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医院不断购人新的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业设备,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避免购入后闲置等情况的产生,资产闲置不仅会带来流动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加剧医院管理的成本,影响医院运营效率.文章针对某三甲医院固定资产闲置现状,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意见.
作者:缪德桥;卢星宇;汤有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医院党建工作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医院政工队伍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重视政工队伍人才选拔和培养、加强医院党建工作方面提出了建议,落实医院党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工队伍真正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赢得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医院走上合理化、良性化的发展道路.
作者:李瑞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加强呼吸科住院病人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为医院加强病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8月加强安全管理前在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0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2月开展加强安全管理模式后在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35例病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住院病人日常管理,干预组在加强安全管理模式下进行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率、医护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率、医护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加强安全管理模式后,呼吸科住院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安全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加强安全管理模式是呼吸科住院病人的一项有效管理方法,同时也反映了安全管理在住院病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郑丹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Web 2.0时代到来,人们的信息交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互动性.显然,简单的科研信息发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需求.微信作为一款免费手机通信软件,具有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特点.若把微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结合应用广泛的QQ等网络平台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互动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冯小权;陈坚雄;龚瑜;王晓燕;黄可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也是影响医院相关护理质量的有效因素.以“人性化理念”为主题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充分发动护士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氛围,利于护士工作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医院的医护质量,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作者从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人性化理念管理的必要性,并对临床上如何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进行了详细叙述,为相关护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许定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的纪检监察部门,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和模式,对保障医院中心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毛谦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救援方法.方法:对2010~2014年间,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处置的40批共500例突发性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科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结果:患者入院后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护士和医生的接诊和处置,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效纠正.结论:急诊科是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键部门,建立科室应急预案,明确有效救援流程,保证各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管理,积极落实抢救工作对其救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雪凤;王美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病症主要是脊柱出现病变,脊柱骨骼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脊柱位置发生变化,生理曲度出现异常,属于风湿性病的一种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现阶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开放治疗,临床效果并不突出.文章总结了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面累积的经验与得失,并分析了该病采用中医治疗的优势和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戈才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微创外科是当前外科的发展趋势,代表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微创外科不但是当代外科医师的信念和追求,同时也是当下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文章对微创外科医师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针对国内目前的微创外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微创外科医生的培养建议.
作者:徐丽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中的应用成效,并对管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1月起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打造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新护士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由2012年、2013年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以评分形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013年患者对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手术护理、环境护理的评分均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护理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术期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的良好配合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与麻醉效果,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手术护理人员在围术期,不仅要做好心理护理,而且要了解手术中的麻醉知识,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密切配合患者的麻醉工作.
作者:张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传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传染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特点进行调查统计,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传染病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进行调查总结.结果:患者发病多在春冬季节,发病率高达65.6%.其中春季传染病发病的几率高,为46.3%.不同季节的发病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感染特点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制定完善科学的感染病防治流程,强化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感染防护意识,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作者:周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志愿者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医院志愿者的招募方向、培训和管理工作提供启示.方法:采用电话访谈,询问流失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流失原因及今后是否还有兴趣继续参与.电话访谈共计281位,回复226位,有效率80.4%.结果:51.3%的志愿者动机完全来源于外在诱因,更多的是受环境或他人影响,主观上考虑并不充分.37.6%的志愿者出于学习、交往及自我实现等利己动机;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而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占11.1%.49.3%的流失志愿者认为导致医院志愿者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志愿者活动与或工作、学习、生活有冲突”,19.6%的流失志愿者“担忧医院是一个较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17.6%流失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太单一,才能得不到发挥”,9.7%的流失志愿者认为“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结论:弘扬志愿精神,正面引导志愿者动机,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减少志愿者流失,稳定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鸣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从普通任课教师的角度,对专业认证进行探讨.专业认证重在内涵建设,重在转变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应重视反馈,避免虎头蛇尾,达到评后改进的目的;应重视配套政策,以保证认证结果的权威性.
作者:田连起;李红伟;张振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通过调查手术室病人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医院和相关部门对于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所实施的实际措施和所达到的管理效果,分析阐述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倡各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室,重视有效沟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有效沟通的各个条例及相关规定,以提高临床工作,特别是手术室工作的安全系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提高整体医疗环境.
