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锰对小鼠精子数量、畸形率和活动度影响

才秀莲;李兴升;李季蓉;张先平

关键词:小鼠, 精子数量, 畸形率, 活动度, 生殖流行病学, 男性生殖系统, 精子运动能力, 环境有害因素, 形态结构, 生殖机能, 生殖毒理, 观察指标, 雄性, 损害, 生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锰的生殖毒理、生殖流行病学和生殖生化领域的研究进展,锰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已渐渐受到重视,并提出以精子数量、精子形态结构和精子运动能力等作为衡量环境有害因素对雄性生殖机能影响的重要观察指标[1].为此,本文对小鼠精子数量、畸形率和活动度进行了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辐照对大鼠海马COXI、IV基因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亚基I、IV mRNA表达变化和对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微波辐照对大鼠海马能量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微波辐照后海马组织COXI、IV mRNA水平,采用还原细胞色素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分别检测微波辐照后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结果 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ATP含量明显降低,并与COXI、IV mRNA表达变化呈一致性.结论 微波辐照可影响大鼠海马COXI、IV mRNA表达而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引起能量代谢障碍.

    作者:余建华;钟敏;谢燕;余争平;张广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温度和pH的交互作用对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

    目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温度、pH对黄绿青霉菌(PCV)产毒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用察氏培养基培养黄绿青霉菌,二氯甲烷提取黄绿青霉素(CIT),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IT毒素含量.结果 黄绿青霉菌在高温、低温、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可产毒,产毒量60.30~336.10 μg/g培养基;高温、碱性条件下产毒量较高,是低温条件的2倍以上.结论 温度和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量有较大影响,且有交互作用.

    作者:侯海峰;齐永秀;李群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牛磺酸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c-fos表达影响

    目的 观察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光化学损伤后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氧化应激基因c-fos表达变化角度探讨其防护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牛磺酸组.分别喂饲标准饲料或添加4%牛磺酸饲料喂饲15d后接受(3000±200)1x持续0,1,3,6,9,12,24h光照,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内c-fos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感光细胞凋亡指数随光照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牛磺酸组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光照12h牛磺酸组与对照组AI分别为(12.3±4.7)%和(32.4±6.2)%;视网膜c-fos mRNA光照1h后一过性表达增高,牛磺酸组较对照组低(P<0.05);光照后视网膜c-fos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于3h达峰值,牛磺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条件下,牛磺酸可能通过抑制视网膜c-fos的转录及表达,阻断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转导从而保护视网膜.

    作者:陈卡;糜漫天;余小平;许红霞;周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疾病和避孕措施调查

    目的 调查农村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疾病的现患率和避孕措施及影响因素,为计生服务和生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经济水平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抽中的育龄妇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软件分析资料.结果 农村育龄妇女以避孕环节育为主,低年龄高学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妇女容易使用避孕环和避孕套,高年龄低学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妇女使用绝育术和其他方式避孕;高龄妇女易患子宫肌瘤和其他生殖道疾病.经济发达地区妇女生殖道疾病以阴道炎和其他疾病为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宫颈炎和子宫肌瘤为主.结论 与城市相比,农村育龄妇女的节育模式还没有明显变化,生殖道疾病的患病率不容乐观,应该适当调整计生服务模式,并加大对各种生殖道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

    作者:刁玉涛;李会庆;杨艳芳;房学强;刘洪庆;陈会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物中毒样品中肠炎沙门菌分离鉴定

    沙门菌是我国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之一,致病因素主要是细菌内毒索,沙门菌抗原变异现象十分复杂,抗原结构上微小差异则构成不同菌型,进行明确的菌型鉴定比较困难.2005年6月哈尔滨市太阳岛某培训中心,发生一起食物中毒,80余人进餐30人发生腹泻、腹痛、发烧38~39.5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临床表现,从9侧患者的粪便及剩余大酱中分离出肠炎沙门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宏;关菲;李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种肠道致病菌初筛鉴定培养基研制

