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山;刘俊华;庞杏林;候水平;邓志爱;陈守义
目的 探讨阿维菌素对大鼠毒性作用特点和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经口灌胃给予阿维菌素原药,剂量分别为5,2.5 mg/kg和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隔日染毒共3次.在染毒后7,14和21 d测定动物体重、小脑的脏器系数,小脑中乳酸脱氧酶(L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肌酸激酶(CK)以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力.结果 阿维菌素染毒后对大鼠体重增长和小脑脏器系数无影响,但可引起运动失调;染毒后21 d时,5.0 mg/kg组大脑皮层中LDH、GS、CK以及CaN活力分别为(1.508±0.084),(299.849±33.563)U/(g·prot),(7.635±0.377)U/ml,(0.699±0.043)umolpi/(mg·pro),与对照组比较LDH活力无明显改变,GD、CK活力明显增加,CaN活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维菌素可以造成小脑内神经代谢酶活力改变而引起运动失调.
作者:任锐;李本长;郑晶;陆艳;甘铁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制定结核病人的主动防治策略和高危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对接触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组的密切接触者发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密切接触者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接触者发病率高于女性;密切接触者是否咳嗽,是否发热,是否有过度疲劳经历,是否有情绪低落情况与接触者是否发病有关.结论 密切接触者中,老年人、有咳嗽、发热、情绪低落、过度劳累等症状是发病重点人群;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调查,主动发现结核病人.
作者:陶红兵;苗卫军;叶建君;侯双翼;余瑶;郭石林;陈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花锚提取物中3种(口山)酮苷对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用CCl4灌胃小鼠,建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其肝脏组织形态,测定肝脏系数,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糖元含量,研究3种(口山)酮苷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中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脏系数、肝糖元A值分别为(1045.61±47.82),(1323.52±230.22)U/L,(0.062±0.0041),(0.062±0.013);与模型组比较,花锚中3种(口山)酮苷高剂量组(10 mg/ml)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能降低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血清ALT、AST活性,并提高肝糖元含量(P<0.01);化合物A、B、C中剂量组(5 mg/ml)的肝糖元A值分别为(0.072±0.011),(0.077±0.015),(0.078±0.012),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B低剂量组(1 mg/ml)可有效降低小鼠的肝脏系数及血清AST活性(P<0.05),化合物C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ST活性(P<0.01),对ALT活性的升高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5),而其他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花锚中3种(口山)酮同苷均有较好的保肝作用,为花锚保护肝脏的有效成分、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张进;王迎;孙启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浙江省舟山市婴幼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集2004年4月~2008年11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的1 217例患儿痰液,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W 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 1 217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60例,阳性率29.58%;所检病毒依次为RSV(17.50%)、ADV(5.67%)、IFV A(2.88%)、IFV B(1.39%)、PIV Ⅰ(0.74%)、PIV Ⅱ(1.07%)和PW Ⅲ(0.33%).<3个月患儿组病原检测阳性率高为45.67%,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阳性率逐渐降低;冬春季节病毒抗原阳性率与夏秋季相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仍是舟山市婴幼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的病原,喘息性疾病感染率较高.
作者:汤景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动植物性食品产地的农药、兽药使用状况调查,了解当地农药、兽药的使用现况,为今后对农药、兽药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对种植户和养殖户进行调查.结果 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户数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94.36%,87.18%和5.13%;抗生素、激素类和抗寄生虫药的使用户数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81.82%,56.36%和43.64%;种植户和养殖户使用农药、兽药不规范,常常是肆意混用,超剂量重复使用,打农药间隔期平均为(6.31±1.42)d,农户大多不考虑或不知道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平均值为(5.67±2.85)d.结论 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动植物性食品农药和兽药使用不规范、不合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袁超;霍江华;杨成枝;林娜;赵瑞芳;王舒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我国于1981年由首次报道在家兔中发现此病,以后相继在内蒙古、江苏、河北、广东、青海等地报道了人畜间的附红细胞体感染[1].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人畜感染率高、危害性大.为了解山东省泰安市该病的流行状况,自2005~2007年,对泰安市5个县区附红细胞体人群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子强;赵晓辉;于爱莲;李栋;李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人群谈论死亡态度及癌症终末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服务于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 548名医护人员、普通疾病患者、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较其他人群更倾向于不介意谈论死亡和对终末治疗更理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谈论死亡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理性治疗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人们对待癌症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与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以及经常与疾病和死亡的接触经历有关.