作者:章燕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并探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对近期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300例进行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一定的措施,前后比较观察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及规范了护士的核对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后,所选的300例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腕带使用标准,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有效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
作者:赵贇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强化健康教育、一体化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控制4个方面来开展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从护理质量、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方面来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作者:王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构建医院病区被服管理的工作流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成立病区被服管理小组,分析病区被服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终形成病区被服管理的规范流程,实施半年后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新的病区被服管理工作流程后,被服管理规范率显著提高(P<0.01);同时,被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所减轻(P<0.01),被服车的清洁度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新构建的病区被服管理工作流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病区被服管理的规范率,减轻了被服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被服车的清洁度,减少了潜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作者:沈建萍;罗央丽;马雪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措施,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2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探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实施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将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情况、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莫佩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护理服务观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对于妇产科患者而言,需要护理人员对不同病症的产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目前来说妇产科护理技术着重点在于产前诊断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上,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公益性事业,是保证临床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主脉线.在献血招募工作中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保证无偿献血护理质量,保留献血者和强化无偿献血应急保障的关键.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能够使献血者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完成满意的献血经历,也是巩固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的一项有力保障.近年来,作者对无偿献血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护理质量对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影响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余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档案管理工作在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不但为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手段,拓宽了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的外延领域.
作者:陈雪洁;韩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护理教育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通过良好的护理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不安的心情.临床护理对预防呼吸机使用者出现感染性并发症也尤为关键.文章总结了当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状况和问题,并从强化护理教育的培训方法、组织护理实践形式、考核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强化护理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郑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确保手术的规划化执行.方法:通过随机观察丽水市中心医院门诊手术室的770例手术的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整改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端正医护人员态度,并提高管理者的监督力度等.结果:通过实施整改措施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正确执行率明显改善,落实了双方核查,避免了错误手术的出现.结论:通过针对以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后,规范化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保证手术的安全.
作者:林蔚静;周宴;杜凌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生化检验前的质量管控、生化检验时的质量把关、生化检验后的质量复核.并对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生化检验质量、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后,生化检验质量明显高于管理前,医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生化试验质量实施控制管理后,保证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检验结果,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祝增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舟山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进行治疗,并以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到白内障盲的防治中,不但能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成本,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姜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肿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对肿瘤科采用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将在此期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采用PICC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43.6%,观察组患者中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9.8%.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置管质量,降低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
作者:何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以防范和减少骨科患者意外跌倒事件.方法:对杭州市中医院2013年1~12月骨科收治人院的16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2014年1~12月收治人院的17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管理策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发生意外跌倒的例数和相关风险因素构成比.结果:实施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后,骨科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意外损伤发生显著下降.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管理策略,实施安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骨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安全,减少意外损伤.
作者:舒琼燕;俞霞;傅晓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模式对结核病控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出院后行延续护理模式进行随访,对照组患者则按照常规随访模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状况、出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结核病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的差异性.结果:经过延续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以及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依从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治愈31例,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不大(P>0.05);出院进行延续护理以后,实验组患者的5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干预以后的评分显著升高,均具体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延续护理干预,针对对结核病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实验组掌握24例,部分掌握13例,未掌握3例,总体掌握率为92.5%,除未掌握指标外,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结核病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梁燕;何文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湖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以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尿流率、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在尿流动力学检查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尿流率和膀胱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1.9%,对照组为75.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去,不仅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疗效,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
作者:黄小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在肿瘤放射治疗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来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需放射治疗的164例肿瘤患者,将两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交接班制度在肿瘤放射治疗科应用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可以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提升肿瘤患者对肿瘤放射治疗科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科室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作者:陈武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措施.方法:对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其中训练组患者一直采用是始动训练治疗,管理组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和管理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的精神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评判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日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管理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管理组和训练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训练组、管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取始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景竹;吴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对呼吸科老年患者加强护理管理的实践体会.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实施应急管理细节化、安全教育制度化、感染管理流程化、健康教育全程化的“四化”护理管理,出院前对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四化”护理管理后,除工作因子外,其他各个维度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在呼吸科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四化”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疾病的影响程度.
