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敏娟
目前,国内不少大型综合性医院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了大批博士后人才,对医院科研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地市级医院博士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作者:陈晖;杨慧;冯健;林仙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CVC-RI)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常规性预防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后,研究组CVC-RI发生率仅为4.44%,对照组CVC-RI发生率则高达2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VC-RI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红雨;冯亚楠;赵义红;王绍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及成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联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从多方面人手落实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有针对性进行各项指标监测,和其他部门做好密切配合,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共同实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结果:调查期间内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落实良好,各项工作可责任到人,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3年内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显著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良好;卫生学监测符合医院要求,环境卫生学监测评分维持在99%以上,未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感染暴发事件.结论:新生儿病房做好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配合,促进相关制度的落实,加强各项指标监控,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全员参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蕾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为有效开展患者营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肠内营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和心理并发症等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还可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叶戌子;滕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着切口愈合及患者预后,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及管理是骨科术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提出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向导,切实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王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其中,培训基地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任务,强化培训质量则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思考提升培训质量的措施,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管控体系、机制保障等新的命题.
作者:居丽;朱亮;凌慧娴;陆嘉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聪丹;周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Ⅲ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谢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分析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投诉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整体护理质量、外科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P<0.05).结论: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三级护理查房的满意度.
作者:张丹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当前医学研究和服务正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医学重心从治疗向预防前移,预防医学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以其独特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已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开展.文章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科室内涵和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提出“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干预、整体预防、防治一体”应作为中医“治未病”科室发展战略,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治未病”学科及服务体系,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
作者:袁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5年7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老年病房收治92例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缺陷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病房患者,采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金巧;吴珍;俞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开展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前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和成效,以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成立肠造口标准化术前管理小组,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肠造口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肠造口术前管理标准,之后在科室内按照制定的标准培训专业护士.结果: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肛肠外科实施标准化术前管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叶秋玉;吴莺燕;雷桂花;吴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了解国外ICU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分析国内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以缓解目前ICU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提高ICU初级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升ICU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海珠;黄海萍;方少样;何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科学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儿可能出现的主要心理反应及护理管理措施,为更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耳鼻喉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个性化及优质化的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65例耳鼻喉科住院患儿护理前后的行为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前,有31例(占4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后,有57例(占8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前后患儿的良好合作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耳鼻喉科住院患儿的主要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担心失去部分机体功能、缺乏安全感、沟通与交流困难以及怀疑被丢弃等.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率,从而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董慧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护理工作中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护理制度、加强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者的血透安全.结果:加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的管理后,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透室护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护理人员应增强护理风险意识,针对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霍中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耳鼻喉科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1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4.7±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6.4±3.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15.2±2.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徐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加强医院针灸理疗科的管理力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自2014年5月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随机选择实施管理措施前后针灸理疗科收治的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针灸理疗科的环境管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废物及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宇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干预对急重症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为更好开展患者抢救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7~12月在温岭市中医院急诊室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就诊,并将科室分为三区(抢救室、诊区、输液区).同时选取2014年1~6月于急诊科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差错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有了显著下降(P<0.05);且患者整体满意度由91.43%上升到97.52% (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候诊时间,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江云燕;孙玲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