作者:曾铁英;张琪;黄海珊;方鹏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膨化食品是儿童经常食用的一种食品.铅是一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学习记忆有害的微量元素.准确测定儿童膨化食品中微量铅的含量,评估儿童日常铅暴露水平,对维护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余晓刚;邹向宇;颜崇淮;徐芳;沈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二巯基丁二酸(2,3-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与营养素联合治疗铅中毒孕鼠的效果及对仔鼠生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镏水实验组雌鼠经饮水染铅(0.1%的醋酸铅)4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DMSA组、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联合组).各组小鼠按雌雄比为2:1合笼,治疗从妊娠第4 d开始,隔日1次,至分娩后停止.检测母鼠铅、仔鼠脏器铅、血红蛋白,并观察仔鼠生理发育状况.结果 DMSA组与联合组母鼠在治疗后血铅明显低于单纯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A组仔鼠血红蛋白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A组仔鼠肝铅、骨铅含量高,与单纯染铅组、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A组仔鼠耳廓分离、出牙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仔鼠出牙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MSA治疗铅中毒孕鼠,能增加铅通过胎盘进入仔鼠体内,可导致仔鼠早期生理发育的延缓.
作者:于飞;李岩溪;任亚浩;赵越;智绪平;杨军;金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福建省第一轮全省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03~2008年项目单位季报表,2007年全省结防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项目期末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结防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4.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43.6万元(P<0.05).(2)结防人员人力资源明显改善,人员从项目实施前的146名,增加到项目实施后的190名,增长了30.1%.其中省、市、县三级人员分别增加了21.4%,23.2%,36.8%.(3)项目实现了肺结核病人的高发现与高治疗管理水平,5年共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3 317例,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从2003年53.6%提高到2005年的74.5%,2006~2007年也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的70%目标;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满2个月痰菌转阴率为88.8%,治愈率为91.1%.结论 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促进了福建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也为其他项目提供了经验借鉴.
作者:林淑芳;杜永成;陈求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沈阳市铁西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改进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和质量,于2008年对沈阳市铁西区29家医疗机构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用品、空气等进行监测.
作者:张翠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亚洲牛带绦虫NOMO1基因原核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研究.方法 以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含NOMO1基因的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该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后再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建构了原核重组质粒pET28a(+)-NO-MI1.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破包涵体后纯化蛋白通过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亚洲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人血清识别,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 成功克隆亚洲牛带绦虫NOMO1基因、表达和纯化得到了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并且证明该基因具有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条件.
作者:廖兴江;戴佳琳;黄江;胡旭初;余新炳;申萍香;周灵贵;郎书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前,烟草使用疾病负担指烟草(口吸、咀嚼和鼻吸,主要指口吸)对人类所造成的健康和寿命损害、经济损失等疾病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深入了解烟草的健康危害及其变化趋势,为持续进行烟草有害健康的教育、制定控烟政策和建立无烟环境等提供信息参考,世界各国一直在进行有关烟草使用疾病负担[1-3]的研究,研究方法众多且各有特点.为了解烟草使用疾病负担研究方法状况,为深入进行烟草使用疾病负担研究提供参考,对国内外烟草使用疾病负担研究方法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晗;金水高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猪链球菌2型多重PCR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猪链球菌种特异基因16S rRNA序列和猪链球菌2型特异性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2对特异引物,通过条件和体系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 猪链球菌2型参考株及18株分离株均扩增到清晰的目的 条带,而6株非猪链球菌2型参考菌株不能扩增出目的 条带.结论 多重PCR可以用于猪链球菌2型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为该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作者:胡玉山;刘俊华;庞杏林;候水平;邓志爱;陈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痛风(Gout)是因嘌呤代谢障碍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因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的疾病.其中.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痛风,称为原发性痛风.
作者:沙海滨;贺圣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禽流感已被认为是一种新发的人、禽共患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不仅能造成大批禽类死亡,还发现禽H5N1、H7N7和H9N2毒株可能直接感染人类[1].为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群中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建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效预防和应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于2007年7~8月对全市养禽职业人群及非职业人群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进行人血清中3个亚型H5、H7、H9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为制定人禽流感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作者:肖凤娟;王艳;怀清杰;梁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细菌鉴定仪(ATB-expression)进行细菌鉴定,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病原菌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ICU分离革兰阴性杆菌67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9.0%,鲍氏不动杆菌占17.0%,肺炎克雷伯菌占16.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1.4%,大肠埃希菌占4.3%.677株分离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56.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占24.1%.非发酵菌504株,占74.5%,耐药率较低抗生素有:头胞吡肟49.3%,美罗培南50.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1.8%,头胞他啶57.9%;发酵菌173株,占25.5%;发酵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5%,丁胺卡钠45.3%,头胞吡肟54.3%,头胞他啶61.3%.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非发酵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高.
作者:孙悦波;汪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多发生于<10岁儿童,以手、足、口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1].
作者:金大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及乳腺癌高危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于2006~2007年对辽河油田部分机关职工和采油女工进行了乳腺疾病规范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玲;刘红梅;何新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5年,中国如期实现了结核病控制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并已开始实施新的结核病防治五年计划-<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2006~2010年实施计划>[1](简称<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的目标之一是2010年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一半.本文通过对全国结核病疫情变化特点的研究,并结合结核病控制策略环境,分析实现结核病疫情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面临的挑战,为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策略的实施与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么鸿雁;刘剑君;张慧;陆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