作者:叶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风险事件,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实施连续性排班联合风险管理前后浙江省开化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各798名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的风险事件、患儿家长投诉数、护理人员满意度、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连续性排班联合风险管理后,两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和理论知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风险事件、患儿家长投诉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科实施连续性排班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患儿家长投诉数,护理人员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和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妇产科护理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者为对照组,以接受人性化管理和风险控制者为观察组,每组75例.对两组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6%.同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和总舒适度分别为93.34%和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4%和85.34%.结论:人性化管理与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妇科患者在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
作者:周金英;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分析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新生儿护理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浙江省桐庐县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2~7月采取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前103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1月采取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后136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程序进行新生儿日常护理,干预组在共同参与模式下进行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共同参与模式后,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新生儿护理期间的安全缺陷明显减少,安全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提示共同参与模式是母婴同室新生儿一项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促进新生儿的成长.
作者:杨东英;雷叶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PDCA管理模式用于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调查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较前1年明显提高.结论:PDCA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输液室整体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伟红;徐雪和;俞旭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1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8名患者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5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8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护患纠纷数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投诉数、护理差错数和护患纠纷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16%,观察组为2.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出院当天和出院两周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得分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玲玲;黄玉萍;韩莉;柯绍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项目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2年5~9月未实施项目管理的422例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4月实施项目管理的428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用药差错率为8.23%,观察组为1.26% (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65%,观察组96.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项目管理用于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用药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云;江雪君;吴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加强放疗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意义.方法:将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接收的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具体控制措施包括完善制度建设、改善病区卫生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增强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放疗中心医院无菌技术操作等,对两组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为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9% (P<0.05).结论:放疗中心医院对放疗患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赖小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后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前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后,患者坠床、走失、误吸或窒息、自杀或伤人、肢体功能废用、肺部感染、意外拔管、泌尿系统感染、舌咬伤、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可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
作者:陈宇;潘春怀;简静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方法:以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4~9月期间的420例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控制管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4月的420例患者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不同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感染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分别为1.67%、1.19%、1.90%和1.19%.发生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和术后留置管有关.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感染因素众多,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潜在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减少安全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间母婴同室的12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新生儿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总结,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结果:有40例存在安全隐患,发生率为3.33%.其中呛奶窒息15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2例,感染8例,烫伤1例,中暑2例,挤压伤2例.结论:针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可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露芳;尉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院危急重症护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医护人员存在思维判断、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临床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护理中会出现一定失误.加之患者和家属因病情危重精神紧张,情绪焦虑、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容易冲动,从而引发护理纠纷.文章在分析护理纠纷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俞夏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实行安全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部的急诊分诊实行安全管理,比较实行前后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急诊分诊实行安全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为91%,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2%(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7% (P<0.05).结论:急诊分诊实行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胥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开展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调查患者对预约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例预约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采用的预约方式以电脑自助挂号为主,专家号的预约率高,候诊时间均控制在1小时之内,患者满意度达98.5%.结论:医院门诊预约服务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40名护士,将2013年2~10月作为实施前,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将2014年2~10月作为实施后,实施分层定级、分层培训和分层设置的新型岗位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后,护士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综合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P<0.001);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实施新型岗位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做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作者:陈萍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调查青光眼病人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的用药规范性及对青光眼局部用药的安全认知情况,及时发现青光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青光眼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舟山医院眼科自制的青光眼病人局部用药安全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对200例青光眼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部200例青光眼病人中,有147例眼部用药不规范,不规范率为73.5%.其中包括眼药水被污染、点眼药水前不洗手、两种眼药水间隔时间<10分钟、点眼药水后闭眼时间<3分钟或其他(如漏点药、不按时点药、点药时瓶口触碰眼球等);此外,青光眼病人对每日点眼药时间、次数,眼药水点在眼睛的部位,药瓶离眼睛的距离,点眼药时压迫泪囊部,点眼药水后闭眼时间,眼药水的毒副作用及眼药水的储存条件的认知率分比为73.0%、77.0%、33.5%、52.0%、56.0%、11.5%、74.5%.结论:青光眼病人对局部用药的安全认知情况有限,不规范用药情况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向青光眼病人普及局部安全用药知识,以提高青光眼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红;高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对加强管理提出有效地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影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过低、管理部门管控监督不到位、相关规范制度不完善.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论:针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国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肿瘤科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对医院抗肿瘤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比较实施前后1年抗肿瘤药物发放错误发生率、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抗肿瘤药物发放错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用药错误发生风险,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并有助于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季凤英;沈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循证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现已成为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临床学科.随着历代医家的完善和补充,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案,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中医骨伤科也必然面临着从个人医学经验加理论知识向循证科学模式的转变.文章就循证医学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作者:章友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中医药传统知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的瑰宝,如何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尤其是实现国际保护,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从建设高水平中医药院校、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为出发点,结合中医基石学科建设现状,提出加强中医基石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河南中医学院实际,从改革建制、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本体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设计、制定出符合中医学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规划及建设方案,并予以实践,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基石学科建设模式,提高其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振兴中医基石学科.