    肠道杆菌是寄居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腹泻病的病原菌.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侵入肠道外部等特定条件下也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或食物中毒.在肠道菌的鉴定方面,致病性的肠道菌所用的初筛培养基对变形杆菌族的细菌无特殊的鉴别意义.为简化细菌鉴定实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利用细菌的各种生长特性,研制出一种简单、快速、易于掌握、特异性和稳定性强的鉴别培养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颖;廖文;高海燕;杜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止血海绵中微量甲醛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止血海绵是药用明胶经发泡与甲醛交联制成的一种医疗产品.甲醛不仅对止血海绵植入部位的组织有刺激作用,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可疑致癌物.因此,准确测定止血海绵中微量残留甲醛的含量是控制该类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关键[1].目前,甲醛的测定方法有容量法、酚试剂法、乙酰丙酮光度法、变色酸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动力学光度法等,其各有优缺点[2,3].本文对酚试剂法测定止血海绵中的微量残留甲醛的含量进行了探讨,获得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美娟;刘小华;任艳玲;杨宇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基亚砷酸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影响

    目的 观察无机砷的活性中间产物-甲基亚砷酸(MMAⅢ)对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BAEC)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BAEC分别暴露于MMAⅢ(0.75μmol/L,0~15 min);亚砷酸钠(iAsⅢ,100μmol/L,0~60 min);或N-乙酰半胱氨酸(NAC,1 mmol/L)预处理2 h后,再暴露于MMAⅢ(0.75μmol/L,0~15 min).收获细胞悬液进行eNOS磷酸化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应用二氯二乙酰荧光素法(H2DCFDA)观测细胞内的ROS产生.结果 :BAEC暴露于MMAⅢ(0.75μmol/L)15min后,eNOSSer1179磷酸化显著增加(P<0.05),NAC预处理(1 mmol/L)能够抑制这一现象;iAsⅢ暴露也能够诱导eNOSSer1179磷酸化(P<0.05),但是需要高浓度和更长的暴露时间(100 μmol/L,30 min);MMAⅢ(0.75 μmol/L)暴露能够诱导BAEC产生ROS,NAC预处理(1 mmol/L)能够抑制这一现象.结论 MMAⅢ暴露能够诱导细胞内产生ROS以及ROS依赖性eNOS磷酸化.

    作者:李冰;王毅;孙贵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有资料表明,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比当地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高1倍[1],围产儿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为保障流动人口孕产妇顺利渡过围产期,《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的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以探索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及病残儿的出生率.

    作者:王笑灵;燕珊;余丽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气污染物对大鼠肺炎性细胞因子影响

    目的 研究大气污染物对大鼠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体重200~240 g,随机分为实验组(1 d组、7 d组和30 d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可吸入颗粒物(PM10)染尘,SO2、NO2和CO染毒.PM10染尘采用气管注入法,灌注1 ml含15 mg PM10生理盐水混悬液;染毒采用静态吸入SC2、NO2、CO空气混合气,浓度分别为15,12,400 mg/m3,每天吸入2 h,分别吸入1,7及30 d;对照组大鼠气管注入1 ml生理盐水并吸入正常空气.分别于染毒后1,7,30 d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 d组大鼠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索-10(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炎性细胞因子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大气污染物可引起大鼠肺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造成肺组织的炎性损伤.

    作者:肖纯凌;王任群;赵肃;王灿;金焕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赛莱西布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赛莱西布(celecoxib)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赛来西布处理HepG2细胞,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试验、DNA梯度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赛亚西布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其cox-2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和比色法检测赛莱西布对HepG2细胞胱氨酸蛋白酶3(clasepase-3)蛋白质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 12.5,25,50μmol/L的赛莱西布作用于HepG2细胞后,HepG2细胞增殖受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赛莱西布干预组HepG2细胞DNA明显降解,可见细胞凋亡特征性梯状DNA条带;干预组HepG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赛莱西布明显抑制HepG2细胞cox-2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赛莱西布可通过cox-2通路和caspase3通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余红平;仇小强;曾小云;钟秋安;卢栋;李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抗黄曲霉毒素M1抗体制备及检测方法建立

    目的 制备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能分泌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结果 研制出1株能特异性分泌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2.该单克隆抗体的Ig亚类为IgG1,亲和常数为2.8×10-11 mol/L.该抗体与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和黄曲霉毒素M2等结构类似物有微弱的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低检出浓度为0.07ng/ml,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2~2 ng/ml,线性方程y=-0.4364x+0.269 3(R2=0.994 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2.5%~131.3%.结论 制备了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快速、灵敏的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

