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鼠截短型CDC25B蛋白PKA体外磷酸化分析

肖建英;范会瑜;刘超;张哲;宗志红;于秉治

关键词:小鼠, CDC25B, PKA, 体外磷酸化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磷酸化研究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证实小鼠CDC25B蛋白是蛋白激酶A(PKA)的直接作用底物.方法 构建小鼠截短型pGEx-4T-2-CDC25B201原核表达载体,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CDC25B蛋白,与PKA进行体外磷酸化反应,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放射自显影鉴定CDC25B是否为PKA直接磷酸化底物.结果 在E.coli BL21细胞内,采用0.1 mmol/L的IPTG在27℃条件下诱导表达3h即可达到较高表达水平;SDS-PAGE显示在约50kD处有明显GST-CDC25B201融合蛋白特异条带;放射自显影显示GST-CDC25B201融合蛋白的磷酸化条带大约位于55 kD处;Western blot分析,在重组质粒表达的总蛋白、载体表达的GST蛋白、纯化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相应位置均出现GST抗体的杂交条带.结论 小鼠CDC25B蛋白是PKA的直接作用底物.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残疾患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率,分析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残疾发生的影响以及各类因素作用的方向和强度.结果 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率为6.39%,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就业状况、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残疾患病率均不同(P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43)、女性(OR =0.586)、在城市居住(OR=0.899)、不识字/文盲(OR=4.585)、小学文化程度(OR=2.743)、中学文化程度(OR=1.416)、在婚(OR =0.394)、离婚(OR=1.139)、丧偶(OR =0.412)、有工作(OR =0.304)、第Ⅰ类职业(OR =0.707)、第Ⅱ类职业(OR =1.160)、第Ⅲ类职业(OR=0.800)、第Ⅴ类职业(OR=1.092)、第Ⅶ类职业(OR =0.773)、第ⅧII类职业(OR =0.809)、第Ⅸ类职业(OR =0.562)、第Ⅹ类职业(OR =0.522)、家庭人均年收入(OR=1.000)是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大似然值变化幅度大的因素依次为年龄、性别、在婚、不识字/文盲、家庭人均年收入、丧偶、有无工作、小学文化程度、第Ⅸ类职业、中学文化程度、第Ⅹ类职业、居住地、第Ⅶ类职业、第Ⅷ类职业、第Ⅱ类职业、第Ⅰ类职业、离婚、第Ⅴ类职业、第Ⅲ类职业.结论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为残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会降低残疾发生的危险性,职业残疾风险的类别差异提示了工伤致残预防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宏微观经济环境对残疾发生具有间接影响作用.

    作者:张蕾;郑晓瑛;陈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学生社会经济状况与抑郁症状关系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社会经济状况(S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采用父母职业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3个变量衡量父母SES水平,于2009年及2010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京地区5个学校53个班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2次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2160名中学生,1年后随访调查2 118名中学生;随访前(44.0%)后(46.0%)比较,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抑郁症状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47,P=0.010);经多因素调整,低水平SES的中学生1年后随访存在抑郁症状的风险明显高于高水平SES中学生,即SES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关系;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为家庭平均月收入高.结论 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关系;应引起卫生、教育工作者关注.

    作者:洪忻;梁亚琼;王志勇;杨华凤;戚圣香;陈旭鹏;徐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RNAi对成牙本质细胞表达TRAF6干涉作用

    目的 采用针对小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小鼠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MDPC-23中表达TRAF6的干涉作用.方法 将构建成功的2个针对TRAF6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 pSUPER-T和pSUPER-2T),通过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MDPC-23细胞,RT-R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转染后细胞中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干涉效果.结果 pSUPER-T和pSUPER-2T转染MDPC-23细胞后,RTRCR法显示2组TRAF6 mRNA表达下调、Westem blot结果表明2组TRAF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其中pSUPER-2T转染组抑制TRAF6表达作用较强.结论 针对TRAF6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在MDPC-23细胞中有效发挥了TRAF6表达干涉作用.