作者:曹珊;詹向红;李春晓;刘文礼;王振亮;霍磊;郑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医护配合合作培训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方法,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及医护的配合能力.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急救科24名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培训,采取医护同组配合的急救培训方案,采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护士进行调查,培训前后对所有护士进行急救理论及技能考核,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4名受训护士全部完成培训,培训前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十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医护配合模拟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所有受训护士都认为培训增强了其综合急救能力,也培养了医护合作默契度.结论:通过医护合作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急救技能明显提高,大大提升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海燕;胡芬;彭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及各大分院医院ICU护士200名和相同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护士200名,两组共计4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个体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人际关系紧张反应也高于其他科室;ICU护士组的职业紧张源主要为任务不适,其个体应对资源的四项子项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此外,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理呈负相关,而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程度较高,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轻不适应工作的因素,增强其社会支持,同时强调护士的自我保健,以缓解其职业紧张.
作者:戴伟英;朱明丽;章复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的胜任力现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绍兴市不同区域随机抽取3所医院中的120名内分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这些护士对糖尿病护理胜任力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人际关系、法律意识、临床护理技能、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对每一项内容进行评分.结果: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评分平均为分为(4.26±0.31)分,其中人际关系评分为(4.41±0.42),法律意识评分为(4.34±0.32),临床护理技能评分为(4.21±0.26),领导能力评分为(4.15±0.37),沟通能力评分为(4.05±0.52).影响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因素主要是职业兴趣、是否带教、聘用关系以及职称等有关.结论:在促进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医院对低职称护士的重要培养,提高护士对该工作的兴趣,不断地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
作者:王棋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门诊输液室护理干预过程中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从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沟通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采取措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在采取措施之后,护理人员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完善沟通流程,可以有效地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杨雁;胡锦英;郑聪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通识教育是一种可以为中医药院校学生构建新型知识体系的教育,但对通识教育质量的评价理论和技术还很不成熟.文章通过对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对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评价形式的选择、评价内容的完善、评价功能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基于此来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促进任课教师及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作者:呼海涛;朱光;刘宾;段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医儿科为临床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诊断需四诊合参、望诊为主,且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审证求因.处方用药需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且中病即止,并注意饮食调摄,寒温适度.儿科教学不可忽视的是,理论教学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
作者:王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对生物化学实验“饱食和饥饿小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一节,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5个方面进行了说课方案设计,探索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乐;马利刚;王蕾;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18期
TBL教学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对2012年大一新生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展开研究,了解TBL教学方式对学生情绪和学生成绩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学生的正性情绪偏高,总成绩方面TBL教学方式与LBL教学方式无差异,提示TBL教学法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正性情绪,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作者:孙祝美;叶(目亭)杰;闫晓风;李华;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介绍了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的方剂学教学“模拟处方与方证辨识实训平台”,包括远程临床实训的实现、方剂教学案例库建设、平台软件设计和移动学习软件开发等,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夯实学生基本功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证组方能力.结果表明,该平台对开展方剂学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对方剂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者:张卫华;樊巧玲;谭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不但应具有本学科、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研究方法,而且应在科研、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临床、科研和生活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从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合作能力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方面着力培养临床与科研技能并重、创新与协作精神兼备的人才.
