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LR3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宫内感染关系

宋秀霞;王素萍;冯丽萍;渠轶群

关键词:Toll样受体3(TLR3), 乙型肝炎病毒(HBV),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摘要:目的 了解Toll样受体3(TLR3)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情况,探讨TLR3与PBMC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228例HBsAg阳性孕妇至分娩,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PBMC涂片上HBsAg及TLR3.结果 228例HBsAg阳性孕妇有64例(28.07%)PBMC HBsAg阳性;161例(70.61%)TLR3表达阳性;TLR3在PBMC HB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4,P<0.000 1);新生儿有35例(15.35%)PBMC HBs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PBMC上TLR3的表达与新生儿PBMCHBV宫内感染有关(X2=12.354,P<0.000 1).结论 TLR3可能是HBsAg阳性孕妇PBMC HBV感染的一个保护因素(OR=0.181,95%CI=0.091~340);也是PBMC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OR:0.279,95%CI=0.133~0.585).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为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日常防护措施落实以及对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湖北省大冶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所于2006年对全市乡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与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

    作者:汪婷梅;黄运珠;叶晟;黄成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细胞融合活性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HV)是人类重要的致病病毒,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作者:曹海霞;王志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龟叶草挥发油提取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

    龟叶草(Isodon excis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名野苏子、狗日草,性甘味苦,多年生草本植物[1].龟叶草在民间用来治疗咽喉肿痛、风湿感冒、胃炎、关节肿痛、癌症早期、蛇虫咬伤等[2].

    作者:朱晓红;李春艳;王强;臧树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评价

    随着艾滋病/性病(AIDS/STD)的流行,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当务之急[1].

    作者:王国芳;胡绍源;袁飞;杨金芝;李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蝇蛆壳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

    目的 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酸碱化学法制备72.3%,80.5%,96.1%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并用红外扫描鉴定其结构.取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蝇蛆壳聚糖72.3%,80.5%,96.1%脱乙酰度组,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予蝇蛆壳聚搪8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影响.结果 各脱乙酰度组蝇蛆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HDL-C(P<0.01),降低大鼠体重(P<0.01).结论 蝇蛆壳聚糖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其作用与脱乙酰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覃容贵;吴建伟;国果;付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布鲁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型方法建立

    目的 建立我国95株布鲁菌的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布鲁菌的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方法 选择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限分离的布鲁菌100株(包括19株标准布鲁菌株),应用SeaKem Gold琼脂糖胶块纯化布鲁菌完整的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XbaI消化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PFGE).结果 XbaI酶切布鲁菌基因组DNA后,可产生20~500kbp范围的15~25条酶切片段,并可以在PFGE凝胶上被很好的区分开.PFGE可在种的水平上区分布菌各种标准株,76株中国分离株可被分为39种PFGE类型,并聚为4大类.PFGE与传统分型方法比较,2者的一致性达63%.结论 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可对布鲁菌进行遗传学分类鉴定,在布鲁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骆利敏;夏虎;余宙耀;李灼亮;刘树人;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叶酸对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增殖蛋白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叶酸对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孕14~16 d SD胎鼠,进行NSCs原代培养.将NSCs分为4组:对照组、叶酸缺乏组、叶酸低剂量组、叶酸高剂量组.收集培养6 d的细胞,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胎鼠增殖期NSCs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含量.结果 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BrdU+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占总细胞(70.5±2.7),(78.8±6.9)%与对照组(64.2±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ERK1蛋白的表达(0.407±0.018),(0.443±0.019)与对照组(0.388±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ERK2蛋白的表达(0.547±0.044),(0.563±0.041)与对照组(0.507±0.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能够促进胎鼠NSCs的增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节NSCs的增殖.

    作者:王广雷;黄国伟;张绪梅;丛革新;姬长珍;田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鼠生殖相关元素影响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大鼠血液中生殖相关元素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大鼠分为5组,其中4组为DBP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经口灌胃DBP,每天1次,连续30d.染毒结束后采血,摘取睾丸和附睾称重并计算脏/体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中锌、锰、镁和铜元素含量.结果 0.50 g/kg及以上DBP组睾丸脏/体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 g/kg DBP组附睾脏/体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g/kg DBP组血液元素锌和锰水平[(45.52±6.60),(48.21±8.08)和(1.71±0.97),O.68±O.73)]明显低于对照组[(64.39±11.68)和(4.40±0.82)],呈剂量-反应关系(P<0.05);但血液中铜和镁元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内锌、锰等元素水平而产生睾丸毒性.

