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霞;王志玉
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木城涧煤矿工人,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共调查389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1.49%,其知晓率高低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自本市或外地密切相关;对艾滋病患者持正确态度的占90.2%,有婚外性行为的占5.8%,安全套使用率占33.51%.结论 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但防范意识尚欠缺,应深入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人群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婚外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应加大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力度.
作者:闫玉香;吕明月;李淑芳;庄国良;张延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AIDS)项目宣传干顶效果.方法 调查分析各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重点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状况.结果 通过项目执行,项目地区中学生、城乡居民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PLWHA)和女性性服务者(FSW)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4年底的13.25%,23.4%,45.82%和13.84A%分别上升到2006年底的45.70%,44.91%,69.39%和48.00%(P<0.001).PLWHA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4年的39.8%上升到2006年的82.90%,FSW的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75%以上水平.结论 通过项目的推动,项目地区各人群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重点人群的行为得到改变;但在很高的服务覆盖下,各人群仍有50%以上的人不了解艾滋病经性传播知识,重点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针对人群特点调整宣传干预方法及策略以提高效果.
作者:陈仲丹;胡军;杨北方;刘继平;朱晓泉;成刚;张治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日常防护措施落实以及对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湖北省大冶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所于2006年对全市乡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与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
作者:汪婷梅;黄运珠;叶晟;黄成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确立性服务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和完善对艾滋病干预项目不同地区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Delphi法由专家对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应用层次分析形成判断矩阵,从而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终确定,并且结果满足逻辑一致性的要求.结论 层次分析法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简单、科学、可行.
作者:方鹏骞;李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龟叶草(Isodon excis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名野苏子、狗日草,性甘味苦,多年生草本植物[1].龟叶草在民间用来治疗咽喉肿痛、风湿感冒、胃炎、关节肿痛、癌症早期、蛇虫咬伤等[2].
作者:朱晓红;李春艳;王强;臧树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趋势及其高危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固定场所连续采样方法对西安市强制戒毒所内戒毒人员进行采样和调查.结果 西安市强制戒毒人群HIV感染率为1.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少数民族(彝族或维吾尔族)是强制戒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OR值(95%CI=1.05~2.11,1.42~3.74和13.2~22.62)分别为1.58-2.58和17.91.近一年有性行为和临时性伙伴的吸毒者HIV感染率分别为2.2%,3.0%,略高于无性行为和无性伙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感染率比较低,以外来人口感染居多,但仍具有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作者:卫晓丽;张雅娟;刘继峰;赵晓红;李海潮;郑海潮;李一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1~2006年广西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年和2006年(8~10月)前来17个卫九项目性病门诊就诊前50名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2001年70.6%上升到2006年73.6%;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2001年60.5%上升到2006年61.2%;能正确对待性病/艾滋病的由2001年11.2%上升到2006年31.6%.结论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较严重,宣传工作应从相关知识宣传向行为干预转变.
作者:付志智;唐中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年轻男男性接触者(MSM)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为开展社会网络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者驱动方法在安徽合肥市招募研究对象,共有193名符合条件的男男性接触者接受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性伴数、性行为,个体核心社会网络等.结果 在个体近6个月肛交性伴数≥2个的预测模型中,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女性成员达到半数及以上,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是核心网络成员均为男性的0.174倍(95%CI=0.043~0.705),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达到及超过半数者,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是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未达到半数者的0.472倍(95%CI=0.236~0.947).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全都支持调查对象的性取向,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为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不全支持者的2.141倍(95%CI=1.128~4.065);在个体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UAI)预测模型中,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均知道调查对象性取向、调查对象与核心社会网络成员间无性关系,报告UAI的危险性分别是调查对象性取向在其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不全公开者的1.955倍(95%CI=1.071~3.716)、调查对象与核心社会网络成员间有性关系者的0.239倍(95%CI=0.126~0.454).结论 社会网络是艾滋病危险行为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是当前遏制艾滋病在MSM人群中扩散的重要资源和途径.
作者:朱军礼;张洪波;郑迎军;Kyung-Hee Choi;朱义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汉坦病毒(HV)是人类重要的致病病毒,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作者:曹海霞;王志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娱乐业女性性服务者性病(STDs)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指导当地STD防治工作和制定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性病门诊为基点,通过走出去开展外展工作、请进来提供生殖健康服务,采用匿名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方式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回收有效闻卷258份.被调查者年龄15~45岁,平均(22.13±4.03)岁;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5~22岁,平均(17.76±1.66)岁.53.07%在月经期提供过阴道性交.75.19%曾被诊断患过常见STDs,近一年STDs患病率为63.5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性服务时间长短和在月经期为客人提供阴道性交是该人群患STDs的主要影响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3.51和2.47,95%CI=1.61~7.60和1.00~6.09.结论 娱乐业女性性服务者STDs感染率很高,存在多种易感染STDs/HIV的高危行为,可以利用性病门诊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李秀芳;张北川;王燕飞;王振宏;王黎明;刘明华;周晓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的原因,为采取反歧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黑龙江、北京、河南3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共58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家长,子女性别及年级不同的家长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态度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权利和政策得分以及艾滋病与道德关系认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亲比较,母亲的态度更趋于负向;不同意艾滋病与道德有关、非传播途径得分、受教育权得分、隐私权得分和政策得分高的家长态度更倾向于正向.结论 学生家长缺乏艾滋病知识,将艾滋病与行为道德联系起来,对权利和政策认识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是产生恐惧和歧视的原因.