    作者:李霞;肖明振;余擎;李卫星;王翔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冠心病与NAD(P)H氧化酶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

    目的 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NAD(P)H氧化酶]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早发冠心病患者309例,迟发冠心病患者437例,对照47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p22phox基因C242T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的OR值及95% C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携带TC +TT基因型的个体比携带CC基因型更容易患冠心病,OR=1.58,95%CI=1.07~2.34;迟发冠心病组OR=1.48,95% CI=1.03~2.13:多因素调整后,与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OR=1.74,95% CI=1.16 ~2.62;2个病例组比较,携带TC+TT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患病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房盛夏;刘同涛;王莉莉;贾崇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农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群组抽样方法,抽取江苏某市和安徽某市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匿名自填方式共调查2 136人,并采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居民总体风险认知率为26.9%,对日常急救、化学中毒急救、放射急救、食物中毒急救、烈性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11.8%、6.2%、5.1%、13.3%和10.5%;由标准回归系数可知,对农村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是经济水平(0.723)、文化程度(0.690)、公共卫生知识水平(0.560)、风险认知水平(0.449)、年龄(0.167)、婚姻状况(0.152)和性别(-0.047).结论 应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和风险认知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

    作者:程庆林;胡连鑫;李杰;徐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单纯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攸县3个自然村≥15岁居民4 021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普查,对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 70%者进行心电图和x光片检查,对COPD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4 003人,有效率为97%;检出COPD患者213例,患病率为5.3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8.7%,女性为2.2%,男性高于女性(x2=84.838,P<0.05),随年龄增大患病率逐渐上升(P<0.05),随受教育程度增高患病率逐渐下降;非条件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8)、男性(OR=14.16),吸烟(OR=1.79),被动吸烟(OR=10.73),父系无慢性肺部疾病家族史(OR =0.09),经常下厨(OR =5.73),烹饪或取暖使用煤、柴草燃料(OR =3.44),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OR=6.16),受教育程度(OR =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湖南省农村COPD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洪秀琴;戴爱国;尹培生;罗曼;刘岚;冉丕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刺老苞根皮黄酮对大鼠骨折愈合骨质代谢影响

    目的 研究刺老苞根皮黄酮对大鼠胫骨骨折模型骨质变化影响.方法 6周龄SD(雌雄各半)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10只;刺老苞根皮黄酮高、中、低剂量组(30、20、10 mg/kg)和对照组、模型组,连续灌胃28 d,分别于灌胃第4、7、14、21、28 d进行骨代谢相关参数(碱性磷酸转移酶、骨钙素、羟脯氨酸以及总胶原蛋白)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碱性磷酸转移酶(245.7±20.9)U/L、骨钙素(3.12±1.10)U/L、羟脯氨酸(8.69±1.81)μg/mL含量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刺老苞根皮黄酮组骨折28d骨碱性磷酸转移酶活性(292.3±23.2) U/L、骨钙素(3.88±1.15) U/L、羟脯氨酸(14.01±3.01) μg/mL含量均升高(P<0.01).结论 刺老苞根皮黄酮可以改善大鼠胫骨骨折骨代谢状况,有利骨折愈合修复.

    作者:裴凌鹏;郑玲玲;尹霞;白岩;李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调查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和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及患病现状,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的哈萨克族、汉族居民7 36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哈萨克族人群TG、TC、LDL-C和HDL-C分别为(1.26±1.01)、(4.58±1.32)、(2.42±0.87)和(1.31±0.61) mmol/L;汉族人群分别为(1.65±1.32)、(4.62±1.08)、(2.22±0.94)和(1.63±0.70) mmol/L:哈萨克族人群人群血脂异常标化总患病率为41.7%,男性45.7%,女性39.3%,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19.1%、13.0%、18.8%;汉族血脂异常标化总患病率为37.6%,男性43.6%,女性33.9%,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32.1%、12.1%、4.3%.结论 哈萨克族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而LDL-C水平男性高于女性,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提示男性比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更高.

    作者:李妍;郭淑霞;马儒林;郭恒;张景玉;徐上知;芮东升;丁玉松;陈洁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结核杆菌耐药基因膜芯片检测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喹诺酮类耐药的基因的方法.方法 应用Oligo 6.0设计12对引物、54条探针,构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膜芯片检测结核耐药基因的方法,并对52株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 12对引物分4个反应管建立了同一条件下PCR反应体系,54条探针组成的膜芯片中包含36条野生型检测探针、16条突变型检测探针、阳性和阴性对照探针各1条;利用膜芯片检测结核杆菌耐药性的灵敏度为95.4% (41/43),特异度为100%,与药敏试验耐药种类的完全一致率为53.5% (23/43).结论 多重PCR联合膜芯片技术能有效地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并有助于结核杆菌耐药性判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应用.