    作者:李姿;张晓峰;张旸;李百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辽阳市从业人员痢疾杆菌及菌型分布调查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直接面向服务群体,他们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受服务对象的健康.由于从业人员携带病菌造成的疾病暴发和流行时有发生.

    作者:张立伟;高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层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利用状况分析

    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称直报系统)自2004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以来,为传染病病例信息的收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但这些数据的利用程度如何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成为目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工作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作者:王全意;王小莉;龚震宇;林君芬;黎新宇;何凡;高培;段玮;索罗丹;刘民;贺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防制干预效果分析

    目前在艾滋病(AIDS)尚无有效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对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是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策略.

    作者:白广义;赵威;张新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学生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态度分析

    目的 探讨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的原因,为采取反歧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黑龙江、北京、河南3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共58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家长,子女性别及年级不同的家长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态度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权利和政策得分以及艾滋病与道德关系认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亲比较,母亲的态度更趋于负向;不同意艾滋病与道德有关、非传播途径得分、受教育权得分、隐私权得分和政策得分高的家长态度更倾向于正向.结论 学生家长缺乏艾滋病知识,将艾滋病与行为道德联系起来,对权利和政策认识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是产生恐惧和歧视的原因.

    作者:丁素琴;马迎华;王超;娄晓民;宋长安;鞠波;董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南省确山县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为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根据国家艾滋病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河南省确山县 2005年1月开设艾滋病门诊和热线咨询电话,以此为窗口向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指导正确求医行为,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作者:李胜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山东省青州市外籍妇女HIV感染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艾滋病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疫情形势严峻.为了解山东省青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我们于2005年2月,对来自缅甸、云南等地的外籍妇女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国强;牛洪伟;张越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宣传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AIDS)项目宣传干顶效果.方法 调查分析各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重点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状况.结果 通过项目执行,项目地区中学生、城乡居民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PLWHA)和女性性服务者(FSW)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4年底的13.25%,23.4%,45.82%和13.84A%分别上升到2006年底的45.70%,44.91%,69.39%和48.00%(P<0.001).PLWHA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4年的39.8%上升到2006年的82.90%,FSW的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75%以上水平.结论 通过项目的推动,项目地区各人群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重点人群的行为得到改变;但在很高的服务覆盖下,各人群仍有50%以上的人不了解艾滋病经性传播知识,重点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针对人群特点调整宣传干预方法及策略以提高效果.

    作者:陈仲丹;胡军;杨北方;刘继平;朱晓泉;成刚;张治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营口市校外学生小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校外学生小食堂是为方便中小学生午餐或晚餐而自发产生的以家庭餐桌为主的小食堂,具有规模小、少有经营招牌和以家庭住宅为生产经营场所的特点.

    作者:赵克腐;董恩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青岛市崂山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及利用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青岛市崂山区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及利用情况,为进一步建设乡镇卫生院提供参考.方法 对青岛市崂山区4所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5年,青岛市崂山区乡镇卫生院专用设备总值从241万元上升到332万元;年门(急)诊人次由68 078人次上升至70 830人次,年住院人次由944人次上升至1 212人次.结论 青岛市崂山区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资源和卫生服务量均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大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满足居民需求.

    作者:张东峰;吴义丽;姜文洁;刘金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氢醌对体外培养鼠角质形成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 研究氢醌(Hydroquinone,HQ)对体外培养正常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0,1,2.5,5,10和25μg/ml的氢醌处理鼠角质形成细胞,检测氢醌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氢醌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活力剂量-时间依赖性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用0,1,2.5,5,10和25 μg/ml氢醌处理4,8,12,24 h后,LDH释放率呈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同样剂量的氢醌处理角质形成细胞,12 h后可引起ROS、MDA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低浓度为5μg/ml),而SOD及GSH-Px活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低浓度为2.5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可通过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对鼠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作者:崔霞;邹明强;胡秀丽;韩博;金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社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匿名填问卷的方式,对四川省南充市社区内的361名静脉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中存在着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交途径传播或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双重危险,56.7%的调查者在近6个月有共用注射器的行为,33.3%~52.8%的静脉吸毒者在进行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自愿到医疗机构寻求HIV抗体检测只占44.6%.结论 针对静脉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提供一次性的清洁针具,开展百分之百安全套推广以及自愿咨询检测应是该人群干预重点.

    作者:潘池梅;彭鸿斌;黄涛;冯俊林;冯耀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