    作者:江涛;俞琼;李敏;柳桢;郑佳;黄飚;计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抚顺市东洲区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也受到了重视.但由于经济、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学校食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解抚顺市东洲区学校食堂的卫生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抚顺市东洲区卫生防疫站以学校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为内容,对本地区学校食堂的建筑布局、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绍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72表达特征

    目的 研究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焦化厂焦炉工人267人和对照30人,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72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B(a)P]浓度.收集研究对象个人信息.结果 炉顶工、炉侧工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72表达水平(G±SG)(1.20±0.47,1.30±0.37)显著高于对照组(0.85±0.34),炉侧工显著高于炉底工(1.0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作业环境[B(a)P]浓度与相应作业区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2表达水平呈二项式分布(R2=0.9999).Logistic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焦炉逸散物暴露引起淋巴细胞HSP 72表达阳性的调整OR为1.31,其中炉顶工、炉侧工调整OR分别为1.49和2.6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低暴露水平下(炉底工、对照组),吸烟指数和饮酒是HSP 72表达水平升高的抑制因素(β分别为-0.0001和-0.05,P<0.05).结论 焦炉逸散物可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2表达升高,但高暴露剂量为焦炉逸散物对HSP 72表达有抑制作用.低暴露水平下吸烟和饮酒对HSP 72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郑金平;孙健娅;郭亮;梁华山;田凤(契);邬堂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农村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农村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按经济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4个抽样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子宫肌瘤的现患状况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农村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为3.13%,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服用避孕药、人工流产、宫颈糜烂、年龄大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长期服用避孕药、人工流产、宫颈糜烂、年龄大有关.

    作者:陈会波;刘洪庆;李会庆;郑薇;郑国华;黄克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番茄红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影响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0.5,1.0,3.0mg/(kg·bw)的番茄红素连续给雄性Wistar大鼠灌胃30 d,用脂多糖制造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在1,4,6 h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细胞计数以及肺相对重等指标.结果 在各剂量番茄红素作用下,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注射脂多糖1 h后,喂饲番茄红素组吞噬功能增强,增强率分别为11.2%,27.9%,38.1%;4 h后,增强率分别为5.9%,4.4%,17.0%;6 h后,增强率分别为16.6%,15.2%和21.9%.番茄红素3个剂量组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 番茄红素在0.5,1.0,3.0 mg/(kg·bw)剂量下能增强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作者:董殿军;林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唐山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唐山市自1992年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唐山市新生儿不同时期乙肝疫苗接种水平及其接种质量,我们对2003~2005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接种资料来源于市、区级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和本市路南区卫生防疫站及社区服务站接种登记.(2)判定标准:①及时接种:第1针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接种,第2针在第1针后30~35 d内接种;②及时全程接种:第1、2、3针接种均在计免要求的时间内完成;③全程接种: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周岁内完成3针免疫.(3)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被调查新生儿的母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全都阴性.

    作者:刘玉华;孙福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工流产与生殖道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次数与生殖道感染(RT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山东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4 429例,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流产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关系.结果 有无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妇女人群的生殖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6,P=0.008),人工流产史与生殖道感染有关联,OR为1.231,95%CI=1.056~1.434.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生殖道感染的危险性也升高,特别是人工流产次数在3次以上时,危险性增加更明显.结论 人工流产是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人工流产次数增加,生殖道感染的危险性升高.

    作者:刘洪庆;李会庆;陈会波;刁玉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法

    目的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运用数据包络法评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DEA有效率66.7%,DEA无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问题主要为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得分较低,其不足率分别为22.68%和8.21%.知晓率较高,不足率为0.71%,接近理想产出.结论 DEA对高血压综合防治进行效果评价,其结果可靠、科学.

    作者:周海滨;彭绩;程锦泉;张丹;董时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主要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为生殖道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3年10~12月,采用分层、三阶段容量比例(育龄妇女人数)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6个月中39.2%的调查对象至少出现过其中1种症状,12.8%的妇女出现3种及以上症状.因素分析显示,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生活地区、怀孕及人工流产,对妇女生殖道感染有一定影响,尤其婚姻状况、地区、文化程度和怀孕次数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较大.结论 我国育龄妇女中生殖道感染非常普遍,应加强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工作重点以已婚妇女为主,特别是文化程度低、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有过孕产史和人工流产史的妇女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不同地区妇女病普查普治时的策略应有所不同.

    作者:赵凤敏;郭素芳;王临虹;张彤;李伯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