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铜蓝蛋白的临床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关系

林宗广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铜蓝蛋白, 脾胃气虚, 肝肾阴虚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铜蓝蛋白(CP)的临床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方法:用火箭电泳法检测30例观察组患者血清PA、Tf、CP的含量;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观察组PA为(137.50±6.42)mg/L、Tf为(1.67±0.10)g/L、CP为(614.14±36.09)mg/L。对照组分别为(249.50±7.10)mg/L、(2.35±0.002)g/L及(411.40±3.95)mg/L。观察组PA、T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CP显著升高(P<0.01)。此外,肝肾阴虚PA、Tf下降及CP升高水平与脾胃气虚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PA、Tf、CP可作为乙肝后肝硬化诊断,分析预后,考核疗效的参考指标。同时,中医辨证分型对判断病情轻重也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乌芨愈疡胶囊治疗和维持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

    我们从1995年4月~1997年4月,对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乌芨愈疡胶囊进行治疗及维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雅慧;于淑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慢性胃痛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察

    为了进一步明确慢性胃痛各证型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我们以14C-尿素呼气实验(14C-UBT)检测各种慢性胃痛证的Hp感染情况,以便对胃痛的诊治更有帮助。

    作者:蔡锦莲;黄明河;刘青;赵恒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萎缩性胃炎30例

    萎缩性胃炎属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无特效措施。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易民;李振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针刺胃俞穴治疗胃脘痛38例

    胃脘痛是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上以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胃肠痉挛等疾病。笔者自1986~1997年采用针刺胃俞穴治疗胃脘痛38例,用三九胃泰对照治疗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中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活血通便汤治疗结肠运动障碍20例

    结肠运动障碍导致慢传输型便秘的直接原因。本科应用活血通便汤治疗20例,观察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胃肠道激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率,以进一步了解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传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156例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1994~1998年期间,笔者以中医辨证方法为主治疗156例肝硬化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后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肝癓口服液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肝癓口服液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以自研中药肝癓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前病变进行预防,并以乙氧三甲基喹啉、全反式维甲酸作对照。结果:肝癓口服液能明显减少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及GGT阳性灶的数量和面积,效果显著优于乙氧三甲基喹啉和全反式维甲酸,而维甲酸未表现出阻断癌前病变的作用。结论:肝癓口服液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作者:姚树坤;韩俊岭;殷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脘腹胀满38例

    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属中医胃脘痛或痞满的范畴,本文38例,临床表现以脘腹胀满为主,兼上腹灼痛、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慢性胃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逍遥丸配合肌苷对吸毒者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笔者对40例肝功能严重受损的吸毒者用逍遥丸配合肌苷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自忠;钟德桥;李长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和胃胶囊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及拆方研究

    目的:探讨和胃胶囊对胃排空的促进作用及组方的合理性。方法:设生理盐水和吗丁啉、西沙必利对照组,先后分别予药物及营养性半固体糊小鼠灌胃,以小鼠胃内半固体糊的残留率作为胃排空速度的衡量指标,并以同样方法对和胃胶囊原方进行正交法拆方试验。结果:和胃胶囊原方水提液不同剂量组均能加快小鼠胃排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与吗丁啉、西沙必利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拆方研究显示和胃胶囊组方基本合理,并提示理气药促胃动力作用以小剂量为著。结论:和胃胶囊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组方基本合理。

    作者:李涯松;单兆伟;沈洪;吴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50例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自拟健脾益气、补肾扶正方,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吴其恺;聂广;王植芳;杨大国;王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铜蓝蛋白的临床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关系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铜蓝蛋白(CP)的临床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方法:用火箭电泳法检测30例观察组患者血清PA、Tf、CP的含量;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观察组PA为(137.50±6.42)mg/L、Tf为(1.67±0.10)g/L、CP为(614.14±36.09)mg/L。对照组分别为(249.50±7.10)mg/L、(2.35±0.002)g/L及(411.40±3.95)mg/L。观察组PA、T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CP显著升高(P<0.01)。此外,肝肾阴虚PA、Tf下降及CP升高水平与脾胃气虚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PA、Tf、CP可作为乙肝后肝硬化诊断,分析预后,考核疗效的参考指标。同时,中医辨证分型对判断病情轻重也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林宗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一氧化氮与肝病血瘀证的关系

    有关细胞因子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与肝病血瘀证的关系。

    作者:程鹏;徐之德;李艳冬;赵洪涛;尹常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穿琥宁粉针剂合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8 例

    急性胰腺炎系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急性化学性炎症,近3年来笔者采用静脉点滴穿琥宁粉针剂结合内服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贾春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消化Ⅱ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12例

    笔者采取疏肝健脾,行气和胃的法则,自拟消化Ⅱ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12例,并用西药对照治疗80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芳;喻清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胃炎消治疗胃癌前病变对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炎消、维酶素对胃癌前病变治疗前、后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炎消治疗后(25例)细胞凋亡指数从10.1±9.1升至19.3±16.4(P<0.05)。维酶素组(15例)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改变(P>0.05)。胃炎消能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从52%下降至28%(P<0.05);维酶素对此无影响。胃炎消和维酶素对P53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胃炎消可明显抑制Bcl-2蛋白表达,并可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

    作者:唐纯志;劳绍贤;胡玲;匡忠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8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常见和典型的功能性疾病。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5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金牛腹痛片治疗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金牛腹痛片对活动期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期PU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4周后的疗效,并随访半年和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两组对PU的胃镜下疗效无差异,对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金牛腹痛片对实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虚证;治疗组对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年和1年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金牛腹痛片治疗活动期PU有较好疗效,可清除Hp,减少PU复发。

    作者:李俊;梅广源;谭荣益;邹旭;罗翌;刘涛;汪振荣;刘利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干地黄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干地黄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干地黄抗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分别提前120、30、15和1 min胃饲干地黄煎剂6 g/kg,均显著抑制大鼠胃粘膜损伤,抑制率依次为57.1%、89.3%、95.9%和76.4%;②提前1 min胃饲干地黄提取物A 6g/kg,对胃粘膜损伤的抑制率为74.7%;③分别用100、400和800 g/L的辣椒煎剂预处理大鼠,提取物A的胃粘膜保护作用随着辣椒煎剂浓度的增大明显减弱直至消失。结论:干地黄对胃粘膜有快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内辣椒辣素敏感神经元的传入冲动增多有关。

    作者:王竹立;李林;叶美红;赖晓嵘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甘草酸二铵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沉积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甘草酸二铵7 mg/100 g体重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4周,并以γ干扰素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体重、肝脾重量等一般情况;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血清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脏明显增大;血清ALT活性升高,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上升。甘草酸二铵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降低血清ALT活性。与γ干扰素比较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草酸二铵有良好的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减轻肝脏炎症,抑制肝脏羟脯氨酸与胶原生成有关。

    作者:王臻楠;赵长青;李风华;杨彦芳;刘成海;胡义扬;刘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