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戈才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 进展前景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病症主要是脊柱出现病变,脊柱骨骼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脊柱位置发生变化,生理曲度出现异常,属于风湿性病的一种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现阶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开放治疗,临床效果并不突出.文章总结了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面累积的经验与得失,并分析了该病采用中医治疗的优势和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病的管理与防范

    目的:对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传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传染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特点进行调查统计,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传染病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进行调查总结.结果:患者发病多在春冬季节,发病率高达65.6%.其中春季传染病发病的几率高,为46.3%.不同季节的发病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感染特点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制定完善科学的感染病防治流程,强化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感染防护意识,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作者:周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护理质量管理在医院综合病区的应用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中的应用成效,并对管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1月起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打造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新护士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由2012年、2013年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以评分形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013年患者对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手术护理、环境护理的评分均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应用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科研管理的分析

    随着Web 2.0时代到来,人们的信息交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互动性.显然,简单的科研信息发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需求.微信作为一款免费手机通信软件,具有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特点.若把微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结合应用广泛的QQ等网络平台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互动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冯小权;陈坚雄;龚瑜;王晓燕;黄可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院门诊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开展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调查患者对预约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例预约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采用的预约方式以电脑自助挂号为主,专家号的预约率高,候诊时间均控制在1小时之内,患者满意度达98.5%.结论:医院门诊预约服务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措施与效果

    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措施,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2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探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实施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将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情况、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莫佩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呼吸科老年患者实施“四化”护理管理的实践体会

    目的:总结对呼吸科老年患者加强护理管理的实践体会.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实施应急管理细节化、安全教育制度化、感染管理流程化、健康教育全程化的“四化”护理管理,出院前对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四化”护理管理后,除工作因子外,其他各个维度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在呼吸科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四化”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疾病的影响程度.

    作者:叶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的探讨

    通识教育是一种可以为中医药院校学生构建新型知识体系的教育,但对通识教育质量的评价理论和技术还很不成熟.文章通过对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对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评价形式的选择、评价内容的完善、评价功能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基于此来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促进任课教师及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作者:呼海涛;朱光;刘宾;段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急诊科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救援处置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救援方法.方法:对2010~2014年间,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处置的40批共500例突发性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科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结果:患者入院后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护士和医生的接诊和处置,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效纠正.结论:急诊科是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键部门,建立科室应急预案,明确有效救援流程,保证各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管理,积极落实抢救工作对其救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雪凤;王美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潜在安全问题与安全护理对策

    目的: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潜在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减少安全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间母婴同室的12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新生儿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总结,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结果:有40例存在安全隐患,发生率为3.33%.其中呛奶窒息15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2例,感染8例,烫伤1例,中暑2例,挤压伤2例.结论:针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可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露芳;尉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妇产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与控制管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方法:以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4~9月期间的420例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控制管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4月的420例患者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不同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感染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分别为1.67%、1.19%、1.90%和1.19%.发生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和术后留置管有关.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感染因素众多,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的胜任力现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绍兴市不同区域随机抽取3所医院中的120名内分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这些护士对糖尿病护理胜任力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人际关系、法律意识、临床护理技能、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对每一项内容进行评分.结果: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评分平均为分为(4.26±0.31)分,其中人际关系评分为(4.41±0.42),法律意识评分为(4.34±0.32),临床护理技能评分为(4.21±0.26),领导能力评分为(4.15±0.37),沟通能力评分为(4.05±0.52).影响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因素主要是职业兴趣、是否带教、聘用关系以及职称等有关.结论:在促进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医院对低职称护士的重要培养,提高护士对该工作的兴趣,不断地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

    作者:王棋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党建工作与政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医院党建工作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医院政工队伍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重视政工队伍人才选拔和培养、加强医院党建工作方面提出了建议,落实医院党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工队伍真正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赢得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医院走上合理化、良性化的发展道路.

    作者:李瑞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病症主要是脊柱出现病变,脊柱骨骼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脊柱位置发生变化,生理曲度出现异常,属于风湿性病的一种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现阶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开放治疗,临床效果并不突出.文章总结了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面累积的经验与得失,并分析了该病采用中医治疗的优势和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戈才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院志愿者流失问题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医院志愿者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医院志愿者的招募方向、培训和管理工作提供启示.方法:采用电话访谈,询问流失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流失原因及今后是否还有兴趣继续参与.电话访谈共计281位,回复226位,有效率80.4%.结果:51.3%的志愿者动机完全来源于外在诱因,更多的是受环境或他人影响,主观上考虑并不充分.37.6%的志愿者出于学习、交往及自我实现等利己动机;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而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占11.1%.49.3%的流失志愿者认为导致医院志愿者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志愿者活动与或工作、学习、生活有冲突”,19.6%的流失志愿者“担忧医院是一个较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17.6%流失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太单一,才能得不到发挥”,9.7%的流失志愿者认为“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结论:弘扬志愿精神,正面引导志愿者动机,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减少志愿者流失,稳定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鸣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肿瘤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肿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对肿瘤科采用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将在此期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采用PICC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43.6%,观察组患者中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9.8%.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置管质量,降低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

    作者:何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临床急危重症护理纠纷常见原因与防范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院危急重症护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医护人员存在思维判断、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临床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护理中会出现一定失误.加之患者和家属因病情危重精神紧张,情绪焦虑、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容易冲动,从而引发护理纠纷.文章在分析护理纠纷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俞夏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后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前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后,患者坠床、走失、误吸或窒息、自杀或伤人、肢体功能废用、肺部感染、意外拔管、泌尿系统感染、舌咬伤、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可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

    作者:陈宇;潘春怀;简静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措施

    目的:探究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措施.方法:对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其中训练组患者一直采用是始动训练治疗,管理组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和管理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的精神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评判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日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管理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管理组和训练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训练组、管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取始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景竹;吴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心城区的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的调查分析,提出利于提高该区老年人健康的建议,为制定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等提供现实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60岁及以上普通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以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为指导,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了解目前城镇老年居民的择医情况,找出影响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因素.结果: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我诊断能力、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等(P<0.05).结论:转变老年居民就医观念,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保障报销比例与覆盖率,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会性医学知识普及教育等都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露;王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临床路径管理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舟山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进行治疗,并以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到白内障盲的防治中,不但能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成本,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姜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