作者:邓桂珠;肖炜;黄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北京、上海、广州3个地区共28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投入产出效率,了解3个地区中医医院资源规划情况,为进一步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卫计委卫统1-1表2013年3个地区共28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投入产出资料,数据包络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个地区中医医院的DE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有效医院14家(占50%),非总体有效医院14家(占50%);技术有效医院17家(占60.71%),规模有效医院14家(占50%),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的医院3家(占10.71%).结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存在规模偏大的特点: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资源配置及利用是提高医院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严辉;洪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医疗机构制剂是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的制药工业发展迅速,现代化的药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药品生产已实现了规模化.随着国家将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纳入正规渠道,医疗机构制剂受到生产条件和使用范围的影响,产品质量明显低于市售药品.同类产品,市售价格远低于医疗机构制剂,医疗机构制剂市场空间狭小,这些因素导致医疗机构制剂不能大批量生产和使用,经济效益不高,萎缩迹象明显.大部分县、市级医院取缔了制剂室,只有一些专科医院及市中医院还保留,文章对此提出思考.
作者:叶红梅;禹建春;罗向华;徐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行了本土化医院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医院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涵及重要性角度出发,立足医院文化,定位医务社会工作者角色,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更贴切的服务,同时,全面调动医院系统内部与医院系统外部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资源支持网络.
作者:唐泽;何洁;陆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通过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病例讨论过程中采用团队学习、讨论的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升学习能力.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分析水平得以提高.
作者:舒静;陈咸川;顾娟;董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情景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2013年6月~2015年3月间于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实习的100名护理实习生分为两组.对双号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设为对照组;对单号组实习生采用情景教学法,设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的不同效果.结果:在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老师对两组各项能力的评价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显著改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
作者:於乐燕;胡芬;张俏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探讨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疼痛干预情况.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干预不足,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疼痛认知与干预的相关培训,加强人文关怀,建立新生儿疼痛护理管理规范,制定综合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新生儿的疼痛.
作者:丁梦贞;毕英;王金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儿科护理人员危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期开展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儿科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危重患者,调查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大多对危重患者的病情比较熟悉,能够予以高度重视.其中,危重患者的基本资料、过敏史和诊断结果等情况掌握较好,护理措施、常用药物、并发症的预防和心理状况掌握效果较差(P<0.05).结论: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加其责任意识,提高危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
作者:张娜;谢庆芬;朱菲菲;余幼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心城区的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的调查分析,提出利于提高该区老年人健康的建议,为制定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等提供现实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60岁及以上普通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以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为指导,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了解目前城镇老年居民的择医情况,找出影响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因素.结果: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我诊断能力、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等(P<0.05).结论:转变老年居民就医观念,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保障报销比例与覆盖率,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会性医学知识普及教育等都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露;王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的16名内科护士为实验组,选取普通科室的16名护士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不乐观的原因.结果:实验组的SCL-90评分和阳性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抑郁、强迫、焦虑等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护士因工作性质、护患关系紧张、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以保证其护理质量.
作者:楼乐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探讨如何减轻特需病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特需病区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开展APN层级排班前、后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特需病区住院的535名患者,以及在特需病区工作(或查房)的14名医生为调查对象.对开展APN层级排班前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护理差错数、患者投诉数、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开展APN层级排班前后,护理人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评分、偏执、敌对和恐惧等方面的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差错数和患者投诉数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APN层级排班,可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差错和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医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燕君;张春斐;毛鑫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服务补救在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服务补救措施处理护患纠纷,分析服务补救措施对患者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在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中应用服务补救措施后,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3.3%提高到95.6%,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由0.03%下降到0.01%.结论:服务补救在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作者:俞培敏;陈鸣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全体人群为对象,主要对人群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等与健康有关的知识教育,建立科学方式,改变其不良行为,保障人群的精神、身体及社交等方面的健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人群中较为特殊,更需要类似于健康教育等方式辅助其建立相对健全的能力.文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教育方式、内容等进行了论述.
作者:毛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140例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对患者定期随访,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后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较于常规管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萧蕙;包庆惠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