诊室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就诊,并将科室分为三区(抢救室、诊区、输液区).同时选取2014年1~6月于急诊科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差错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有了显著下降(P<0.05);且患者整体满意度由91.43%上升到97.52% (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候诊时间,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江云燕;孙玲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1个省份13家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37名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抽样结果纳入相关变量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总分为(43.60±4.64)分,总均分为(2.18±0.23)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为(131.55±28.26)分.特质焦虑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5个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P=0.00),可以解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的变异程度.结论:低水平特质焦虑尚不能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