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龟叶草挥发油提取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

朱晓红;李春艳;王强;臧树良

关键词:龟叶草, 挥发油提取, 小鼠, 抗炎, 多年生草本植物, 香茶菜属植物, 咽喉肿痛, 关节肿痛, 唇形科, 治疗, 咬伤, 胃炎, 苏子, 民间, 感冒, 甘味, 风湿, 癌症
摘要:龟叶草(Isodon excis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名野苏子、狗日草,性甘味苦,多年生草本植物[1].龟叶草在民间用来治疗咽喉肿痛、风湿感冒、胃炎、关节肿痛、癌症早期、蛇虫咬伤等[2].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氢醌对体外培养鼠角质形成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 研究氢醌(Hydroquinone,HQ)对体外培养正常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0,1,2.5,5,10和25μg/ml的氢醌处理鼠角质形成细胞,检测氢醌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氢醌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活力剂量-时间依赖性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用0,1,2.5,5,10和25 μg/ml氢醌处理4,8,12,24 h后,LDH释放率呈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同样剂量的氢醌处理角质形成细胞,12 h后可引起ROS、MDA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低浓度为5μg/ml),而SOD及GSH-Px活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低浓度为2.5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可通过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对鼠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作者:崔霞;邹明强;胡秀丽;韩博;金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常山县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调查

    2006年4月20日~7月24日,浙江省常山县某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流性腮腺炎暴发.为了解该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谦信;付美华;李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苯致小鼠胚胎肢芽发育毒作用

    目的 研究苯对小鼠胚胎肢芽发育和分化的影响,探讨苯的发育毒性.方法 应用恒温旋转培养装置对12 d孕龄小鼠胚胎前肢芽进行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苯对肢芽发育和分析的影响,并进行Neubert评分.结果 苯浓度在75μmoL/L以上时,前肢芽的发育和分化受到抑制,且随着苯浓度的增加,肢芽各软骨的发育分化越差,Neubert评分越少,剂量-效应关系良好.结论 苯可抑制小鼠胚胎肢芽发育和分化.

    作者:李梓民;何爱桃;吴成秋;周沧海;张英彪;刘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计划免疫的主要内容[1].为了解沈阳市新生儿不同时期乙肝疫苗接种水平及其接种质量,我们对2004~2006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丹;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8与子宫内膜异位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简称内异症)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将内异症患者按修订后的美国生殖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进行分期,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腹腔液中IL-8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IL-8 mRNA水平,以log互补DNA/log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log cDNA/log GAPDH)代表其mRNA水平.结果 内异症患者与对照组腹腔液中IL-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37±8.23),(12.32±4.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增生期和分泌期内膜组织IL-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011±0.2689,1.1239±0.2738,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作为自分泌生长因子和正反馈因子,直接促进内膜基质细胞生长,在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琳;高克发;王平平;陈燕;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蝇蛆壳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

    目的 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酸碱化学法制备72.3%,80.5%,96.1%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并用红外扫描鉴定其结构.取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蝇蛆壳聚糖72.3%,80.5%,96.1%脱乙酰度组,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予蝇蛆壳聚搪8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影响.结果 各脱乙酰度组蝇蛆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HDL-C(P<0.01),降低大鼠体重(P<0.01).结论 蝇蛆壳聚糖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其作用与脱乙酰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覃容贵;吴建伟;国果;付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当前放射卫生领域重点研究方向

    人类一直生活在充满电离辐射的环境中.除了宇宙射线和地壳陆地辐射等天然电离辐射照射(俗称天然本底照射)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近100多年来又来在医疗、能源、工业、地质、考古、军事等各行各业不断开发利用电离辐射技术,不断增加了各种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

    作者:郑钧正;卓维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学生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态度分析

    目的 探讨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的原因,为采取反歧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黑龙江、北京、河南3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共58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家长,子女性别及年级不同的家长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态度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权利和政策得分以及艾滋病与道德关系认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亲比较,母亲的态度更趋于负向;不同意艾滋病与道德有关、非传播途径得分、受教育权得分、隐私权得分和政策得分高的家长态度更倾向于正向.结论 学生家长缺乏艾滋病知识,将艾滋病与行为道德联系起来,对权利和政策认识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是产生恐惧和歧视的原因.

