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未病”科室发展战略

袁尚华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 发展战略, 预防医学, 健康服务业
摘要:当前医学研究和服务正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医学重心从治疗向预防前移,预防医学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以其独特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已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开展.文章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科室内涵和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提出“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干预、整体预防、防治一体”应作为中医“治未病”科室发展战略,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治未病”学科及服务体系,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水平的关系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1个省份13家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37名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抽样结果纳入相关变量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总分为(43.60±4.64)分,总均分为(2.18±0.23)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为(131.55±28.26)分.特质焦虑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5个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P=0.00),可以解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的变异程度.结论:低水平特质焦虑尚不能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着切口愈合及患者预后,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及管理是骨科术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提出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向导,切实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王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通过满意度调查改进产房助产服务质量

    目的:探讨改进产房助产服务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方法: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在2015年开始全程陪伴助产服务,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问题并制定出产房助产服务质量改进方法.结果:实施全程陪伴助产服务期间,未发生过产妇及家属对产房助产服务的投诉事件,未发生护理纠纷,产妇及家属对助产服务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助产服务过程中仍存有不足.结论:通过调查产妇对产房助产服务的满意度,为制定规范化助产服务提供依据,提高优质助产服务质量.

    作者:沈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科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管理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影响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因素与建议

    目的:对宁波市象山县的乡镇社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社区重症精神病管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法:对宁波市象山县的乡镇社区管辖范围内近3年的重症精神病登记造册,调查其基本信息、健康档案、随访管理、体检及社区康复,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管理工作完成的数量统计,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率在逐年上升,但是仍未超过50%,2015年的规范管理率、人均随访次数和人均体检次数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健康档案合格率仍然低于预期的80%.重性精神病的分类情况表明病名登记在逐年完善,可能与市精神卫生中心下发的住院患者信息表有关.结论:推进重型精神病的管理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资,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成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队伍,消除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作者:徐运强;梁茗;张敏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耳鼻喉科患儿主要心理反应与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科学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儿可能出现的主要心理反应及护理管理措施,为更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耳鼻喉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个性化及优质化的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65例耳鼻喉科住院患儿护理前后的行为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前,有31例(占4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后,有57例(占87.69%)患儿与医护工作人员合作良好并且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护理前后患儿的良好合作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耳鼻喉科住院患儿的主要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担心失去部分机体功能、缺乏安全感、沟通与交流困难以及怀疑被丢弃等.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率,从而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董慧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引用护理标识系统,充分进行前期论证,成立护理标识管理小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对各个安全环节实施护理标识,同时建立配套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整体的护理标识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确保持续改进,以护理部调查结果为准,比较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后,血透室的护理安全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实施前的5.2%,降为了0.6%(P<0.05);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1.6%,提升到了99.4% (P<0.05).结论:应用护理标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血透室的安全管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林燕;蒋佳惠;姜颖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BC时间管理法对心内科轮转护士与护生的带教效果

    目的:探究时间管理法在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60名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仍沿用常规带教方案,由带教老师根据带教目标进行一对一带教,研究组则采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士带教后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分别为(95.1±3.9)分、(92.4±5.5)分、(92.9±4.9)分,对照组则分别为(81.2±5.5)分、(83.1±5.9)分、(82.1±6.2)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BC时间管理法应用于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作者:丁红英;张丽萍;唐欧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阶段综合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综合培训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8名护士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培训,培训方式为分阶段综合培训,即基础阶段、实践阶段、提升阶段.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阶段综合培训后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培训后观察组在氧气吸入技术、鼻饲、静脉留置针技术、电动吸痰、心肺复苏和洗胃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余4项技术操作方面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在应急处理能力、模拟病情判断、有效配合医生及协调指挥能力等综合能力上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阶段综合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作者:陈利芳;丁芬娟;章燕飞;顾华芬;田叶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院科研项目(课题)的资金管理

    文章根据国家新预算法,以及各级政府有关科研经费的规定,综合阐述了医院对科研项目(课题)资金管理方法.根据医院的特点,制订经费使用的相关制度,通过预算时间执行表、会计科目和预算项目双核算、资金使用完成情况表等措施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黄凯;武硕;陆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加强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2~7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观察组,观察组治疗37例患者,对照组治疗37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整体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护理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及手术操作医生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陈媛;张伟丽;周丽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管理措施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Ⅲ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谢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与建议

    目的:探讨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东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11月进行生化检验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生化检验,观察组在临床生化检验前对整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建议.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检验前对各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后,检验失误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 (P<0.05).结论:只有检验标本和检验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才可保证检验质量的安全、准确,才能更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勇军;孙建民;徐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强化安全教育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教育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于2014年7月开始实行护理安全强化安全教育,选取2014年1~6月未实行护理安全强化教育的骨折患者资料16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护理安全问题.收集2014年8月~2015年1月实行护理强化安全教育后的骨折患者资料160例,作为观察组,实行护理强化安全教育前后,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投诉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实行护理安全强化教育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投诉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科实行强化安全护理教育,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耳鼻喉科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管理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研究相应的心理干预管理措施,以便将其落实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减少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保护.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只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在进行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病患者术前总均分、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分与常模相比均较高,同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较国内常模略低.介入心理干预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恐怖、焦虑等症状上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经心理措施干预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呈现多维度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效果.

    作者:卓宝琴;戴寿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1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4.7±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6.4±3.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15.2±2.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徐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耳鼻喉科12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分层培训活动,并将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评分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进行比较,评价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培养后各方面况显著优于培养前,培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培训在耳鼻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情况,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耳鼻喉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周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癌痛示范病房对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效果的调查

    目的:探讨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7~11月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调查设为观察组的175例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与疼痛改善情况,并与2014年2~6月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前的对照组175例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高于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前(P<0.05),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P<0.05).结论: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可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郑焠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其管道护理采取细节管理,成立细节管理小组,强化管道的细节管理意识,完善管道护理的细节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2015年1~6月于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186例患者管道采取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肝胆外科患者的管道护理隐患发生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导管护理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在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管理中,完善管道护理的细节流程,有利于降低管道护理隐患,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

    作者:沈见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