作者:丁素琴;马迎华;王超;娄晓民;宋长安;鞠波;董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浙江省舟山市自1997年开始开展艾滋病(AIDS)监测,并从出国劳务输出渔民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2007年10月共发现1212例感染者.现将舟山市1997年以来的艾滋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胜林;董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简称内异症)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将内异症患者按修订后的美国生殖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进行分期,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腹腔液中IL-8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IL-8 mRNA水平,以log互补DNA/log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log cDNA/log GAPDH)代表其mRNA水平.结果 内异症患者与对照组腹腔液中IL-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37±8.23),(12.32±4.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增生期和分泌期内膜组织IL-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011±0.2689,1.1239±0.2738,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作为自分泌生长因子和正反馈因子,直接促进内膜基质细胞生长,在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琳;高克发;王平平;陈燕;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城市居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住院率及其关联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常州市区1991~2004年甲亢患者住院病历;抽查1995~2004年市售食盐,以直接滴定法检测食盐碘含量,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93年甲亢年住院率低,为1.46/10万;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后,甲亢年住院率曲线表现为一过性升高,1999年达峰值,为27.74/10万,随后逐步下降到2004年的8.83/10万.年住院率女性与男性之比危险度(RR)为3.175(95%CI=2.90~73.460);40岁及以上与40岁以下比较,相对危险度(RR)为2.321(95%CI=2.152-2.503);USI前后比较,RR为4.658(95%CI=4.116~5.270).结论 甲亢住院率变化与全民食盐加碘关联明显,应加强对碘所致甲亢病例的监测.
作者:张庆兰;吴民义;江庆远;周永林;王培桦;武鸣;赵金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代谢综合征(MS)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中小学教师2 026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的中小学教师在受教育程度、牛奶摄入、水产品摄入和饮茶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水产品摄入和饮茶是保护因素,而年龄、工作紧张程度、糖的摄入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牛奶摄入、水产品摄入和饮茶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和糖摄入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其中牛奶摄入在250~1500 g/周(OR=0.731,95%CI=0.542~0.987),水产品摄入在250~1000 g/周(OR=0.720,95% CI=0.541~0.959)以及以前饮茶(OR=0.446,9596 CI=0.255~0.779)和现在正在饮茶(OR=0.635,95% CI=0.458~0.883),对代谢综合征的保护作用明显,而糖摄入<=250 g/月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的危险是不食用食糖的2倍(OP=2.084,95% CI=1.390~3.125).结论 年龄和糖摄入是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而牛奶、水产品和饮茶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
作者:查晓娟;文育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选择江苏省5所大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 22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男生高于女生(P<0.05);低年级学生高于中高年级学生(P<0.05);医科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艺术类学生低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86.8%的大学生认为平时接触到的艾滋病、性病知识一般、不充足和很不充足;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结论 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加强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对防控艾滋病有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作者:杨国平;王湘苏;黄明豪;张永清;李小宁;卫平民;刘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工频磁场(50~60 Hz)作为一种污染源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与人群癌症的发生率存在关联[1],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张莹;李伯勤;董娟;辛华;朱传菊;逯素梅;刘鲁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受1,25二羟维生素素D3调控的雌激素受体α表达载体联合他莫西芬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本室构建的含有4个拷贝维生素D反应元件(VDRE)和胸苷激酶启动子(Tk)的VDRE-Tk-ERα表达载体转染到MDA-MB-231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诱导表达并通过末端原位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他莫西芬诱导转染该表达质粒的MDA-MB-231凋亡诱导效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因子kB(NFkB)P65活性亚单位表达以及核转位情况的变化.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有效诱导MDA-M-231VDRE-ERα细胞内ERα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与他莫西芬联合作用较对照和单独作用组能够有效诱导该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与此同时,NFkB P65活性亚单位的表达以及核转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 利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可通过靶控外源性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进而调控NFkB P65活性亚单位的表达及活性,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终恢复乳腺癌细胞对他莫西芬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郎海滨;糜漫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酸碱化学法制备72.3%,80.5%,96.1%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并用红外扫描鉴定其结构.取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蝇蛆壳聚糖72.3%,80.5%,96.1%脱乙酰度组,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予蝇蛆壳聚搪8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影响.结果 各脱乙酰度组蝇蛆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HDL-C(P<0.01),降低大鼠体重(P<0.01).结论 蝇蛆壳聚糖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其作用与脱乙酰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覃容贵;吴建伟;国果;付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