    作者:韦世录;何敏;何晓;蒙江明;王祖恩;银春莲;张志勇;仇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蛋白质摄入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验膳食蛋白质、牛奶及奶类制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2007 - 2009年施行BPH手术,年龄在55~90岁的360例男性;对照为与病例年龄相同的360例患其他疾病的男性,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用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调查研究对象膳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研究因素与BPH关系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病例组居住农村者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3% (102/360)和16.7% (60/36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及热能的摄入量后,总蛋白质的摄入量与BPH呈负相关(x2=8.567,P=0.036);与摄人量低四分位数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四分位数者的OR值明显降低(OR =0.615,95% CI =0.014~0.930);动物性蛋白质、牛奶及奶类制品的摄人量与BPH呈负相关关系(分别为x2=10.572,P=0.014和OR =0.731,95% CI =0.545 ~0.981),但随着每日摄入量的增加,BPH发病的危险性并不呈一致性的降低,与摄入量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四分位数者的OR值增加(分别为OR =0.638,95% CI =0.418 ~0.972和OR =0.636,95% CI =0.292~0.835).结论 膳食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可使BPH的危险性降低,而摄入过多动物蛋白却使这种保护性作用降低.

    作者:卢智泉;张黎月;文娟;齐建军;闫佳;张迪;孙文慧;姜腾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癌早期诊断12种肿瘤相关抗原微阵列检测分析

    目的 评价12种肿瘤相关抗原(TAA)微阵列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74例肺癌患者和92名正常人群血清中的12种TAAs的抗体水平,应用流行病学筛检试验的指标对TAAs微阵列的结果进行评价;用ROC曲线来确定佳的微阵列组合,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来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每种TAA的抗体水平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个TAA检测的灵敏度在12.6% ~27.0%;12种TAAs微阵列检测的灵敏度增加到72.4%,特异度达到91.3%,正确指数为0.637,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结论 联合12种TAAs微阵列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

    作者:陈俊林;王鹏;闫平平;柴玉荣;代丽萍;王凯娟;张建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FS在人肺腺癌细胞中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Fs)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肺腺癌细胞FS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人肺腺癌细胞表达FS;40、50 ng/mL激活素A组肺腺癌细胞增殖[(吸光度值A分别为(0.49±0.07)及(0.42±0.08))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09);如果预先用抗FS单克隆抗体中和内源FS后,10 ng/mL激活素A也能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0.48±0.06),由其诱导的肺腺癌细胞凋亡率(24.8±6.7)%明显高于单独激活素A组细胞凋亡率(7.3±2.4)%.结论 肺腺癌细胞表达的FS有利于肺腺癌细胞生存,阻断FS分泌或其生物学作用对治疗肺腺癌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洋;陈芳芳;李继茹;李晨光;柳忠辉;崔雪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修订及信、效度评价

    目的 对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中文版修订和信度及效度检验,为该量表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翻译成中文的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河北省保定市的356名中小学生进行初测,并根据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甄选项目;修订量表后对7省18个城镇的7460名中小学生正式施测,评价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中文修订的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由参与、心理自主、严格/监督3个因子共21个条目组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37.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子结构对数据的拟合较好(RMSEA=0.051,CFI=0.923,NNFI=0.913);参与、心理自主和严格/监督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0.71、0.69和0.71,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0、0.66和0.65;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59和0.54,均>0.5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应用于中国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龙瑞华;黄端;张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早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早产是当今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报道的早产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早产的发生率为5%~25%,发达国家为5%~10%,中国为5%~15%[1].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和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多种并发症,致使死亡率升高.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5年美国早产儿死亡率约为18.3%,中国妇幼卫生监测也报道早产是近年来国内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2].尽管目前对早产的直接病因和发病机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近年来早产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现对可能影响早产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积极预防和避免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蓉;侯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BIGS)对山西7个煤矿2 055名煤矿接尘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单位规模大,井下工作时间长,接尘工龄长,每天接尘时间长,工作倦怠越严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耗竭的预测变量主要有工作疲劳程度(b′=0.188,P<0.001)、呼吸道症状(b′=0.134,P<0.001)、对单位福利满意度(b′=0.124,P<0.001)、工作社会地位(b′=0.116,P<0.001)等;疏离的预测变量主要为有工作社会地位(b′=0.157,P<0.001)、对单位福利满意度(b′=0.151,P<0.001)、接尘工龄(b′=0.112,P<0.001)、每天接尘时间(b′=0.093,P<0.001)等;无效能感的预测变量主要有个人月收入(b′=-0.096,P<0.001)、工作单位规模(b′=0.095,P<0.001)、参与休闲娱乐的机会(b′=-0.082,P<0.001)等.结论 可针对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改善煤矿接尘工人的工作现状,以缓解其工作倦怠.