    作者:丁素琴;马迎华;王超;娄晓民;宋长安;鞠波;董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龟叶草挥发油提取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

    龟叶草(Isodon excis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名野苏子、狗日草,性甘味苦,多年生草本植物[1].龟叶草在民间用来治疗咽喉肿痛、风湿感冒、胃炎、关节肿痛、癌症早期、蛇虫咬伤等[2].

    作者:朱晓红;李春艳;王强;臧树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叶酸对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增殖蛋白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叶酸对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孕14~16 d SD胎鼠,进行NSCs原代培养.将NSCs分为4组:对照组、叶酸缺乏组、叶酸低剂量组、叶酸高剂量组.收集培养6 d的细胞,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胎鼠增殖期NSCs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含量.结果 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BrdU+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占总细胞(70.5±2.7),(78.8±6.9)%与对照组(64.2±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ERK1蛋白的表达(0.407±0.018),(0.443±0.019)与对照组(0.388±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ERK2蛋白的表达(0.547±0.044),(0.563±0.041)与对照组(0.507±0.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能够促进胎鼠NSCs的增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节NSCs的增殖.

    作者:王广雷;黄国伟;张绪梅;丛革新;姬长珍;田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乡镇卫生院院长胜任特征模型建立与评价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竞争力,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作者:王丽丹;江启成;陶意传;张冬梅;汪时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对不同人群知晓率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农村青年和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X2检验比较各人群的正确率,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除不洁性行为传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两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在3个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问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人群综合指数从低到高分别为:农村青年(2.1113)、大学生(2.6285)和中学生(4.1693).结论 3个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未达到国家规划目标,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状况不同,中学生整体水平高,而农村青年较差,大学生居中,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作者:唐龙妹;赵丽娟;赵宏儒;白广义;刘殿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营口市校外学生小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校外学生小食堂是为方便中小学生午餐或晚餐而自发产生的以家庭餐桌为主的小食堂,具有规模小、少有经营招牌和以家庭住宅为生产经营场所的特点.

    作者:赵克腐;董恩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南省确山县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为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根据国家艾滋病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河南省确山县 2005年1月开设艾滋病门诊和热线咨询电话,以此为窗口向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指导正确求医行为,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作者:李胜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选择江苏省5所大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 22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男生高于女生(P<0.05);低年级学生高于中高年级学生(P<0.05);医科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艺术类学生低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86.8%的大学生认为平时接触到的艾滋病、性病知识一般、不充足和很不充足;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结论 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加强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对防控艾滋病有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作者:杨国平;王湘苏;黄明豪;张永清;李小宁;卫平民;刘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盘锦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视力不良是我国及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了解辽宁省盘锦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于2006年对盘锦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邵亚坤;陈小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南通市城乡80岁以上老人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 比较南通市城市与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对南通市城市及农村80岁以上老人生存质量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和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苏南通市城市80岁以上老人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刍康维度评分(64,00,69.70,50.95,68.36,71.25,73.27)上均高于农村(36.05,60.47,42.75,51.51,61.92,57.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维度评分(46.36,54.54)与农村(41.66,58.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通市城市与农村80岁以上老人生存质量存在差异.

    作者:朴松林;李小学;金星进;蓝绍颖;蔡敏;吴丽萍;王振炎;杨长庆;刘智;谢占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服务者性病患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娱乐业女性性服务者性病(STDs)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指导当地STD防治工作和制定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性病门诊为基点,通过走出去开展外展工作、请进来提供生殖健康服务,采用匿名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方式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回收有效闻卷258份.被调查者年龄15~45岁,平均(22.13±4.03)岁;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5~22岁,平均(17.76±1.66)岁.53.07%在月经期提供过阴道性交.75.19%曾被诊断患过常见STDs,近一年STDs患病率为63.5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性服务时间长短和在月经期为客人提供阴道性交是该人群患STDs的主要影响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3.51和2.47,95%CI=1.61~7.60和1.00~6.09.结论 娱乐业女性性服务者STDs感染率很高,存在多种易感染STDs/HIV的高危行为,可以利用性病门诊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李秀芳;张北川;王燕飞;王振宏;王黎明;刘明华;周晓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评价

    随着艾滋病/性病(AIDS/STD)的流行,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当务之急[1].

    作者:王国芳;胡绍源;袁飞;杨金芝;李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