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连起;李红伟;张振凌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并探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对近期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300例进行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一定的措施,前后比较观察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及规范了护士的核对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后,所选的300例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腕带使用标准,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有效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
作者:赵贇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湖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以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尿流率、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在尿流动力学检查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尿流率和膀胱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1.9%,对照组为75.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去,不仅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疗效,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
作者:黄小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通识教育是一种可以为中医药院校学生构建新型知识体系的教育,但对通识教育质量的评价理论和技术还很不成熟.文章通过对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对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评价形式的选择、评价内容的完善、评价功能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基于此来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促进任课教师及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作者:呼海涛;朱光;刘宾;段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中的应用成效,并对管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1月起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打造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新护士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由2012年、2013年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以评分形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013年患者对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手术护理、环境护理的评分均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探讨如何减轻特需病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特需病区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开展APN层级排班前、后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特需病区住院的535名患者,以及在特需病区工作(或查房)的14名医生为调查对象.对开展APN层级排班前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护理差错数、患者投诉数、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开展APN层级排班前后,护理人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评分、偏执、敌对和恐惧等方面的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差错数和患者投诉数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APN层级排班,可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差错和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医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燕君;张春斐;毛鑫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及各大分院医院ICU护士200名和相同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护士200名,两组共计4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个体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人际关系紧张反应也高于其他科室;ICU护士组的职业紧张源主要为任务不适,其个体应对资源的四项子项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此外,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理呈负相关,而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程度较高,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轻不适应工作的因素,增强其社会支持,同时强调护士的自我保健,以缓解其职业紧张.
作者:戴伟英;朱明丽;章复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风险事件,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实施连续性排班联合风险管理前后浙江省开化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各798名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的风险事件、患儿家长投诉数、护理人员满意度、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连续性排班联合风险管理后,两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和理论知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风险事件、患儿家长投诉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科实施连续性排班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患儿家长投诉数,护理人员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措施.方法:对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其中训练组患者一直采用是始动训练治疗,管理组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和管理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的精神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评判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日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管理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管理组和训练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训练组、管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取始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景竹;吴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医护配合合作培训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方法,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及医护的配合能力.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急救科24名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培训,采取医护同组配合的急救培训方案,采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护士进行调查,培训前后对所有护士进行急救理论及技能考核,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4名受训护士全部完成培训,培训前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十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医护配合模拟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所有受训护士都认为培训增强了其综合急救能力,也培养了医护合作默契度.结论:通过医护合作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急救技能明显提高,大大提升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海燕;胡芬;彭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北京、上海、广州3个地区共28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投入产出效率,了解3个地区中医医院资源规划情况,为进一步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卫计委卫统1-1表2013年3个地区共28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投入产出资料,数据包络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个地区中医医院的DE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有效医院14家(占50%),非总体有效医院14家(占50%);技术有效医院17家(占60.71%),规模有效医院14家(占50%),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的医院3家(占10.71%).结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存在规模偏大的特点: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资源配置及利用是提高医院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严辉;洪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行了本土化医院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医院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涵及重要性角度出发,立足医院文化,定位医务社会工作者角色,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更贴切的服务,同时,全面调动医院系统内部与医院系统外部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资源支持网络.
作者:唐泽;何洁;陆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在肿瘤放射治疗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来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需放射治疗的164例肿瘤患者,将两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交接班制度在肿瘤放射治疗科应用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可以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提升肿瘤患者对肿瘤放射治疗科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科室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作者:陈武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舟山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进行治疗,并以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到白内障盲的防治中,不但能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成本,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姜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通过调查手术室病人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医院和相关部门对于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所实施的实际措施和所达到的管理效果,分析阐述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倡各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室,重视有效沟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有效沟通的各个条例及相关规定,以提高临床工作,特别是手术室工作的安全系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提高整体医疗环境.
作者:章燕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的纪检监察部门,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和模式,对保障医院中心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毛谦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对生物化学实验“饱食和饥饿小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一节,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5个方面进行了说课方案设计,探索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乐;马利刚;王蕾;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肿瘤科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对医院抗肿瘤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比较实施前后1年抗肿瘤药物发放错误发生率、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抗肿瘤药物发放错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用药错误发生风险,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并有助于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季凤英;沈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文章通过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病例讨论过程中采用团队学习、讨论的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升学习能力.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分析水平得以提高.
作者:舒静;陈咸川;顾娟;董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医院不断购人新的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业设备,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避免购入后闲置等情况的产生,资产闲置不仅会带来流动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加剧医院管理的成本,影响医院运营效率.文章针对某三甲医院固定资产闲置现状,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意见.
作者:缪德桥;卢星宇;汤有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强化健康教育、一体化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控制4个方面来开展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从护理质量、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方面来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作者:王哲 刊期: 2015年第18期