    作者:高彩虹;吴燕萍;郭支喜;郭红梅;李秀萍;王晓成;宋平平;朱婷娟;余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国内外全科医生制度现状及启示

    全科医生面向居民提供着方便、连续、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家庭和个人健康的保护人和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提供者.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科医生在转变服务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在回顾欧美全科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美主要国家的全科医生制度的经验,以期对中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

    作者:任伟;姚岚;冯友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膳食对烫伤大鼠肠源性感染防治作用

    目的 了解中药膳食对严重烫伤大鼠肠源性感染防治效果,探索临床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药膳组、肉汤组、常规组(n=30)和对照组(n=10);药膳、肉汤、常规组于伤后第1、3、7d各取10只,无菌条件下取材检测肠粘膜病理形态学、血浆内毒素含量、细菌移位率、盲肠膜菌群、肠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伤后药膳、肉汤、常规组细菌移位率、内毒素水平升高、酵母菌及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肠道sIgA水平由(59.31±8.66) μg/mL降至(38.12±4.49) μg/mL、双歧杆菌数量由(7.6 ±0.6)log CFU/g降至(6.3±0.5) log CFU/g(P <0.05);与肉汤、常规组比较,药膳组细菌移位率、内毒素水平降低、酵母菌及大肠杆菌明显减少,肠道slgA水平升高至(53.06±5.23) μg/mL,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严重烫伤破坏了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应用中药膳食干预,能有效预防肠源性感染.

    作者:罗锦花;詹剑华;游浩元;朱童;孙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菌类食品中嘌呤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障碍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因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的疾病[1-2].痛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亦采取饮食控制,减少由饮食中摄取过多嘌呤物质,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3-5].菌类食品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的食物来源.然而菌类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容易诱发痛风[6],因此对菌类食品中嘌呤的检测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探讨菌类食品的水解条件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建立了菌类食品中的嘌呤测定方法,旨在为食品中嘌呤的检测提供参考.

    作者:刘桂英;杨海斌;张加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原花青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因子影响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后4组采用小剂量链尿佐菌素30 mg/kg,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0、100、200 mg/kg灌胃12周.检测血糖及血脂,心功能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黏附因子-1(ICAM-1)和单核趋化蛋白-1( MCP-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及血脂明显增高(P<0.01),心肌组织中NF-κB、TNF-α、ICAM-1、MC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原花青素中剂量组血糖、TG、TC、LDL明显降低(P<0.05),HDL明显提高(P<0.05);LVEDP[ (4.65±0.96) mmHg]明显降低(P<0.05),LVSP[( 125.58±5.65) mmHg]明显升高(P<0.05),NF-κB、TNF-α、ICAM-1、MCP-1蛋白表达分别为11.24、0.19、4.57、3.15明显减少(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血脂、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李飞;王国贤;康雅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开展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监测,了解结核病耐药状况,为制订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9个监测点2008年9月- 2009年8月门诊新登记涂阳患者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采用WHO/IUATLD推荐的比例法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耐药性检测.结果 共1014例病例纳入监测分析,总体耐药率为19.8%,耐多药率为4.6%,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7.9%,初始耐多药率为3.4%,获得性耐药率为44.0%,获得性耐多药率为20.0%.结论 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今后仍要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梁庆福;陈求扬;赵永;魏淑贞;林建;林淑芳;郑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